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榮昌加快建設成渝腹心現代化新興城市

來源:重慶日報 時間:2022-04-08 16:30:28 編輯:珍珍

榮昌區玉帶河礦坑生態文化公園美不勝收。記者   齊嵐森   攝

核心提示

“十三五”以來,榮昌三次被國務院表彰為“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幹成效明顯地方”,獲評全國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成效顯著市(州),入選全國首批農業現代化示範區......從渝西邊城蝶變為主城都市區重要成員,從傳統農業縣蝶變為新興工業區,從少有問津蝶變為企業搶灘的産業高地,榮昌高品質發展之路越走越寬廣。如今,榮昌全力攻堅國家畜牧科技城、百強國家高新區、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內榮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示範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五大任務”,勇當重慶主城都市區橋頭堡排頭兵,奮力建設成渝腹心現代化新興城市。

在榮昌隆昌産業大道G348榮昌區板橋至安富公路改道工程建設現場,挖掘機揚起懸臂作業,運輸車穿梭往來,在陣陣機器的轟鳴聲中,榮昌正織密川渝交通網路,鋪設發展坦途。

走進重慶唯美陶瓷有限公司廠房,1500多米長的陶瓷生産線正在高效運轉,幾乎看不見工人的身影。原來這個廠房進行了大量“機器換人”的創新升級,從原料到加工到成品製成等工序,全部實現全自動化智慧生産,已達到每條生産線40人的水準,而國內平均水準是每條生産線150人、歐洲是50人。創新驅動,成為榮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關鍵一招。


惠達衛浴智慧化生産線。榮昌區委宣傳部供圖

市民劉坤居住在榮昌城區的上海公館小區,每天晚飯後,他和家人都會到小區附近的何家坡海棠公園逛上一圈。“一踏出家門就是休閒、散步的好地方,這樣的城市環境真不錯,生活品質大大提升。”劉坤説,自己有滿滿的獲得感。

這是重慶日報記者近日在榮昌採訪時捕捉到的一組鏡頭。這組鏡頭,成為榮昌加速建設成渝腹心現代化新興城市的縮影。

補齊基礎設施短板築牢高品質發展“基石”

大內高速(榮昌段)完工通車,一箭公路、渝蘭公路建設完工,榮昌盤龍至隆昌界市省際公交線路開通......2021年以來,榮昌區在川渝合作高速公路建設、幹線公路建設、農村公路建設、省際公交線路開通等方面多點開花,形成了發達的快速網、完善的幹線網、廣泛的基礎網。

“今年,榮昌將從爭取重大交通項目入規入圖、推進重大交通項目前期工作、加快交通重點項目建設、提升交通運輸服務水準四大方面,全力構建內暢外聯的川渝交通體系,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榮昌區交通局負責人介紹,在加快交通重點項目建設方面,榮昌區將配合市交通局推進成渝高速公路擴能項目,加快實施南環高速、G348安富至四川界段、城區至雙河一級公路項目;啟動榮昌至安岳(北環)項目建設;完成G348廣順至安富段路基主體工程,建成S546吳家至盤龍升級改造項目三期工程;新改建“四好農村路”150公里。

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榮昌已定下目標:肩負起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主戰場、“橋頭堡”使命和擔當,一手抓發展壯大自身實力,一手抓合作擴大“朋友圈”,加快建設成渝腹心現代化新興城市。

截至2021年底,榮昌區政府已分別與瀘州市、自貢市、內江市、資陽市簽訂行動計劃,共涉及6大領域77項重點任務。40余個部門及鎮街分別與四川省市、縣部門,就特色産業發展、教育醫療衛生、文化旅遊、生態環境保護、聯防聯控等經濟社會事業各方面,簽訂了雙邊、多邊合作協議、備忘錄等172項。合作領域中,共涉及12個鐵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建立區域環保聯合執法、産業合作聯盟、旅遊景區聯動推介等協作機制18項;兩省市印發共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2022年重大項目中,由榮昌牽頭或參與實施的項目共6個。

去年5月,川南渝西最大頁巖氣脫水站——瀘207中心站正式投入運作,這標誌著榮昌區成為渝西川東地區重要的頁巖氣集輸樞紐中心。隨著脫水站的日處理能力提升至600萬立方米,重慶榮昌、大足、永川,以及四川隆昌、內江、自貢、資陽等地將直接受益,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提供有力的能源要素支撐。

“以前的區婦幼保健院又小又舊,床位不夠,生孩子還得‘搶’病房。如今的環境簡直是大變樣。”“準媽媽”王維思感慨地説,榮昌新建成投用的區婦幼保健院與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共建遠端門診,功能完善、環境優美、設備先進,大大改善了群眾的就醫條件。

“十三五”期間,榮昌在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上共投入約34億元,相繼建成投用區婦幼保健院、廣順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9個項目,正在推進區人民醫院、區中醫院、吳家鎮中心衛生院等建設項目7個。醫療跑起“加速度”,教育按下“快進鍵”。“十三五”以來,榮昌區投入19.07億元,新改建學校9所,新增學位9000余個,學校佈局更趨合理,學生就讀更加方便。

補短板、強弱項,抓關鍵、促提升,榮昌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公共服務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提升,正為高品質發展“強筋健骨”。


國家級(榮昌)生豬大數據中心。榮昌區委宣傳部供圖

聚力項目強“引擎”持續放大“動力源”

每年落地工業項目100個以上,2021年工業總産值突破1000億元,增長19.7%,工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46%——近年來,在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中,榮昌區圍繞集群化、特色化、智慧化、高端化,構建現代産業體系,躋身全市“第一方陣”。

黑眼圈、菊花頭,是榮昌豬獨有的特徵。生豬吃了多少、喝了多少、睡眠好不好......通過榮昌國家級生豬大數據中心的“智慧豬場生産數據”,這些都一目了然。

“中心通過物聯網5G技術、智慧化管控等數字化設備,對生豬實行精準飼喂、智慧環控,實現了生豬全鏈條全程數字化監管預警。”榮昌區生豬大數據中心數據應用科相關負責人説,這是全國首個、目前唯一的畜牧單品種國家級大數據服務平臺,已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

在國家生豬交易平臺,可以看到生豬交易數量、價格、物流路徑等各項數據和走勢。該平臺已覆蓋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累計交易額近900億元。

近年來,榮昌區重點圍繞國家生豬大數據中心,推動科研、教育、金融、保險等要素聚集,引進精深加工、生物獸藥、動物營養、基因工程等項目,打造國家畜牧科技城。生豬産業成了“連二接三”的産業,做出250億元産值,在産業規模上實現“買全國、賣全國”,在行業效應上形成了“全國生豬看榮昌”。

在榮昌天運麻紡織有限公司展銷大廳,陳列的除了襪子、襯衣、被套、床單等夏布製品,還有折扇、屏風、蠟染布等裝飾工藝品,單價動輒千元以上。

昔日廉價的原料布,為啥搖身一變成了高端産品?

“以前公司的業務主要是組織村民種植苧麻,再把苧麻皮加工成坯布出口到日本、南韓,附加值低。”公司負責人馬仁芬介紹,隨著國際國內生態、健康産品消費增加,公司抓住機遇,開發家居、文創等夏布終端消費産品,利潤大幅提高。

一頭豬、一片陶、一塊布、一把扇......在榮昌,這些傳統行業正變得不“傳統”,榮昌區立足資源優勢和市場需求,把這些“老産業”做成集群化發展的區域特色經濟,成為推動高品質發展的新增長點。産品換代、生産換線、智慧製造、綠色製造......已經成為“榮昌製造”的新關鍵詞。

3月29日,榮昌區舉行2022年一季度招商引資重點項目集中“雲簽約”活動,共簽約重點項目38個,合同投資金額268.5億元,招商引資工作實現“開門紅”。這些項目投資領域廣、規模大,涉及智慧裝備、電子資訊、生物醫藥、農牧高新、現代物流、新能源開發等多個領域。

築巢引鳳棲,花香蝶自來。入駐榮昌的企業形容這裡為“家”,“如魚得水”是企業真實的發展體驗。重慶瑜瀚電子公司總經理劉尚佺説,在榮昌真真實實地感受到什麼叫“説了算、定了幹、馬上辦”的雷厲風行,什麼叫“企業吹哨、部門報到”的快捷服務,什麼叫“小事不過夜、大事不過周”的幹事效率。

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榮昌區高度重視疫情給經濟社會帶來的巨大衝擊和企業生産經營難題,向企業派駐“區領導包片指導員”“主管部門駐廠員”“衛健系統防疫督導員”,“三員”在積極幫扶企業及時復工復産的同時,幫企業出謀劃策,並從行政審批、原料、資金、人工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務,幫助企業順利地把危機變為轉機,使該區涌現出了一大批新産業、新産品、新業態。

增“顏值”提“氣質”“匠心”築品質

刷白墻、拌水泥、鋪設人行便道......近日,榮昌區河包鎮場鎮品質提升工程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中。

2021年,榮昌區以建成高品質發展高品質生活新範例為統領,按照“一城多星”的城鎮發展格局,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加快實施一批場鎮基礎設施配套工程和人居環境改善工程,同步提升場鎮管理能力,持續推動場鎮品質提升,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

“我們的房子修了很多年了,配套設施老舊,已經無法滿足當下生活需求。”河包鎮白塔社區居民蔣道菊説,去年下半年,當地政府啟動場鎮品質提升工程後,為她家的房屋改造做了新規劃,目前正在抓緊施工中。“按照計劃,我們的房屋將新建廚房、衛生間等設施,樓上還要修建陽臺。”蔣道菊指著圖紙滿心歡喜地説。

“我們小區改造好了,環境乾淨整潔,生活在這裡感覺很舒心。”這段時間,昌元街道白象社區農資公司家屬院居民敖文忠逢人便誇自己居住的小區。

農資公司家屬院小區建於20世紀80年代末,因小區房屋老舊、環境衛生差且存在安全隱患,2021年榮昌區住建委將該小區納入老舊小區改造範疇。在充分徵求居民意見的基礎上,8次修改圖紙才敲定施工方案。改造後,整個家屬院舊貌換新顏:地面鋪上了透水混凝土,安裝了8盞路燈,還裝上了小區道閘系統和安防設備,劃定了停車位,居民出行和生活更加方便安全。

品質是一座城市發展的象徵,離不開科學的規劃佈局、精明的發展理念。城市好品質既可帶來良好的發展氛圍,也直接影響到人民群眾生活水準的提高。

近年來,榮昌區把城市和農村作為“兩個基本面”,推動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鄉村讓人們更嚮往,大力實施城市公園建設、老舊小區改造、城鄉接合部人居環境整治等民生工程。2021年,迎賓兒童遊樂公園和社區體育公園開工建設,玉帶河生態文化公園入選全市首屆十大生態保護修復案例。改造老舊小區145.4萬平方米,亮化美化道路、街面18.8萬平方米,新增(改造)公園等綠地56萬平方米,一批市政幹道建成通車。城市污水處理廠三期已初步具備通水條件,改造雨污管網60.2公里。

走在榮昌,處處是風景,城市的每一個角落正成為百姓的嚮往之所、留戀之處。(張莎    榮昌區委宣傳部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