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陽縣胡玉雲:不當主管偏愛種菜 小田地成就大夢想

發佈時間:2021-11-15 10:00:04 來源:中國網 責任編輯:何靜怡

胡玉雲正在基地勞作。劉衝 劉婷攝

初冬時節,外郎鄉大花村9組的蔬菜基地內,依舊“春意盎然”,成排成行的卷心菜鬱鬱蔥蔥、長勢喜人。“大家千萬要注意,莫把這麼好的菜鏟爛了。”近日,基地負責人胡玉雲一邊揮舞著鋤頭,一邊提醒工人們小心鋤草。胡玉雲,一個土生土長的農家漢子,專業從事蔬菜種植20年。憑藉勤勞踏實、敢想敢闖的幹勁,他在廣闊的農村天地裏揮灑汗水,主動發揮黨員模範作用,帶領村民們脫貧致富,2021年被評為雲陽縣“十佳農民”。



出生於1972年的胡玉雲,雖然只有高中學歷,卻在深圳這個國際大都市混得風生水起。2001年以前,作為富士康的部門主管,他手底下管理著四五百人,每月工資近4000元。在家人朋友眼中,他可謂是實打實的成功人士。然而,2001年的一天,胡玉雲卻突然從原崗離職,放棄優渥的都市生活,選擇回到家鄉發展蔬菜事業。



“當時並不是頭腦發熱,而是我深思熟慮後的慎重抉擇。”原來,胡玉雲的“意外離職”早已“蓄謀已久”。於是乎,在離職前的兩年時間裏,他的身影時常出現在富士康的圖書館裏。飽覽各類蔬菜種植書籍,讓他具備了紮實的理論基礎。“如果不回來,現在年薪30萬還是沒有問題。但是,金窩銀窩都不如自己的狗窩,如果能把自己的狗窩變成為金窩窩、銀窩窩,那豈不是更好!”回想起最初的決定,胡玉雲半開玩笑地説道。



説幹就幹,幹就幹好。返鄉後的胡玉雲用自己多年打拼的積蓄,在老家流轉了1.34公頃土地,開始了他的種菜生涯。三年後,蔬菜種植面積擴大到26.7公頃,但由於交通不便,種出來的優質蔬菜大部分爛在田裏,壞在路上。這期間,他花光了血汗錢,每到年底結算時,面對一直鼎力支援自己的妻子,胡玉雲唯有相顧無言。儘管遭遇了人生滑鐵盧,胡玉雲仍微笑面對。或許,努力的人也是幸運的,在危難之中,基地得到了鄉政府的支援:撥款2萬元修通連接路,解決了蔬菜運輸難,年終獎勵4個鋼架大棚,育苗成功率提高到百分之九十以上。有了這份雪中送炭,基地很快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一大批質優價廉的水果黃瓜、水果玉米、大窩苦瓜、西園甘藍源源不斷流向市民餐桌。



“任何一個創業者都會遇到各種困難,比如資金、土地、技術等,在我最艱難的時候,政府幫我解決了很多實際問題。要是沒有政府的支援,我可能無法堅持到現在。”創業的艱難,沒有打垮胡玉雲,反而讓他學會了知足與感恩。 2007年,因北部新區發展需要,胡玉雲讓出蔬菜基地去黃嶺村發展46.7公頃蔬菜基地。四年後,黃嶺村成為重慶市蔬菜産業示範村,黃嶺蔬菜專業合作社也應運而生。2011年,該基地再次被工業園區徵用,他無條件支援國家建設,前往馬沱村發展蔬菜基地。2014年,他又到外郎鄉大花村發展外郎蔬菜基地,經過不斷建設和完善,目前外郎蔬菜基地發展得越來越好。



種菜,事情雖小,但還得與時俱進。2016年以來,胡玉雲深感原有種植模式已不適應市場需求,通過與相關企業達成共識,創新利用當地大棚秋冬閒置期,採用菜、菌輪作方式,種出了優質鮮美的羊肚菌、大球蓋菇。通過五年的不斷摸索、積累,該種植模式取得了不錯的經濟效益。如今,胡玉雲擁有雲陽縣黃嶺蔬菜專業合作社馬沱基地、外郎蔬菜基地、新津蔬菜基地,種植規模達69公頃,年銷售收入582萬元,幫助1026戶農戶增收284萬元,帶動所在鄉鎮266戶困難群眾走上了種菜致富之路。



“我以前從事建築行業,收入不穩定。現在在這裡上班,負責技術和管理,一個月能掙6000元。”在外郎蔬菜基地幹了六年的村民張繼中成長為一名合格的“土專家”。此外,合作社已有11個蔬菜品種通過無公害産品認證,



擁有“念娘親”“蔬娃”“蔬齊”“外郎灣”四個自主品牌,在城區開設了8個蔬菜直銷門店、建立嚴格合理的生産追溯體系,確保市民吃上優質放心蔬菜。



“我們都是按照現代農業的標準來生産,智慧化讓風險更加可控。同時,基地所有蔬菜都達到了無公害綠色蔬菜要求,老百姓可以放心食用。”説起自家的蔬菜,胡玉雲毫不吝嗇地誇獎道。勇擔社會責任真心回饋社會不忘初心,方得始終。蔬菜基地的良好發展,離不開各方面的支援和幫助,成功後的胡玉雲沒有忘乎所以,反而時刻謹記回饋社會。每年,他總是以各種方式向當地農戶提供優質種苗、優良種植模式,並統一培訓、施肥、打藥、銷售,幫助農戶脫貧致富,胡玉雲也因此榮獲2020年度雲陽縣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在抗擊新冠疫情期間,胡玉雲組織合作社每天向城區準時供應時鮮蔬菜1萬公斤,有效保障了市民的菜籃子。他還積極為武漢運去愛心蔬菜,事跡在央視播出後,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一個小小的菜籃子,關乎著大民生。“地裏藏著田園詩意,也藏著百姓生活。既然喜歡和選擇了蔬菜種植,就踏實地當好農民,我願意為雲陽蔬菜産業發展盡一份綿力!”胡玉雲説。 (劉衝、劉婷/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