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十載砥礪前行,十年春華秋實。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十年,是中華民族發展歷史上極不平凡的十年,也是重慶城鄉建設飛速發展、城鄉樣貌不斷迭新的十年。10月25日起,在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的指導下,中國網新重慶推出“非凡十年城建答卷——2022年共話重慶城市建設這十年”專題欄目,全方位多層次地講述和展示重慶城鄉建設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
本期報道:重慶大渡口區
長江東去,義渡悠悠。重慶市大渡口區博天地之成、鑒人文之蘊,義渡精神在這裡傳承,城市文明在這裡交匯,34公里江岸成就藝術灣區,103平方公里土地孕育公園之城。
過去十年以來,大渡口區作為城市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在城市提質升級的過程中,大渡口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不斷搶抓戰略機遇,探索轉型的成果和新範式。
打造人文之城 孕育藝術熱土
近年來,大渡口區全力建設“南部人文之城”,打造長江文化藝術灣區,深度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主城都市區發展戰略。
近年來,大渡口區迎來了諸多機遇。30平方公里濱江未開發土地,賦予長江藝術灣無限未來;重慶南部人文之城,推動區域價值提升;國際小球賽事中心建設為區域增添無限活力。
另外,隨著伏牛溪油庫的搬遷,為城市拓展騰出新空間。大渡口區正在努力構建三縱四橫軌道線網、“八縱八橫”骨架路網、五座長江客運碼頭的立體交通網路,加快融入都市區同城化發展,聯動全國,
保護生態底色 慢享鄉愁時光
生態興則文明興。近年來,大渡口區用生態底色描綠色明天,將城市空間與公園形態進行有機融合,清水綠岸、自然氧吧為大渡口區的生態建設鋪就亮眼底色。
奮力推進“兩江四岸”“清水綠岸”治理提升。目前,大渡口區積極開展從漁鰍浩碼頭到魚洞長江大橋17公里岸線治理,已開工建設7公里。漁鰍浩段將通過藝術+科技手段,打造最具科技感、未來感的綠色慧享水岸;茄子溪段以濱江潮流音樂體驗區為打造目標;葛老溪段將串聯多個公園、樂園,展示城市記憶;釣魚嘴濱江段則將利用草海、森林、江灘等資源,打造獨一無二的大地景觀、生態藝術。已實施9.45公里次級河流整治,已先行建成4.9公里示範段。
建成綜合性公園19個、社區公園19個、小遊園18個,每人平均公園綠地面積達24.36平方米,建成區綠地覆蓋率達47.63%,均超過全市平均水準。
做好城市更新 蝶變人文秀帶
一直以來,大渡口區以提升人居環境為動力,以城市煥新為目標,推進“工業銹帶”變身“人文秀帶”,實施城市更新試點示範項目4個,對舊工業片區、傳統村鎮進行轉型改造和業態升級,讓城市與鄉村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重鋼崖線山城步道是重慶市政府規劃的60條特色山城步道之一,是重慶主城首條“崖線上的有氧跑道”,依託“一帶三環”交通系統,串聯重慶工業博物館、義渡古鎮等崖線歷史人文資源,把老工業區與山城特色相結合,騎行、步行貫通于一體,方便民眾從任意地方通過步道到達江邊以及各個旅遊點,成為市民和遊客休閒、健身、觀景的好去處,綿延的重鋼崖線山城步道串聯起城市新顏。
改善生活環境 提升居民幸福感
城市更宜居,生活更幸福。大渡口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推動棚戶區改造、老舊小區改造、公租房建設、農村危房改造。
據大渡口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相關負責人透露,目前大渡口24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已全部啟動,力爭在2023年全部完成改造,惠及26542戶居民。目前,滬漢片區(一、二期)、翠園片區、鎖口丘片區、月光片區、大堰三村(東正)片區等11個片區已完工;新工片區、錦鳳片區等5個片區正在實施;技光村片區等8個片區已完成方案設計工作。通過為老舊住宅區增設電梯52部,改造棚戶區5461戶,建成人行天橋地通5個,建設公共停車樓4座,新增公共停車位3167個,大大改善了生活環境,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
創新與奮進,蝶變與重生,因公園而美麗,因藝術而精彩,百年征程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出發。未來,大渡口將以建設“公園大渡口,多彩藝術灣”為總體目標,打造出以生態為基礎,文化為靈魂,産業為支撐的宜居宜業宜遊宜樂美好家園。(彭會/文 圖片由大渡口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