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努力把高溫和旱情帶來的影響和損失降到最低

來源:重慶日報 時間:2022-08-24 10:43:13 編輯:李柯佑

近段時間以來,我市持續連晴高溫。全市各地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防旱情,科學調配水資源,保障好人民群眾正常生産生活用水,抓好農業減災工作,落實戶外勞動者防暑降溫措施,做好基本民生、公共服務和重點行業用電保供,努力把高溫和旱情帶來的影響和損失降到最低。

市財政局、市應急管理局

緊急下撥3000萬元資金支援抗旱救災

8月23日,重慶日報記者從市應急管理局獲悉,市財政局、市應急管理局緊急下撥3000萬元中央自然災害救災資金,支援各區縣做好抗旱救災工作。

本次下達資金主要用於解決城鄉居民用水困難,支援各地購買、租賃應急儲水、凈水、供水設備,組織人員採取相應抗旱措施保障城鄉居民生活用水等工作。

今年6月以來,市級已撥付區縣中央自然災害救災資金6000萬元。市財政局要求區縣財政部門抓緊分配撥付資金,加快資金執行進度,切實加強資金監管,充分發揮資金效益,全力做好防汛抗旱資金保障工作。

璧山

每天500噸蔬菜保供應

由於準備充分,璧山區蔬菜生産受高溫天氣影響不大,市場供應有保障。

為應對高溫天氣,該區相關鎮街派出農技工作人員下沉一線,深入田間地頭,現場“把脈問診”“對症開藥”,力保蔬菜生産供應。各蔬菜基地的種植戶也在千方百計“護菜”:有的用上了遮陽網、風機、水簾等降溫設施,有的把育苗設備從大棚移到了空調房裏。

“一個月前我們就收到區農業農村委和區氣象局的資訊,已經做好了抗旱的準備,水池和溝渠都把水蓄得滿滿的。”璧山區蔬菜種植大戶閆光偉説。

為保障蔬菜供應,璧北蔬菜基地的種植戶還把普通貨車換成了冷鏈物流車,確保蔬菜新鮮。現在璧山區每天能向重慶中心城區供應500噸左右的蔬菜,日産量與往年持平,蔬菜品種主要是藤菜、辣椒、茄子等,市場供應充足。

奉節

智慧管護果園保産增收

自7月以來,依託重慶市專家服務團項目,市人力社保局已組織了42個專家團隊228名專家,赴23個區縣鄉村一線指導農業生産戰酷暑抗旱保收,“面對面”零距離服務。

臍橙作為奉節縣的經濟主導産業之一,目前全縣臍橙種植面積已發展至35萬畝。今年因持續高溫天氣的影響,不少臍橙受旱並面臨減産風險。

旱情期間,市人力社保局專家服務團多次組織市農科院的專家深入田間實地指導抗旱。近日,一套全新的智慧果園灌溉預警系統在奉節縣安坪鎮三沱村建成投用,該系統主要通過節水灌溉設施的改善,實現數字化精準管理,利用田間感測器實時反饋果園情況。與同期正常相比,可節水15%以上,節工20%以上。同時,能改善果園果實品質,預計可為果園年畝産平均增收800元,果園年節本增效64萬元。

南川

近10萬志願者奔走一線

“灑水車來啦,出來提水喲!”8月23日,在南川區大觀鎮中江村,一組全是女隊員的志願者服務隊手持喇叭呼喊群眾出來接水。

她們是“荷仙姑”暖心志願者服務隊。連晴高溫天氣,南川區大觀鎮部分地區出現缺水現象,村民生活用水受到不同程度影響。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解決日常生活困難,由留守婦女組成的“荷仙姑”暖心志願者服務隊撐起了“半邊天”。連日來,她們走村入戶開展抗旱送水志願服務。

在南川區體育館,計程車司機周軍把兩箱礦泉水和一盒藿香正氣液送進了勞動者港灣。周軍是重慶市“雷鋒的士”志願服務總隊南川支隊的一員。這段時間,市民捐贈消暑降溫物品,可委託“雷鋒的士”代為送達。

一桶桶水送到村社,一個個西瓜送到防疫值守點,一瓶瓶防暑品送到勞動者港灣……自高溫天氣以來,南川區近10萬名文明實踐志願者主動作為,有序開展送水入戶、防旱抗旱、愛心助農、送清涼等各類志願服務活動,全力保障群眾生産、生活用水。

(記者崔曜 張莎 黃喬 實習生王懿瑤 通訊員張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