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之際,正是傳統白酒釀製工藝時節。走進重慶市大足區龍水鎮,在瀨溪河畔上龍水大橋旁幽靜的深巷裏,至今已有102個年頭的百年老字號“龍水酒廠”出現在眼前,空氣中隱隱有著誘人的酒香。
龍水鎮,不但自古就有“千年五金”美譽,也有“魚米之鄉”的富饒,氣候適宜,物産豐富。歷史上當地深厚的高粱文化造就了高超的白酒釀造技藝,堅守的傳統古法手工釀酒工藝,經過代代釀酒大師口傳心授,傳承至今。
跟師學藝領悟精髓
“這是龍水鎮的花市街,這條巷子因為酒廠在這裡,被老百姓稱為‘酒廠巷’”。迎著初春的晨光,龍水百年酒廠老字號傳承人唐國銀身著傳統的酒匠工裝,娓娓而談。
重慶龍水釀酒有限公司,又名“龍水酒廠”,地處龍水鎮花市街瀨溪河畔,始建於1920年,從“同軒正”酒廠沿革而來。從建廠以來,龍水酒廠一直堅持選用優質純高粱原料,採用傳統釀酒工藝,嚴控酒體品質,其生産的優質白酒受到了當地老百姓的青睞。
“還記得1981年,我剛進廠工作的時候只有18歲,跟著當時廠裏最出色的老師傅學習傳統釀酒工藝。泡糧、蒸糧、培菌、發酵、蒸餾,每一道工藝,每一個細節,師傅都手把手地教。”唐國銀興致勃勃地介紹道,“師傅總説,釀酒是個大手藝,一個細節錯了,都會影響酒的品質。”
“那時候我還是個小夥子,幹事積極又勤快,師傅可喜歡我了。”唐國銀回憶説,每天淩晨三四點鐘,當大部分人還在睡夢中時,龍水酒廠的釀酒車間裏已是熱火朝天。一群打著赤膊、光著腳板的釀酒工人正端著半人高的簸箕,把蒸好的高粱拿出來晾放。
走進車間,只見工人們衣著單薄。“一年四季我們釀酒工人都這麼穿。”唐國銀介紹,生産過程中産生大量的水蒸氣,需要散出去,所以釀酒車間要選有傳統磚瓦蓋頂、透氣性好、房頂四週有大量排氣口的地方,以便散熱。
唐國銀説:“冬天還好,暖和;夏天的話,熱得才難受,都是咬牙堅持。所以常説喝口酒暖下身子,那是因為我們釀酒師傅攢的勁兒都在酒裏了。”
百年窖池一顆匠心
“我們能傳承百年傳統工藝,全靠建廠時修的這6口至今有102年曆史的釀酒‘寶貝’。”當天,唐國銀帶著筆者一邊參觀,一邊介紹,“酒廠裏的配糟是建廠這麼多年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傳承下來的。”
“廠裏的窖池,池裏的窯泥、菌群,從我剛進廠時就一直在使用,一直沿用至今。”唐國銀説。
據介紹,中國傳統釀酒工藝又叫小曲釀酒,是指用整粒糧食為原料,使用小曲為糖化發酵劑釀造的蒸餾酒。中國傳統釀酒工藝歷史悠久,多盛行于我國西南地區,尤其以四川、重慶最多。建國初期,為了傳統釀酒工藝的傳承,國家專門組織人員走訪了西南各地頂尖的釀酒師傅,對他們的優秀經驗進行總結,傳授到了當時西南各大酒廠,龍水酒廠就是其中之一。
“從糧食到白酒,在傳統釀酒工藝下,最少不低於7天的時間。”説起傳統釀酒工藝,唐國銀侃侃而談。
現在很多廠對傳統釀酒工藝進行了改進,減少了生産工序,縮短了生産時間,雖然提升了生産量,降低了生産成本,但酒的品質卻下降了。唐國銀錶示,所以釀酒要有一顆“匠心”:一是原料要“純”,要用純糧食做原料,高粱酒就是純高粱釀;二是工藝要“嚴”,每一個工藝環節都要把細節把握好;三是菌群要“老”,白酒發酵就靠菌群,菌群就來自配糟和窖池。
濃濃深情堅守傳承
“周邊已經全部進行了舊城改造,只有這個酒廠還保持原貌,這裡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傾注了我全部的感情。”唐國銀對自己堅守了41年的地方飽含深情,這也是他對傳承傳統釀酒工藝的堅定信念和執著追求。
上世紀九十年代企業改革,龍水酒廠經營困難,面臨工人下崗、企業破産清算的局面。看著這麼多年的老酒廠,想想釀了這麼多年的酒,唐國銀四處奔走,號召當時廠裏的幾名骨幹員工團結一致,自主經營,終於支撐了過來。
“最困難的時候,連購買高粱的錢都沒有。大家東借西湊了10多萬元,將高粱購買回來,才‘有米下鍋’。”回憶當初的困境,唐國銀記憶猶新。
這些年來,面對前些年市場上房地産、融資業務的興盛,很多人紛紛轉行,唐國銀依然堅守傳統釀酒本業。他説:“每當看到幾十年的老顧客打了酒後,迫不及待地喝上一口過癮的樣子,我都覺得當初的選擇非常值得!”
“我對傳統釀酒工藝的赤子之心從未改變,未來也將步履不停,繼續堅守。”41年,唐國銀一直在酒廠堅守著,從一個青澀稚嫩的少年變成了頭髮半白的老頭,他將最寶貴的時光交給了酒廠,在他看來,這些年快樂而充實,在辛勤工作的過程中時間過得飛快,在為傳承傳統釀酒工藝中找到了自我存在的價值,他會把傳統釀酒工藝傳承下去,一直堅守。(譚顯全、蔣世勇/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