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與現代産業體系共生發展

來源:重慶日報 時間:2023-03-15 14:48:25 編輯:珍珍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重慶代表團提出進一步高水準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的全團建議。西部陸海新通道,北連絲綢之路經濟帶和中蒙俄經貿新通道,南連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東接長江經濟帶,是歐洲、中亞、中國、南亞、東南亞之間不可替代的重要陸上通道,在亞歐大陸發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隨著中國對東盟、歐盟、俄蒙等經濟體之間貿易的加大,西部陸海新通道跨區域、聯洲際的雙迴圈大通道作用將愈加凸顯。

西部陸海新通道將作為經濟發展的大軸帶,有效促進創新資源、經濟要素和人口聚集,並帶動國際貿易、跨境物流、電子資訊、智慧製造、金融等産業快速發展,吸引産業向優勢地區集聚,促進經濟整體分工協作和産業轉型升級。當下,世界前沿新技術爆髮式增長,尤其是我國世界領先的車路雲一體化“智慧網聯”技術為智慧通道、智慧車輛和智慧産業的共生發展提供廣闊的經濟成長空間。智慧網聯大交通産業的發展,將成為引領世界高品質綠色發展的價值“新藍海”和新産業高地,併為新時代新征程新重慶建設提供重要的科技動力源。

近年來,我市智慧城市建設成效顯著,西部陸海新通道及沿線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但協同效能未充分發揮,新通道還處於初級聯通階段,高新技術和制度的發展水準不夠高。面對新的發展形勢,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還需要不斷補短板、謀劃高效路徑、暢遊“新藍海”。目前的問題主要呈現為兩個方面:一是通道硬聯通和軟聯通水準不夠高,與智慧車輛技術發展相比,線路及組織技術還處於資訊化階段,智慧水準存在代際落差。中線整體連通,但現狀能力已趨飽和。鐵路線路與國內其他重要大通道、工業園區的連接不夠順暢,集貨、疏散等綜合效能發揮不夠。交通內部及外部資訊共用較差,缺乏統一溝通平臺,運輸等相關政策尚不統一、靈活性欠缺,影響水陸聯運實效。二是通道交通物流和沿線經貿産業融合仍處於培育初期。通道發展支撐經貿發展成效初顯,支撐和吸引外貿相對規模依然偏小,與沿線經濟結構的關聯性不夠高,綜合效率不夠高。

因此,在現代化新重慶建設中,加快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應融入中國式現代化宏大場景中,邁入“整體增能、智慧引領、節點協同、政策配套”的新階段,率先成為跨區域、聯洲際的先行示範性國際大通道。同時,也要同步建設“新通道+新産業”先行示範性大經濟帶,打造智慧網聯大交通産業新動力源,帶動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為核心的新通道經濟帶高品質發展。

一是以西部陸海新通道擴能賦智升級為需求導向,大力發展智慧交通大産業鏈,打造優勢企業集群、優勢研發院所。重慶作為西部智造重鎮,要結合重要幹線鐵路、重要幹線高速公路、港口重點建設項目,以及已有的東中西三條幹線交通網路,疊加相應的智慧管控體系和雲大物移智技術體系應用,形成交通新基建基礎設施,建設超級市場,拉動智慧交通大産業的形成,有力促進經濟增長和經濟結構高級化。我市在自動駕駛汽車方面在全國有一定的地位,但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5G行動通訊等在交通體系中的應用尚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應加大在交通運輸領域新基建、智慧網聯運輸工具、物流運輸服務等綠色、智慧綜合交通系統應用示範方面的探索力度,結合我市在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的特有主導力,積極探索智慧網聯産業與智慧通道建設良性互動發展的新路徑。同時,要加大對優勢智造産業及智慧通道建設互動發展的研究,推出扶持政策,最終形成交通智慧大産業鏈,同步催生優勢企業集群、鏈主、優勢研發院所。

二是整合國內外智慧産業,整體提升西部陸海新通道的智慧運作水準。西部陸海新通道既是國際化大通道,也應是有高技術示範性的通道。“智慧網聯”作為“聰明的路”和“智慧的車”的整合,是智慧交通的中國解決方案,國內外已進行了試驗場示範建設,這為建設好西部陸海新通道提供了先進核心技術,下一步就是區域性推廣應用。可以在我市國際物流樞紐、新建重要港口、高速公路重要連接線路等場景,整合包括“智慧網聯”方案在內的國內外智慧産業,開展智慧交通、智慧物流升級,由點到軸再到面,提升西部陸海新通道智慧運作水準和運作效率。同時,加速打造新通道跨行業、跨區域的資訊平臺和集設施建設、智慧物流、指數發佈、金融賦能、産業融通等於一體的智慧中樞,鑄造領先的示範性的跨國跨區域高水準大走廊。

三是擴大西部陸海新通道網路的干支連接、幹線能力和制度協調,匹配運輸供給、運輸需求總量和結構的一致性,降低物流成本,提升區域産品競爭力。進一步增強鐵路與主要工業園區、經濟實體的直接連接,加大集貨能力,減少公路運輸接駁,加大“公轉鐵”的力度,降低物流成本。進一步加大鐵路與海運運輸政策、海關政策部分不協調、集結班列運價下浮爭取困難等的解決力度。面對西部陸海新通道幹線已基本飽和的問題,要從根本上、長遠地解決大通道的能力升級,進一步推動幹線建設。目前中西部省區市新通道經濟活動的參與度處於低位水準,尤其需要加大與廣西在擴大港口、航線能力和智慧産業的協同度。

(作者單位分別為重慶交通大學西部交通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國家智慧網聯汽車創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