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2022中國服務業開放合作論壇于第四屆中國西部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首日在重慶舉行。會上,全國首個地方服務業開放指數《重慶市服務業擴大開放指數2022》報告發佈。
重慶市統計學會副會長、重慶大學教授肖智解讀到,2021年重慶服務業擴大開放總指數為116.2比2020年提高16.2個點。其中,服務業發展評價指數為53.5,重點項目和重點園區發展評價指數32.7,七大領域發展評價指數為30.0,分別比2020年提高3.5、7.7和5.0個點,相關政策措施持續性實施的效果初步顯現。
服務業擴大開放提升發展新水準
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工作啟動一年來,在各項政策措施的推動下,重慶服務業開放影響力持續擴大,“引進來”“走出去”促進融合、增強輻射,國際化程度日益提高。2021年服務業發展評價指數顯示,服務業競爭力、輻射力、融合度、吸引力均有不同程度提升,相應指數分別為10.4、10.7、10.3、12.2,對總指數貢獻率分別為2.8%、4.1%、2.0%、13.4%。
具體而言,首先體現在迴圈開放新格局,提升國際輻射力方向。重慶積極推進口岸通關便利化,大力發展現代物流、跨境電商等新業態,打造內陸國際物流樞紐。數據顯示,西部陸海新通道和中歐班列運輸集裝箱量增長10.8%,國際、港澳臺快遞業務量平穩增長,實現業務量190.37萬件,增長17.9%。對外直接投資額、跨境電子商務交易額發展迅速,分別增長42.8%、63.3%。
其次,重慶服務業更加開放,吸引力明顯增強。在服務業發展指數中,吸引力發展指數最高,貢獻力最大。這得益於重慶服務業利用外資規模持續擴大,外國高端人才持續增加,國際貿易結算試點取得開創性效果。2021年,重慶實際利用外資額106.65美元,增長3.8%;依託“單一窗口”開展服務貿易國際結算金額34.99億元;外商直接投資額、外國高端人才增量分別增長為6.4%和17.0%。
此外,重慶開放融合進程加快也讓合資企業佔比提升。創新服務管理體制,重慶加快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提升要素集聚便利化進程,例如,允許境外人士參加國家專業技術類職業資格考試,允許外國資本在相關領域設立服務業企業或者研發項目等。2021年,服務業合資企業佔比4.6%,同比提高0.2個百分點。
重點園區和項目發揮示範帶動效應
在重慶開展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工作過程中,各個重點平臺和重點園區探索“産業+園區(平臺)”等開放模式,分類推進全域開放取得階段性成效,形成了特色鮮明、多點支撐服務業開放格局,展現出發展潛力、創新驅動、示範帶動效應,其年度發展評價指數對總指數的貢獻率為47.3%。
其中,中新互聯互通示範項目示範性、重點園區發展力和創新帶動力指數分別為11.3、9.5、11.9,較2020年提高3.0、1.2、3.6個點。
中新互聯互通示範項目以“現代互聯互通和現代服務經濟”主題,著眼體制機制、政策和商業模式創新,在商業和金融兩大重點領域起到了“示範性”發展導向,打造了重慶獨有的制度型開放戰略平臺。2021年,商業合作和金融合作項目簽約投資額分別增長34.4%、110.5%。
重點園區具有較強發展潛力,創新帶動效應凸顯。數據顯示,重點園區市級以上科研機構平臺數加97家、新設外資總部與研發中心項目數23家、中高級人才數量達21.16萬人,分別增長14.7%、64.3%、11.8%。重點園區的創新帶動效應主要體現在科技金融、跨境電商、國際物流等領域。2021年,重點園區科技金融産品實現貸款規模9.21億元、跨境電商交易額155.32億元、國際物流訂艙平臺成交筆數2200次,分別增長18.2%、110.4%、83.3%。
重點領域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效果凸顯
聚焦重點領域,重慶服務業擴大開放工作主動適應全球産業鏈重塑和國際經貿規則重構新趨勢,分類放寬準入限制、促進消除行政壁壘、完善監管體系、提升服務業發展水準。指數顯示,2021年科學技術服務、商業服務、教育服務、金融服務、健康醫療服務、電力服務和電信服務等七大領域指數分別為3.7、5.3、5.2、3.9、3.9、3.7、4.2,比2020年提高0.1、1.7、1.6、0.3、0.3、0.1、0.6個點。
具體而言,在科學技術服務領域,為夯實發展基礎,提升服務水準,重慶依託西部(重慶)科學城、兩江新區等重點開放平臺,發展新一代資訊技術、人工智慧、生物醫藥等前沿科技,打造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2021年,重慶支援高技術製造業貸款餘額1274.4億元、新增高新技術企業數量886家、新增在渝科研機構數量38家,分別增長24.8%、21.0%、18.7%。
商業服務領域提升指數最高,得益於重慶重點打造商業示範區域,大力發展商貿服務業,支援區縣因地制宜發展旅遊、商貿、文化等産業,進一步放寬外商投資旅行社出境遊業務、進口商品展示交易、文化體育活動等準入限制,支援商貿文旅融合發展。2021年,重慶舉辦國際會議及展會個數97個;國際性文體娛樂展演數36個,增長111.8%;涉外法律服務標的額增長22.29億元。
通過清理和破除教育領域市場準入壁壘,擴大對外文化交流,對外文化貿易取得新突破,重慶教育領域更加開放。2021年,重慶具備招收國際學生資格的普通中小學數量達117個、涉外辦學機構和項目數57個,分別增長120.8%、5.6%。在文化方面,文化産品出口額達66.33億元,對外文化交流項目5.62萬人次,與使領館開展文化交流活動項目個數49個,分別增長47.4%、37.7%、96.0%。值得一提的是,電視節目進出口總額達30萬美元,實現“零”突破。
重慶有序推進金融服務開放,出臺了包括支援非金融企業外債登記改革試點、支援符合條件的地方法人銀行和企業在境外發行綠色債券、支援重慶油氣現貨交易場所與期貨交易所開展期現合作等一系列金融舉措,貨幣國際化水準持續提升。2021年,重慶本外幣涉外金額、外匯衍生業務規模、跨境融資金額、油氣現貨(期貨)交易額、跨境金融區塊鏈服務平臺交易額分別實現1873.8億美元、143.6億美元、29.3億美元、495.45億元、124.6億美元,分別增長29.8%、12.6%、83.1%、45.3%、5.7%。
促進醫療體制改革,健康醫療服務領域民營專科和綜合醫院多元化發展趨勢明顯,持續釋放市場活力。2021年,重慶規上服務業非公有制醫療機構數、外國醫師在渝行醫人數分別增長13.6%、50%。同時,網際網路醫療服務發展迅速,重慶創新開展醫保支付的網際網路醫療服務項目11個,網際網路資訊互認醫療機構達54個;獲得網際網路資訊服務資質的單位個數(醫藥機構)197個,增長64.2%。
電力領域服務業擴大開放主要體現在民營資本的進入和用電服務的市場化和便利化方面。數據顯示,2021年,重慶增量配電和售電民營企業(控股或參股)數為121家、電力市場化交易電量373.24億千瓦時,分別增長11.0%、27.7%;客戶線上繳費率為94.82%;非居民客戶線上辦電率達99.71%。
電信服務領域市場化水準較高。 2021年,重慶電信服務基礎加強,4G、5G電信基站數量達19.89萬個,增長9.2%;非公經濟法人單位數量為329個,佔本領域規模以上法人單位比重為69.9%;實現資訊技術服務收入1507.9億元、大數據(政務數據)共用規模2.8TB,分別增長22.4%、27.3%。(重慶市商務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