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色的教學樓,寬廣的運動場,設備齊全的現代化教室。近日,筆者在位於重慶市黔江新城的黔江區民族職業教育中心看到,該校依山而建,高低錯落,新式建築與自然風光交融,育人環境優越,校園充滿了勃勃生機。
近年來,重慶市黔江區把改善區內學校辦學條件作為一件大事實事來抓,通過硬體的建設,提升育人品質。編制完善《中小學及幼兒園佈局專業規劃》,投資10.86億元完成黔江中學科技樓、學生宿舍,新華中學實驗樓,民族中學綜合樓、學生食堂,黔江初級中學、人民中學、舟白中學、金溪學校等改擴建工程,城東中心校、正陽中心校遷建項目,持續推進職教中心遷建項目,新增城區學位11500個。紮實推進農村“兩類學校”建設,村完小佈局進一步優化,24所鄉鎮中心校全部建成寄宿制學校,“全面改薄”項目績效評估全市第一。配備班班通、互動式多媒體設備1300余套,新建錄播教室、電腦教室、雲教室等86間。
配備理化生及科學實驗室、功能室393間,儀器設備3.2萬台(件、套),生均設備值中學1834.47元、小學1388.81元。配備圖書49.46萬冊及配套設備,生均圖書中學30.87冊、小學20.1冊。升級改造3所高中學校標準化考點系統,建成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系統、走班教學排課系統、生涯規劃教育系統,新高考綜合改革基礎條件保障不斷完善。
“籃球場、多功能運動場、環形跑道,還有食堂、多功能室等,孩子們終於告別了以前狹小的校園了。”一位從正陽小學退休的教師告訴筆者,如今國家政策好,在民生教育上投入大,相比以前的老校區,新遷建的正陽中心小學校硬體提升了幾個檔次。
下一步,黔江將全力補齊教育發展的硬體短板,將深入推進學校標準化建設,落實標準班額推進計劃,加大中心城區中小學建設力度,建成3~5所渝東南一流名校,1~2所重慶市一流名校。提質發展義務教育階段薄弱學校,解決義務教育資源供給結構性矛盾。完善城鄉學校對口幫扶、捆綁融合發展機制,實現資源共用、優勢互補,把農村中小學辦成“小精特”學校,建好“百姓身邊好學校”。(徐朝政/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