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黔江:蠶桑産業“織”出幸福小康路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1-12-14 10:18:06 編輯:何靜怡


“我家原來是建卡貧困戶,通過栽桑養蠶一舉拔掉了窮根,如今摟著‘蠶寶寶’,年收入突破了35萬元,過起了全面小康的日子。”12月13日,黔江區蓬東鄉麻田村4組脫貧戶周適合一邊對桑樹進行冬管,一邊高興地對筆者説。

周適合一家的變化,是革命老區黔江農村變遷的縮影。


image.png
蓬東鄉麻田村周適闔家每年突破産繭100擔,連續三年獲得黔江區人民政府評為“養蠶大戶”榮譽稱號,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   龔傑品   攝


黔江栽桑養蠶歷史悠久。清光緒《黔江縣誌》稱:“蠶桑樹城鄉俱有,惟因土狹,未享厚利。”在脫貧攻堅中,黔江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生態保護,將蠶桑作為可持續發展支柱産業來打造,已發展桑園10萬畝,摘取了“黔江國家蠶桑生物産業基地”“黔江桑蠶繭中國特色農産品優勢區”“中國蠶桑之鄉”和“黔江桑蠶繭國家農産品地理標誌”等4張國家級名片。

4張國家級名片的背後,創造了黔江蠶繭産量連續11年位居重慶市第一的佳績,也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之一。今年全區産繭7萬擔,養蠶農戶綜合收入達2億多元,繭絲綢綜合産值5億多元。蠶桑産業直接帶動1.2萬餘人從事蠶業生産,在脫貧攻堅中帶動586戶共2200余貧困人口實現增收脫貧奔小康。同時,全面推進蠶桑全産業鏈高品質發展,繭、絲、綢、服等産品熱銷國內外。


image.png
養蠶時節,周適合與村民康鳳華和粟正瓊一道,在供育室里正在給才出生的“蠶寶寶”換桑葉。   龔傑品   攝


蠶桑産業穩定發展,不僅持續增加了農民收入,也成就了黔江“中國森林氧吧”的雅號。經重慶市林科院測算,按生産1美元的GDP要排放1000克二氧化碳來計算,10萬畝桑園吸收的二氧化碳總量,可實現工廠生産960萬美元GDP的零排放目標,即年均固碳約10萬噸。黔江區林業局副局長謝德兵告訴筆者,如果按1個成年人一天約需750克氧氣來計算,10萬畝桑園釋放出的氧氣可供2.6萬餘人呼吸。因此,黔江“中國森林氧吧”名副其實。


image.png
今年春蠶養殖已結束,周適闔家春蠶養殖,龔菊正在蠶房裏摘繭。  龔傑品   攝

森林有“地球之肺”的美譽,蠶桑産業不但讓農戶掙了錢,還釋氧固碳,讓生態環境錦上添花,也讓黔江嘗到了遵循“兩山論”結出的甜果——好生態能賣成錢了。今年2月,重慶市高新區與黔江區簽訂對口協調發展協議,實施橫向生態補償提高森林覆蓋率計劃。6月25日向黔江區購買8.46萬畝森林面積指標,交易價款2.115億元。其中,有3.5萬畝是人工種植的桑園面積,交易貢獻率達40.5%。


中國工程院院士向仲懷説,黔江是生産優質桑蠶不可多得的寶地。如今,黔江區正在打造“全國優質生態絲出口基地”“全國蠶桑絲綢全産業鏈示範基地”。到“十四五”末將實現全産業鏈年産值35億元及以上,帶動3萬人增收,蠶農綜合收入實現5億元。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黔江,正在書寫一個又一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傳奇故事。很多離鄉背井的人,巧借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東風,欣然踏上返鄉創業的路。(龔傑品/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