重慶璧山:村企“聯姻”謀發展 擘畫振興新畫卷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3-05-15 15:50:18 編輯:李柯佑

田疇染新綠,春耕正當時。眼下正是早稻插秧的關鍵期,在重慶市璧山區健龍鎮新石村6組的田間地頭,載滿秧苗的插秧機在農機手的操作下,來回穿梭,嫩綠的秧苗從秧苗盤緩緩滑落,整齊地插在水田裏,一幅生機盎然的“春耕畫卷”徐徐展開。

璧山區“萬企興萬村”行動示範項目是“小黛田”項目的建設內容之一,這片佔地40畝的成片水田,將原本的旱田改為水田,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耕地品質,讓貧地變良田煥發出新的生機。

“新石村的地理位置好,環境優美,道路好交通便捷,適宜發展觀光旅遊,村裏的年輕幹部有思路,對我們的項目建設起到帶領的作用。”“小黛田”項目的現場負責人劉靜介紹道項目選址新石村的優勢。

據了解,“小黛田”項目是藍黛科技集團積極響應政府“萬企興萬村”行動號召,履行鄉村振興的社會責任的建設項目。通過定向捐贈承建實體雨軒農業的方式為“小黛田”示範項目提供資金保障,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大力推動鄉村振興。

“萬企興萬村”行動,是全國工商聯等倡導的由廣大民營企業投身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參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大舉措,與之前的“萬企幫萬村”接續開展。以前民營企業參與鄉村振興,更多的注重“幫”,而今的立足點在於一個“興”字,從“幫”到“興”,更注重以企業為主導,實施“興産業”,帶動鄉村振興。

從過去傳統的“輸血式”幫扶到如今的“造血式”互建共贏轉變,“小黛田”項目走的路亦或是未來民營企業接軌鄉村振興的一條可行之路。

該項目規劃面積100畝,包含觀景平臺、稻田露營基地、蔬菜大棚、林下景觀、精果林、繡球機耕道等設施,從去年開工建設至今累計投資238萬元。目前,設施管理用房已建設完成,後期將用於接待中心、餐飲、民宿等。蔬菜基地和稻田將供給藍黛科技集團食堂,精果林種植的陽光玫瑰、蟠桃、蜂糖李等高價值水果將通過水果採摘的商業模式面向市場。

“小黛田”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産業結對幫扶模式,就地解決用工50余人。建成後,通過土地集中化生産,農文旅融合提升農業附加值,直接帶動當地鄉村美食、農産品銷售、鄉村民宿等旅遊經濟發展,創造招商引資新機遇,促進農民增收,助推鄉村振興。

“我們利用“土地銀行”的形式從村民手中流轉土地,既可保證村民收益,還能最大限度發揮閒置房屋、閒置土地的作用,從而尋找到鄉村振興的突破口,再以村集體對接服務業主,為入駐的業主提供勞動力、農業技術、基礎設施建設等服務。”新石村黨委書記代偉介紹:“搭建好平臺,企業和村集體都是互利共生的,‘小黛田’項目的加入對新石村整體規劃起到了帶頭作用”。

“我從來沒想過在村裏面不僅能拿到分紅,還能領上工資。”參與“小黛田”項目插秧的村民李朝陽説,流轉土地的收益讓村民每年都能拿上分紅,農忙季節參與項目勞作的村民一個月能拿到6至7千元的工資。

一頭是企業發展,一頭是群眾增收。新石村目前已經吸引了包括藍黛科技集團“小黛田”、隆昌日盛生態農業科技公司、京東農場等優質項目入駐,在踴躍投身鄉村振興的實踐中,眾多民營企業探索出龍頭企業帶動型、優勢資源開髮型、園區建設引領型、回報家鄉感召型、村企共建共創型、跨産業融合發展型等多種有效參與途徑,為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作出了民企貢獻。

萬企興萬村,同繪新畫卷。民營企業投身鄉村振興,把市場經濟意識、先進管理理念帶到鄉村,把先進技術模式、現代生産要素引入鄉村,把更多的就業崗位留給農民。引進民營資本和建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通過資本化運作,讓各方利益聯結在一起,人人有錢賺,人人有奔頭,外來助力與內生動力相結合,實現資源互補、村民致富、村企共贏,激活鄉村振興新引擎。(蘇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