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重慶山外山血液凈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外山)正式在科創板上市,成為重慶首家科創板上市企業。
山外山是一家集血液凈化設備、血液凈化耗材、血透中心智慧管理系統和連鎖血液透析中心於一體的全産業鏈公司,為全球腎臟病和危重症患者提供血液凈化整體解決方案。截至目前,山外山的血液凈化設備累計在全國1000余家醫院實現了終端裝機,並遠銷希臘、俄羅斯、印尼、菲律賓、泰國、印度、瑞士、摩洛哥等63個國家和地區。
此次上市,山外山擬募資12.47億元,投向血液凈化設備及高值耗材産業化項目、血液凈化研發中心建設項目、行銷網路升級與遠端運維服務平臺建設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山外山登陸科創板背後,其實大有文章——近年來,重慶把大力培育資本市場和推進企業上市作為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抓手,推動渝企不斷加快上市步伐,全市經濟證券化水準穩步提升。截至12月26日,今年重慶新增境內外上市企業及過會待發企業數量共計18家,創下歷史新高。
成績
渝企上市進入提速階段
時間回到2月28日。當天,重慶市泓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泓禧科技)在北京證券交易所鳴鑼上市,同日從新三板摘牌,成為繼新安潔、中設諮詢後第3家北交所上市渝企,也是2022年率先敲響上市鐘聲的渝企。
從2020年11月26日起接受新三板精選層掛牌輔導到成功登陸A股,這家企業僅用了不到1年半時間。
在泓禧科技上市後約2個月,渝企又接連傳來好消息:4月28日,重慶望變電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機板成功上市;4月29日,東原仁知城市運營服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登陸香港聯交所主機板。它是2022年首家境外上市渝企。
接下來的大半年時間,瑜欣電子、紫建電子、康普化學、山外山5家渝企相繼登陸A股市場。再加上9月份在香港上市的重慶某水果供應商及從上海遷移至重慶的老牌上市公司豐華股份,截至12月26日,2022年重慶已新增上市公司9家,僅比1997年少1家。不僅如此,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開州區、石柱縣還實現了上市公司破零。
“截至12月26日,重慶還有包括智翔金泰、西山科技等在內的9家過會待發企業,全年新增上市企業和過會待發企業數量之和創歷史新高。此外,今年,全市還新增了IPO(首次公開募股)申報企業11家、上市輔導備案企業14家,兩者也均創下歷史新高。”重慶市金融監管局相關負責人透露。
這些正在衝刺上市或已經上市的企業背後,除了企業自身努力外,也有“政府之手”在推動。
近年來,重慶通過不斷完善工作機制、強化上市資源培育和財稅獎補等舉措,助推企業加快上市步伐。譬如,今年5月,重慶市上市辦(重慶市金融監管局)從實施企業上市“育苗”行動、幫助企業解決上市障礙等6個方面,提出17條推動企業上市的舉措。8月,市政府出臺政策,鼓勵企業赴境內外上市,並根據上市進展分階段最高給予800萬元獎勵。
不足
五大“短板”制約本土企業上市
儘管如此,目前無論是從上市公司總家數,還是上市公司市值水準來看,重慶均位於全國中等——不僅遠遠不及上海、北京和廣東等經濟發達省市,也低於四川、湖北和湖南等中西部省份。
重慶市金融監管局最新數據表明:截至2022年12月26日,全市境內外上市公司總數為90家(其中境內上市公司70家),西部排名第三。
重慶上市公司為何數量偏少?重慶大學教授廖成林總結出了五個方面的“短板”——
其一,重慶不少企業經營商過於保守,朝“新、精、尖”方面和時代趨勢靠攏的力度和效果不理想。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大量企業更多是在承接東部産業轉移,而不是主動跟隨時代潮流去創新和升級。
其二,重慶在市場化程度、人才資源、資本環境等方面,與沿海地區存在差距。同時,産業結構以及配套能力還不夠完善,産業集聚效應還有待提升。
其三,對於企業而言,品牌建設對改善經營效果、增強活力和提升盈利能力非常重要,是一種推動企業發展的“巧力”。但在重慶,不少企業不注重品牌建設,這使得其在行業和市場缺乏品牌影響力,盈利能力不足。
“這三方面的原因,會影響企業的創新和成長,不少企業可能會因此達不到上市條件。”廖成林説。
其四,有的企業忽略公司治理和規範化運作,雖然其在經營收入、凈利潤等財務指標方面滿足上市條件,但由於在合規性方面不符合上市要求,也通不過上市審核。
其五,部分有條件上市的企業,處於觀望狀態。有些企業因上市週期比較長,在衝刺上市的路上遇到挫折就半途而廢。還有的企業負責人看到上市後要定期披露資訊,還要在諸多方面受到監管、限制,不願意讓自己的公司上市。
“上市企業是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和産業結構優化的重要力量,培育和推進企業上市,對增強地方經濟活力、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具有重要作用。”廖成林説,目前,因上市企業少,重慶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功能作用還沒有充分發揮,全市經濟證券化水準還有待提升。
對策
精準培育、扶持擬上市企業
面對差距和“短板”,重慶該怎麼做才能讓渝企上市步伐再提速?
“對於企業而言,首先要增強上市的意識、樹立正確的‘上市觀’。”廖成林認為,上市是技術、法律和商業運作的整體效果的顯現,需要一個完整的過程。這個過程不僅能夠讓企業借助資本平臺融資,為其轉型升級提供驅動力,還可以規範公司治理模式,為企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制度保障。因此,企業既要積極謀求上市,也要狠抓規範化運營,不能急於求成,更不要對上市抱有投機圈錢的想法。
另一方面,企業還要打開思路,主動去捕捉新的商機、創新技術和商業模式,而不是跟在別的企業後面去創新、去升級改造。同時,應積極樹立品牌意識,千方百計打造自己的品牌。
“更為重要的是,政府要做好推進企業上市的規劃,避免企業處於自發的、單打獨鬥衝刺上市的境地。”廖成林建議。
比如,重慶可學習廣東、浙江和四川等地,提高政策精準度,進一步加強擬上市企業的培育、選優和扶持工作,儲備一大批上市後備企業。然後,通過層層的篩選、精準的扶優扶強,推動上市“苗子”不斷往上進階,最終實現上市。
如何扶持?廖成林舉例説,不少有發展潛力的企業,因缺乏資金又引不來投資者,苦苦在上市路上掙扎,遲遲上不了市。針對這種情況,重慶可專門組建新興産業引導基金或充分利用現有政府産業引導基金,帶頭投資上市“苗子”。
“政府産業引導基金的投資,在於釋放政府對企業未來發展有信心的積極信號,撬動更多社會資本跟投,從而幫助企業紓困解難。試想一下,如果連政府都不願為這些上市‘苗子’投資,社會資本又怎麼會為其投資呢?”廖成林説。
對於如何推動更多企業上市,重慶已有謀劃。重慶市金融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重慶精準開展企業“育苗”上市行動,已推動500余家企業進入上市後備庫。
接下來,重慶將出臺含金量高、針對性強、操作性好的入庫企業支援政策,同時面向擬上市企業提供銀企對接、基企對接等金融綜合服務,解決企業發展面臨的資金問題。
按照計劃,今後每年重慶確定10家科創板擬上市企業、20家創業板擬上市企業,進行清單化管理;並計劃每年確定10家競爭能力強、盈利水準好的“專精特新”企業,進行“一對一”重點培育,提升經營業績和可持續經營能力,儘快滿足北交所上市條件。(黃光紅、楊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