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刻品牌從大足走向世界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11-18 15:06:46 編輯:珍珍

從“三黑”版《大足石刻》畫冊到大足石刻“四百工程”主題文化旅遊推廣宣傳活動,從主動尋找媒體做宣傳到受各級媒體關注越來越多、越來越深,從局限的地區宣傳到全世界的廣泛傳播……70年來,隨著對大足石刻的宣傳形式不斷革新,在抓住了符合每個時代的宣傳手段的基礎上,大足石刻在全世界的影響力、美譽度、知名度逐步攀升,實現了大足石刻品牌從大足走向世界的目標!

走下崖壁:

大足石刻進京展覽驚世人

1974年,郭相穎(原大足石刻藝術博物館館長)來到大足石刻北山石刻,隻身一人守護著“蒙塵”的人類瑰寶。彼時,大足石刻雖已名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依然寂寂無聞,連所在省市的很多人都不知道大足有這樣一份瑰寶。

談到當時的大足石刻,郭相穎説:“那會兒環境荒蕪,幾乎沒有來參觀的人。”80年代對外開放後,前往大足石刻的公路才逐漸修建起來,也漸漸地有了遊客。

為了較好地向遊客介紹大足石刻,郭相穎自己設計製作了“三黑”小冊子。“那時候的小冊子是黑封面、黑字、黑圖片。”郭相穎介紹,由於條件差沒有相應設備,圖片都是靠永川攝影協會幫忙拍攝,自己四處籌集資金,這才印製出來。

1979年,《大足石刻》影片發行。該片由上海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于1978年開始攝製,時長30分鐘,是大足石刻史上第一部公開發行的影片。這部影片是大足石刻走下崖壁的開始。

到了1985年的春天,大足石刻迎來了打響知名度的第一站,《大足石刻藝術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展。

此次展覽由國家文物局、重慶市文化局、中國美術館、四川美術學院、大足石刻藝術博物館聯合籌備舉辦。當代著名雕塑家、時任中國美術館館長劉開渠撰寫《輝煌的大足石刻》一文作為展覽前言。共展出與原作等大的18尊石刻造像複製品及206幅彩色巨照。各界人士共200多人出席開幕式。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中央電視臺等媒體競相報道。

展覽從4月15日持續至5月2日,參觀人次超6萬,在首都各界引起強烈反響,是大足石刻首次大型外展。其後,大足石刻又在成都、桂林、深圳、福州、天津、柳州、蘇州、台灣等地展出。

在1992年至1996年間,大足石刻首次走出國門,到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度等國展覽。展覽形式以文物複製品、巨型彩照為主。

自此,中國中央電視臺、英國BBC、日本NHK以及美國、新加坡、南韓、烏克蘭等國家的媒體鏡頭聚焦大足石刻,將世界文化遺産——大足石刻分享給世界各地人民。

走向世界:

多元路徑對外宣傳提名氣

1999年12月1日,大足石刻申遺成功,成為重慶市唯一世界文化遺産。

“申遺是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徑。”郭相穎説,申遺成功後,進一步提高了大足石刻的名氣,推動了大足石刻旅遊文化向前邁進,促使在對外展覽方面更加系統,形式更加多樣,受眾更加有針對性。

2001年4月24日—5月31日,大足石刻申遺成功後首次展覽,在重慶市對外文化交流中心,開展“世界遺産——中國大足石刻大型展覽”。

2001年至2003年,重慶大足石刻藝術博物館推出的“世界遺産——中國大足石刻大型展覽”(巡展),先後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廣東省博物館、福建省博物館展出。2013年推出“大足石刻進校園”大型圖片展覽,並配合宣講活動,針對高校師生,在重慶大學、重慶文理學院、重慶財經職業學院等高校進行巡展。

2016年,大足石刻台灣巡迴展以“一展兩區”的形式,分別在台灣新北市世界宗教博物館和台灣宜蘭縣冬山河親水公園,通過“大足石刻藝術特展”和“牽手嘉年華”大足石刻綵燈展的方式,展出了多件大足石刻博物館重要藏品,同時還特別呈現了2015年完成修復的中國石質文物保護一號工程——大足石刻千手觀音歷時8年的修復過程,以及由200多名工匠耗時3個月打造的,數十座從大足石刻中千手觀音、四大金剛、蓮花童子、多寶塔等重要石刻造像和珍貴文物中“復刻”的綵燈,受到台灣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吸引了40萬名來自世界各地到台灣的遊客的目光。

與此同時,海外展覽也取得長足發展。

2001年,大足石刻參加“世界遺産之旅”,在日本名古屋市國際展覽中心展出;

2008年,“中國重慶巴渝風情展”在德國柏林中央火車站展出;

2011年,“崖壁上的瑰寶:中國重慶大足石刻藝術展”在英國威爾士博物館展出,展示了48件館內珍藏的文物真品,並運用聲、光、電、石刻原作複製、石窟場景展示、石刻高清LED燈片、數位影視等多種手段,讓當地人能身臨其境地遊覽大足石刻,展出時間段內威爾士博物館的遊客量超過7萬人次;

2012年,“中華寶藏——重慶大足石刻文物展”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基齊納博物館展覽,展出內容包括大足石刻的48件文物、20件複製品、約80件大足石刻油畫作品和約100件大足民間石雕作品;

2016年,在日本東京中國文化中心舉行“大足石刻藝術展”,展覽為期10天,以攝影藝術圖片和視頻為主。

……

除了展覽之外,2003年,大足石刻研究院正式啟動國家“十二五”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大足石刻全集》編輯工作,以更好地研究、傳承、保護、對外宣傳和推廣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全集》共11卷19冊、1200萬字、2983張繪製線圖、5794張拍攝圖片,參與編寫、測繪、攝影、編輯、校對的人員超過200人。從2003年大足石刻研究院啟動該項編纂工作,到2019年正式出版,歷時16年。

“在黨的二十大期間,《大足石刻全集》驚艷亮相‘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作為《大足石刻全集》主研人員的大足石刻研究院副院長劉賢高介紹,《大足石刻全集》以實物形式亮相地方展區重慶單元,吸引全國觀眾駐足觀看,縱賞世界石窟藝術的巔峰魅力。

此外,借助科技力量,大足石刻也在嘗試“走出去”的多元路徑。通過高精度數字化複製、虛擬場景搭建等數字化技術,讓文物“活起來”,讓大家了解文物的社會文化價值,同時開展國際學術交流,提高大足石刻保護水準和宣傳力度。近年來,大足石刻研究院先後舉辦了近10場國際學術研討會。

走得更遠:

“四百工程”推廣譽滿城

從2018年開始,大足石刻研究院組織實施“大足石刻‘四百工程’主題文化旅遊推廣宣傳系列活動”,即在全球舉辦大足石刻百場展覽、百場講座、百館贈書、百集微視頻展播活動。

大足石刻“四百工程”中“百場展覽”的首展《回望百年——大足石刻歷史影像展》,于2018年5月26日至6月9日,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免費對公眾開放,展出了200余幅大足石刻歷史照片。

2020年8月,大足石刻研究院與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聯合策劃“天下大足——大足石刻的發現與傳承”展,這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戰略背景下的首個展覽成果,通過文物、複製品、音視頻等90件展品,展示了大足石刻的重要內涵、藝術價值、文物保護成果和傳承利用情況,吸引觀眾24.7萬人次。

目前,“百場展覽”已在重慶、天津、廣西、四川、江蘇、北京、上海等地舉辦10余場大足石刻主題展覽。在天津濱海新區美術館舉辦的“回向:大足石刻圖像與歷史文獻展”、廣西柳州博物館舉辦的“至善之境——大足石刻歷史文物藝術展”、江蘇蘇州博物館舉辦的“海棠獨香——大足石刻的發現與傳承”展等,吸引觀眾近100萬人次,展覽形式豐富多彩,有石質文物、歷史文獻資料、石刻歷史照片、拓片、文物複製品、現代攝影、現代雕塑、視頻影像、VR體驗等等。

“四百工程”展覽團隊共有6人,作為特聘專家,年近七旬的陳小平是最年長的一位,同時也是“四百工程”展覽團隊中經驗最豐富的。正是因為“四百工程”的實施,本已退休的他選擇留了下來。

“我真的很愛大足石刻,但它的價值和現在的知名度不成正比,需要我們做的宣傳推廣工作還有很多。”陳小平坦言。

在“四百工程”展覽團隊文博館員未小妹的眼中,2021年11月,“殊勝大足——大足石刻特展”令人印象深刻。儒釋道三教合一,地面文物,地下文物墓葬,這些大足石刻的重要組成內容,以獨特的藝術形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呈現,“我們以此為榮,引以為傲”。

“‘四百工程’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項目。”展覽團隊文博館員龍小帆説,要讓大足石刻走得更遠,影響的範圍更大。未來,一帶一路沿線重要國家的城市展覽場館是“四百工程”的一個重點選擇方向,期待與這些地區和國家有更深入的合作。

為了讓文物“説話”,充分發揮微視頻傳播優勢,大足石刻研究院聯合重慶國際傳播中心共同推出了大足石刻系列微視頻,挖掘世界文化遺産文化內涵和藝術魅力,並通過美通社、雅虎、Twitter、YouTube、Facebook、央視頻、人民日報客戶端、今日頭條等近600個國內外媒體平臺進行全球發佈。

其中,海外媒體平臺累計投放543家,包括美國、英國、加拿大、日本、義大利、澳大利亞、瑞士等,海外媒體平臺覆蓋人群達3億人次。截至2022年4月底,總播放量達2000萬次。作為大足石刻“四百工程”主題文化旅遊推廣宣傳活動中“百集微視頻”的首次展播內容,本期上線發佈9集微視頻,今年計劃共推出20集。

“短視頻進行了大膽創新的策劃,富有創意,以適應年青人觀看和大眾普及傳播特點,並製作了中英雙語兩個版本,以滿足國內傳播和國際傳播的雙重需求。”龍小帆介紹道,通過新媒體傳播過程中的轉發、點讚、收藏、打賞,以及分享至其他平臺等方式裂變産生新的話題,形成了話題的二次傳播,拓寬了大足石刻的傳播渠道。

據了解,一位外國網友評論到:“我對大足石刻有許多愛慕之情,這個視頻對於我來説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筆記,它能隨我去任何地方,這很酷。”該微視頻使外國網友了解並認識了大足石刻,提升了大足石刻國外形象的同時也傳播了中國文化,這是該系列微視頻在外網的傳播價值以及取得的良好傳播效果的充分體現。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以大足石刻‘四百工程’主題文化旅遊推廣宣傳活動為載體,推動合理利用,讓文物‘活’起來。”龍小帆説。

5萬餘尊石刻造像,見證了多元文化在大足的薈萃。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文明交匯處的大足正以更加開放的胸襟與世界相擁,而“四百工程”正朝氣蓬勃地邁開“大足”。(熊雅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