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大轟炸慘案遺址下的防空隧道 時隔80年首次對市民開放

發佈時間:2021-09-29 11:37:29 來源:華龍網 責任編輯:何靜怡

image.png

9月28日,位於渝中區磁器街的重慶大轟炸慘案遺址修繕竣工,並面向觀眾試開放。同時,遺址下的防空隧道,時隔80年後,首次對市民和遊客開放。



image.png


重慶大轟炸慘案遺址下的防空隧道時隔80年首次對市民開放。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謝鵬飛攝



》》艱難歲月重慶人民“愈炸愈強”

據了解,重慶大轟炸慘案遺址,是首批國家級抗戰遺址、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重大歷史事件的有力見證。記錄了日本軍國主義的殘暴罪行,也見證了重慶人民團結一致、“愈炸愈強”的抗爭精神。

抗日戰爭時期,重慶成為日軍實施“以炸迫降”戰略企圖最主要的空襲目標。1941年6月5日晚,24架日機分三批偷襲重慶,在5個多小時的疲勞轟炸中,渝中區十八梯、石灰市和演武廳(現磁器街)三段防空隧道內,發生了震驚中外、慘不忍睹的避難民眾窒息、踐踏慘案,造成人員傷亡2500人左右。1987年7月6日,為紀念七七事變50週年,“日本侵略者轟炸重慶紀事碑”落成儀式在此舉行。


image.png
重慶大轟炸慘案遺址。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謝鵬飛攝


2000年3月,市人民防空辦將原址修復,重塑石雕,並將內部進行裝飾,陳列布展大轟炸時期歷史照片,對外開放。但地面以下的防空隧道一直沒有開放過。

據悉,該防空隧道始建於1938年底,由重慶市防空司令部會同成渝鐵路工程局等單位勘探設計,是一條從地面深挖入地底的大隧道。這條大隧道距離地面深度約10米左右,寬高約2米多,平伸約2公里,中途分叉成三個洞口進出,最多能容納5000人左右掩避。後因地鐵1號線建設,遺址與十八梯大隧道截斷。該遺址保護修繕項目所在地即為當時演武廳防空隧道出入口,是國家級抗戰遺址,建築面積約455平方米。

image.png

重慶大轟炸慘案遺址。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謝鵬飛攝

》》還原歷史“山城洞天”重點人防工程提檔升級

2020年9月,市人民防空辦根據“六·五”隧道慘案歷史事件,採用遺址保護修繕的方式,還原和展示遺址原貌,打造集歷史、文化與旅遊一體的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該項目也是市人民防空辦為慶祝建黨100週年,實施“為民辦實事——推進‘山城洞天’重點人防工程提檔升級”工作中的一項舉措。

此次修繕竣工開放的重慶大轟炸慘案遺址,綜合運用現代新科技、新技術手段,再現歷史原貌,以紀念在重慶大轟炸特別是“六·五”隧道慘案中的死難同胞,展現重慶人民在重大戰爭災難中表現出的堅毅、勇敢、頑強和樂觀的品格,激勵後世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


image.png
重慶大轟炸慘案遺址。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謝鵬飛攝


遺址共三層,總建築面積 1181 ㎡。內容包括序廳、空中屠殺——侵華日軍對重慶實施大轟炸、“六·五”慘案——大隧道慘案的釀成、愈炸愈強——重慶人民在轟炸中屹立不倒、時空記憶——隧道慘案場景警示、後記六個部分。

據了解,該項目是市人民防空辦實施“為民辦實事——推進‘山城洞天’人防工程提檔升級”工作中的一項舉措。目前,重慶大轟炸慘案遺址、重慶市人民防空宣傳教育館、重慶建川博物館群落、十八梯防空洞遺址、李子壩防空洞驛站等,首批示範項目在渝中半島相繼落成,正向“兩江四岸”不斷拓展延伸。


image.png
市民參觀重慶大轟炸慘案遺址。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謝鵬飛攝


》》珍愛和平市民親身體驗歷史

“80年前的6月5日,我的父親和兩個姐姐進入這裡面後,再也沒有出來。”在防空隧道內,今年已88歲的粟遠奎老人向一同參觀的市人民防空辦黨員幹部、沙坪壩區新橋小學生代表,講述了80年前,親歷的“六·五”隧道大慘案歷史。粟遠奎説,要珍愛和平,更要牢記歷史。

沙坪壩新橋小學學生夏子涵表示,在參觀完遺址後,自己深刻體會到當時的慘烈,自己未來也要好好學習,發奮圖強,建設好祖國。

“照片裏的孩子和我們現在的年紀差不多大。”沙坪壩新橋小學學生彭琬祺説道,參觀完遺址後自己十分感觸,作為作為青少年應該不忘歷史,珍惜現在的和平生活,長大後才能為祖國做出自己的貢獻。

另外,記者了解到,重慶大轟炸慘案遺址週二至週日免費開放,開放時間為9:00-17:00,觀眾可通過“重慶大轟炸六五慘案史實展館”微信公眾號預約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