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川渝通辦”改革成效新聞發佈會現場。記者 周尤 攝/視覺重慶
12月10日,重慶市政府辦公廳和四川省政府辦公廳聯合舉辦新聞發佈會,介紹“川渝通辦”改革成效相關情況。發佈會上,四川省政府辦公廳副主任胥雲介紹了第三批“川渝通辦”事項推進情況。
胥雲表示,川渝兩地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決策部署,堅持強化“一家親”意識,樹牢“一盤棋”思維,貫徹“一體化”理念,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放管服”改革向縱深推進,在第三批事項中進一步拓展“川渝通辦”合作的深度和廣度。
10月底,根據相關部門前期反饋情況,結合國家“跨省通辦”任務清單,兩地共同謀劃並梳理形成了第三批“川渝通辦”事項建議清單。截至目前,共計83項高頻政務服務事項擬納入第三批事項清單,主要涵蓋稅務、交通、發展改革、財政、公安、司法、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文化旅遊、生態環境、應急管理等16個行業領域,與企業發展和民生改善緊密相關。
據了解,第三批事項清單將採取“政府端菜+群眾點菜”方式向社會各界公開徵求意見。目前,梳理形成的83項建議清單已經挂在“天府通辦”“渝快辦”兩個一體化平臺的“川渝通辦”專區公開徵求意見。“我們將充分吸收採納意見建議,及時對清單進行修改完善,爭取在年底前發佈實施。”胥雲説。
對已經實現通辦的前兩批210項事項,川渝兩地將完善政務服務“好差評”機制,引導辦事群眾作出評價,通過“好差評”倒逼“好服務”,評選出“企業群眾最滿意的十大‘川渝通辦’事項”。同時,還將開展“川渝通辦”示範窗口創建活動,聚焦以評促優、示範創建,引入第三方評價,對“川渝通辦”事項辦理的運作機制、窗口建設、辦理效果等情況進行評估,有序開展“川渝通辦”示範窗口創建活動。
第三批擬實施事項三大特點
特點1更加具有區域特色
與前兩批“川渝通辦”事項清單主要按照國家或行業主管部門要求實現“跨省通辦”的任務事項相比,第三批“川渝通辦”事項清單主要從兩地實際需要出發,其中車輛購置稅申報、企業投資項目備案、律師執業許可等72個事項(佔比87%)為川渝兩地特色事項,國內水路運輸經營許可等11個事項是根據國家任務或行業任務清單梳理
特點2更加注重企業需求
第三批“川渝通辦”事項清單中超過70個事項涉及企業法人辦事需求,包括“企業投資項目備案”“跨省市保安服務公司設立分公司備案”“會計師事務所及其分支機構設立審批”“代開增值稅普通發票”等,從企業投資審批、分支機構開設經營,到稅務事項辦理、特種作業操作資格審核、安保服務公司異地備案等,從各個環節為企業提供更加多元化的通辦服務,逐步打造“企業全生命週期”跨區域通辦服務
特點3更加“易辦”“好辦”
為推動更多事項跨區域全程網辦,提升“川渝通辦”便利化水準,川渝兩地梳理了一批可共用互認的高頻電子證照,涉及公安、民政、人社、住建、交通等領域共計23項證照。其中,居民身份證、機動車駕駛證、律師職業證等7項擬通過亮證實現互認,結婚證、食品經營許可證、圖書館借書證等16項擬通過共用實現互認。推動電子證照實現兩地數據共用,進一步減少群眾和企業辦事所需紙質材料提交,縮短辦事流程,提高通辦效率,讓“川渝通辦”從“能辦”向“易辦”“好辦”轉變
就業求職方便社保服務快捷人才流動順暢
“川渝通辦”讓群眾辦事更“撇脫”
開展“川渝通辦”,就是要實現“便企利民”的目的,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那麼,在民生領域,“川渝通辦”有哪些創新舉措?
發佈會現場,重慶市交通局總工程師朱文介紹了交通運輸便民服務事項相關情況。“自今年9月1日川渝兩地推出‘川渝通辦’交通運輸高頻事項以來,兩地共辦理許可事項7300余件,為川渝兩地交通運輸企業節約了時間成本,拓展了川渝兩地交通運輸市場,促進了兩地生産資料和人員的流動。”
在朱文看來,借力科技化手段開發的“重慶市公路超限運輸橋梁安全快速評估系統”,極大提高了公路超限運輸許可的辦件效率。“橋梁安全評估作為公路超限運輸許可的重要環節,以前完成該環節需要耗費十幾天至幾十天不等的評估時間,現在借助快速評估系統,該環節1至3天就能完成,受到兩地運輸企業一致好評。”
朱文表示,下一步,我市將對“重慶市公路超限運輸橋梁安全快速評估系統”升級擴容,實現川渝兩地公路超限運輸通道全覆蓋。
就業、社保是老百姓特別關注的事情,在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放管服”改革過程中,人社部門怎樣給老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方便呢?
四川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黨組成員、機關黨委書記熊義堋表示,川渝人社部門按照黨委政府總體部署,強化人社公共服務共建共用,人社兩批次38項“川渝通辦”事項落地有聲,切實讓群眾感受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帶來的實惠。
一是就業求職更方便。兩地加強就業服務跨區域合作,打造“智匯巴蜀”“才興川渝”品牌,在政務服務平臺互設求職招聘專區,發佈求職招聘資訊,提供免費就業創業服務,實現兩地崗位資訊共用、服務資源共用,就業求職“一點通”。截至目前,招聘專區入駐企業超萬家,共用崗位資訊26萬餘個,累計聯合開展網路招聘會26場,參加企業1.2萬個,提供就業崗位54萬餘個。
二是社保服務更快捷。以社保卡為服務載體,設立川渝社保卡通辦服務網點1312個,提供社保卡申領、補領、換領、換發、查詢、繳費等通辦服務,大力推進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關係無障礙轉移接續,推動養老金待遇領取資格核查互認,讓群眾就地就近即可轉關係、辦繳費、享服務。截至目前,兩地依託“川渝通辦”社保卡網點提供服務15.74萬筆,累計辦理關係轉移接續2.53萬人,待遇領取資格認證2.45萬人。
三是人才流動更順暢。抓住檔案轉遞、職稱認定等關鍵環節,先後推出檔案辦理“零跑路”、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協同認”等服務,讓人才跨省就業不再提檔案、開證明、搞認定。比如,以前兩地流動人員人事檔案管理業務政策不統一,辦事兩邊跑,目前已實現檔案轉遞線上“一鍵辦結”。截至目前,川渝兩地線上互辦人才檔案業務達18.6萬次,有力促進了人力資源要素自由流動和高效集聚。
“下一步,將緊扣群眾現實需求,擴大合作範圍,讓更多服務‘線上辦、就近辦、提速辦、簡便辦’。”熊義堋説。
“川渝通辦”助力川渝毗鄰地區一體化發展
“達州作為萬達開川渝統籌示範區的一部分,也是四川唯一納入該示範區的市,如何在‘川渝通辦’中發揮先行示範作用的?”發佈會上有記者提問。
“應該説這項改革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達州市委常委、副市長王光生説,達州市與重慶市萬州區、開州區首先是堅持溝通協作,共同拓展“川渝通辦”的業務範圍。目前,達州市和萬州、開州三地建立了跨區域工作聯動機制,簽署政務服務合作協議,成立工作專班,共同推進難點和堵點問題的解決。同時,建立通辦事項更新機制,為更好滿足三地群眾的辦事需求,在“川渝通辦”清單事項的基礎上,新增19個跨區域通辦事項。
第二是堅持利企便民,著力優化服務方式,豐富萬達開三地群眾和企業的辦事渠道。“我們高水準建設了達州‘通達辦’App,群眾可以直接在上面辦理就業、公積金、社保等個人事項。同時也實現了四川省、重慶市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的深度對接,群眾通過‘天府通辦’和‘渝快辦’就能辦理跨省事項。”
第三是堅持應減盡減,聯合編制辦事指南,明確工作流程,精簡辦事環節,統一辦事標準,實現了同一個事項在萬達開三地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行政審批結果互認。
作為川渝毗鄰地區,同時也是主城都市區橋頭堡城市的潼南區,又是如何推動“川渝通辦”,助推遂潼川渝毗鄰地區一體化發展的呢?
潼南區副區長曾偉從三個方面作了詳細介紹。一是讓事項通辦流程化。潼南區對210項通辦事項細化梳理,研究出臺《潼南區“川渝通辦”實施細則》,制定一次性告知書、收件通知書、業務登記臺賬“兩書一賬”。發佈“川渝通辦”流程圖,推行“綠—黃—紅”工作預警提醒、督促機制,提高通辦事項辦理質效。實行線下流轉寄遞費用“政府買單”,實現一地受理、內部協同、一地辦成,真正做到“最多只跑一次”。
二是讓事項通辦專區化。開闢綜合性“川渝通辦”工作專區,設置1個“通辦專區”、1個“自助服務區”和企業開辦、社保、醫保、稅務等9個“一窗通辦”專窗,做到線上“全網通辦”、線下“異地可辦”。今年以來,潼南區線上辦理“川渝通辦”政務服務事項1.1萬餘件,現場服務5300余件次。
三是讓事項通辦便民化。聚焦企業群眾高頻辦事需求和急難愁盼問題,潼南區梳理公佈了90項“遂潼辦”服務事項清單,在遂寧市安居區三家鎮、潼南區雙江鎮公共(便民)服務中心設置“川渝通辦”鎮級服務專窗。同時,正在聯合遂寧市推進社保卡、電子社保卡“一卡通一碼通”試點工作,實現線下可用社保卡刷卡,線上可用電子社保卡掃碼,讓群眾獲得更加便捷的公共服務。(本組稿件由本報記者 何春陽、周尤采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