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陸海新通道貫通西部地區,銜接‘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對西部地區加快融入新發展格局將發揮重要戰略通道作用。但在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中存在規則不暢問題,亟須解決。”日前,全國政協委員、民盟中央委員、民盟重慶市委副主委劉文賢接受《中國經營報》採訪時表示,除民生問題外,今年兩會他主要關注西部陸海新通道規則不暢等問題,將提交《關於解決西部陸海新通道規則不暢問題的提案》。
劉文賢表示,當前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中存在的規則不暢問題主要有地方政策影響通道便利性、規範化標準不統一、口岸政策法規無法滿足當前發展需求以及數字化水準不高等。如受地方保護政策和當前疫情檢疫程式的雙重影響,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省市的通關時間、成本相比過去大幅增加,有的地方制定的通關政策不盡公平。
“西部陸海新通道涉及到國內外公路運輸、內河運輸、鐵路運輸、海運等多式聯運方式的銜接,但目前多式聯運設施設備標準不統一,不同運輸方式的裝備標準缺乏相容,協作轉運阻礙較多,導致成本增加。”以重慶跨境公路班車亞歐線(連通歐洲與越南)為例,劉文賢表示,整條線路採取公鐵聯運方式,越南貨物經東盟班車運抵重慶後,在南彭公路保稅物流中心分揀、換箱後再經由中歐班列(重慶)運往歐洲。公路運輸集裝箱標準為45尺,鐵路運輸集裝箱標準為40尺,存在換箱成本,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運輸效率及運輸品質。
劉文賢還表示,當前政策限定公路口岸只能在邊境城市設立,這無疑限制了具備條件的內陸城市設立公路口岸,已無法滿足當前對外開放發展新形勢。如重慶國際分撥(公路)海關監管中心,已經獲得重慶海關正式驗收批復,且具備實現口岸功能的硬體條件,但由於內陸公路口岸的政策限制,絕大多數適銷對路的東盟國家肉類、水果等農副産品仍需在邊境口岸清關,取道廣東等地反向批發至西部諸省,減弱了重慶作為一線貿易門戶的輻射功能。
“西部陸海新通道在資訊聯通、口岸功能、通關便利化等方面不同程度存在短板。”劉文賢表示,物流及通關服務是做大國內國際雙迴圈的“軟體”支撐,西部陸海新通道物流上下游環節之間、主城與區縣之間、公路與其他運輸方式之間、物流與其他行業之間缺乏資訊共用,導致資訊獲取的時效性較差,資訊與業務流程相互脫節,無法有效銜接,業務協作水準低,場站、倉儲、車輛等資源利用率不高,推高了物流成本。
為此,劉文賢建議西部陸海新通道應建立合作共商機制,國家口岸辦適時在西部陸海新通道省際聯席會上與沿線省市進行討論磋商,取締帶有地方保護色彩的特殊化、地方化的“土政策”;加強政府間的溝通與協調,共同營造公平公開的西部陸海新通道跨境公路運輸市場秩序,發揮市場的資源配置作用。
劉文賢還建議優化口岸政策法規,制定、修改、完善口岸方面的立法,解決內陸設立口岸問題,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城市對外開放發展。
“同時應提高標準化銜接水準。”劉文賢建議,應健全多部門聯合協調工作機制,著力破解多式聯運跨領域、跨部門的重大問題,進一步深化細化配套政策措施,鼓勵集裝箱多式聯運示範項目,推動鐵路、港口、航空、金融、資訊等企業建立聯動機制,拓展合作方式,形成發展合力。加強鐵路、公路、水路和民航運輸在貨物交接、合同運單、資訊共用、責任劃分、保險理賠等方面的制度對接和統一規範,提高不同運輸方式間的標準規範銜接水準。
“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公共資訊服務平臺,整合物流數據資源,推動跨區域物流資訊共用共用。”劉文賢建議,西部陸海新通道應推進資訊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包括物流在內的各行各業資訊化水準,打造、開發大數據平臺,促進資訊互聯互通,形成行業大數據,實現數字化轉型發展,有效減少資源錯配及無效運作,從而做到物流資訊共用、資源高效匹配,降低物流成本。(莊靈輝、盧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