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慶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實施一週年。《條例》規範的內容,涉及群眾生活各個方面,為深入推動“創文”工作提供了更加系統充分的依據。一年來,榮昌區用好這一“助推器”,激發創建全國文明城區新動能——城區非機動車雨棚拆除了、商鋪佔道經營變少了、背街小巷乾淨了……這些肉眼可見的變化,正是榮昌區文明行為蔚然成風的生動注腳。
用良法推動善治,以“創文”樹立新風。一年來,榮昌區全覆蓋、高頻次開展1000余場次宣傳宣講活動,發送各類宣傳資料20余萬份,有效推動《條例》家喻戶曉、深入人心,讓文明的旋律在榮昌大地處處奏響,雅致的氣質在魅力棠城時時激蕩。
文明用餐“光碟行動”成標配
“大家都有空,正好聚一聚。”週末與朋友聚餐是市民劉源的習慣。
近日,劉源再次約上好友,走進榮昌城區富安南路一家餐館聚餐。八個人、七個菜,飯桌上雖無盤碗堆疊,卻也滿滿噹噹。
“吃飽吃好不浪費,最好!”劉源坦言,以前他總認為,桌上剩的菜越多越顯“熱情”。
去年上半年的一次聚餐中,服務員勸其少點幾個菜。“我們得提醒客人合理點餐,自覺踐行‘光碟行動’。”服務員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進行《條例》普法宣傳,讓劉源欣然接受。
“眼尖”的劉源還發現,各個餐館裏都張貼或擺放有節約用餐、反對浪費等標識,氛圍感滿滿。
“餐館是‘主陣地’,餐飲工作者是‘宣講員’,消費者是‘主力軍’。”榮昌區商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委以榮昌區餐飲協(商)會為抓手,通過印發標語、走訪宣傳等多種形式推廣公勺公筷、小份菜等,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讓《條例》深深根植在消費者心中。
文明出行“各行其道”成常態
不戴頭盔、私裝雨棚、道路上肆意穿行……曾經電動車亂象成為榮昌交通治理的“痛點”。
“太亂了!能不能管一管?”群眾抱怨之聲不絕於耳。
“文明是管出來的,不文明是慣出來的。”榮昌區施重拳、出鐵腕予以回應。
去年以來,結合“創文”工作,榮昌區公安局出動警力2.38萬人次,持續開展主次幹道、背街小巷交通秩序整治,堅決向交通不文明行為“宣戰”。2021年,榮昌區查處非機動車交通違法行為1.6萬餘起,拆除電動車雨棚2.58萬個。
“嚴”字當頭,“管”上發力,也要在“勸”中謀長效。“電動車請走非機動車道,注意行車安全!”“創文”工作中,在城區多個路口,常常能聽到這樣的暖心提醒,見到“紅馬甲”手持小紅旗指揮交通的身影。他們拿著厚厚一沓《條例》宣傳單,逢人便發送,並會趁紅燈間隙適時宣講,成為流動的文明“傳遞者”。
依託“常態文明勸導”工作機制,榮昌區發動19個區級部門,組織118名志願者,在榮昌城區18個主要交通路口、16個重點路段,開展文明交通勸導、《條例》宣傳宣講,營造出濃厚的“創文”氛圍。
久久為功抓引導,共治共用成常態。如今,行人車輛各行其道,焦躁鳴笛催促少之又少、文明禮讓行為隨處可見,榮昌城區道路暢達度明顯提高。
社區文明“宜居環境”得守護
居民隨手扔煙頭、紙屑,院壩裏垃圾遍地,寵物隨處排便……不文明現象屢禁不止,榮昌區昌州街道板橋社區郵政家屬院居民很“頭疼”。
“小區‘無人管’,環境靠自覺。”郵政家屬院居民陳英介紹,以前,都是鄰居們實在看不下去,才會時不時打掃一下。
隨著“創文”工作的深入開展,昌州街道組織“棠城管家”服務隊,挨家挨戶宣傳《條例》,引導群眾定期開展大掃除,實現了環境衛生大改觀。
法規做引領、清掃成日常,郵政家屬院居民養成了共同維護環境衛生的良好習慣,小區也從“無人管”變成了“眾人管”。
共同守護社區文明,部門、鎮街對標對表《條例》要求,常態化開展違法搭建、消防安全等排查整治,並將《條例》列入小院講堂“必修課”,讓文明的“種子”廣泛播撒。
“人人自覺遵守《條例》,‘創文’必然成功。”榮昌區文明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榮昌區將進一步用好《條例》“助推器”,夯實文明“軟實力”,為創造高品質生活提供堅實支撐。(榮昌區融媒體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