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觀測距離最遠的雷達“中國複眼”落地重慶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07-11 13:31:14 編輯:李柯佑

7月9日,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創新中心發佈消息,超大分佈孔徑雷達高解析度深空域主動觀測設施正加快建設,其中,位於重慶市兩江龍興新城的一期項目預計將於9月完成雷達開機探測,二期項目已與重慶市雲陽縣政府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

image.png
位於兩江龍興新城的一期項目。北理工重慶創新中心供圖

世界觀測距離最遠的雷達

超大分佈孔徑雷達高解析度深空域主動觀測設施由入駐兩江協同創新區的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創新中心謀劃建設,該項目預期作用距離達到1.5億公里,將構建世界觀測距離最遠的雷達,也將是世界首部具備三維成像/形變監測的深空雷達。

能夠高解析度觀測近地/主帶小行星、航太器、月球、金星和火星等類地行星以及木星衛星等深空域目標,滿足近地小行星防禦、空間態勢感知等國家重大需求,並用於地球宜居性、行星形成等前沿科技創新研究。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學校長龍騰表示,團隊非常關注小行星,是因為很多“地球之謎”都與小行星有關,比如恐龍為什麼會滅絕、地球的生命從何而來。

“我國的射電天文望遠鏡FAST叫‘中國天眼’,我們給這個雷達取了個形象的名字叫‘中國複眼’。”龍騰解釋,之所以叫“中國複眼”,是因為像昆蟲的複眼由不定數量的小眼組成一樣,它是用很多小天線合成一個大天線,同時也意為“中國復興之眼”。與“中國天眼”不同,“中國複眼”對於電磁波是自發自收的,即自己發射電磁波,並接收小行星對自己發射電磁波的回波,因此能觀測到小行星。

項目一期“分佈式雷達天體成像測量儀驗證試驗場”,由4部16米孔徑雷達組成,用於驗證雷達體制和關鍵技術可行性,可實現月球三維成像,現已啟動建設。

二期“超大分佈孔徑雷達高解析度深空域主動觀測設施預研項目”,將建設25部至36部高解析度分佈式雷達,每一部的天線有25米口徑,可實現千萬公里外的小行星探測和成像,完成深空雷達探測與成像的演示驗證,為我國近地小行星撞擊防禦和行星科學研究提供重要支撐。

image.png
全面戰略合作協議簽約現場。北理工重慶創新中心供圖

一期項目將於9月完成雷達開機探測

2021年12月,位於兩江龍興新城的一期項目正式動工。目前,試驗場已具備設備進場安裝條件,2部雷達設備已于2022年6月1日進場架設安裝,目前已完成天線吊裝,正在進行伺服分系統調試,預計將於今年9月完成雷達開機探測。

今年年初,二期項目正式啟動選址工作。7月8日,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創新中心與雲陽縣政府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建設“超大分佈孔徑雷達高解析度深空域主動觀測設施預研項目”。

項目落戶雲陽後,將融合地質、天文、航空航太、生態旅遊、大數據應用與發展為一體進行建設發展,以國際合作交流、科技旅遊配套為目標,力爭打造全國乃至全世界一流的科學、科普和科創中心。

目前,兩江協同創新區正堅持“科創+産業”發展路子,強化“四個協同”,瞄準新興産業設立開放式、國際化高端研發機構,著力構建全要素全鏈條創新生態系統,努力打造全市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重要策源地、全國重要科技創新和協同創新示範區。(劉敏、周小平、趙鵬/文 圖片由北理工重慶創新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