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持政策接連出臺 區塊鏈企業搶灘落戶重慶

發佈時間:2021-09-17 09:30:15 來源:重慶日報 責任編輯:何靜怡

■國家層面的兩個區塊鏈公共基礎設施網路、星火·鏈網及區塊鏈服務網路都已來渝落戶,區塊鏈産業頭部企業趣鏈科技、浪潮等也都在渝加大區塊鏈産業基礎設施建設

■我市將持續建立完善區塊鏈綜合治理體系,從産業佈局、産業生態、技術創新和應用融合4個方面,推動區塊鏈産業發展和管理邁上新臺階

9月16日,2021智博會區塊鏈高峰論壇在渝舉行,本次論壇以“連結新産業,構建新生態”為主題,國內多位區塊鏈行業專家齊聚,共話區塊鏈産業發展應用。

近年來,重慶踩準區塊鏈産業“風口”,不僅將區塊鏈技術應用到金融服務、電子票據等細分領域,還在區塊鏈産業培育方面取得建樹——位於渝中區的重慶市數字經濟(區塊鏈)産業園自成立以來,先後創立國內首個省級區塊鏈産業創新聯盟、重慶數字版權區塊鏈服務中心等,聚集區塊鏈企業近百家。

區塊鏈産業高地,正在重慶崛起。

院士專家現場釋疑區塊鏈技術

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培根、中國科學院院士何積豐、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經濟學研究所所長湯珂、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劉慶富等嘉賓,圍繞區塊鏈技術進行了現場釋疑和觀點分享。

“在産品上運用區塊鏈技術貼上電子編碼標簽,可以形成從源頭到最終消費者的全流程記錄。”李培根説,使用區塊鏈技術形成産品溯源,可通過區塊鏈平臺連接産品生産、加工、銷售等各個環節,保證了産品安全。

他介紹,通過生産商、加工方、物流企業等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構成聯盟鏈,將産品資訊流通共用,還可減少企業之間的資訊不對稱,有利於生産加工有序發展。

“每一項顛覆性創新,都意味著一個新産業孕育成長。”何積豐説,當前區塊鏈技術已經在金融、通訊、電子資訊等領域廣泛應用。他建議各級政府部門牢牢抓住區塊鏈産業發展機遇,出臺對區塊鏈技術和産業的扶持政策,解決區塊鏈技術、人才、標準等問題,促進區塊鏈産業有序發展,推動數字化轉型。

如何讓數據像商品一樣進行交易?湯珂表示,目前國內部分省市成立了數據交易所並進行數據交易嘗試,但活躍度沒有達到預期。要解決這一“堵點”,需要在數據交易過程中,建立健全有效的技術監管和推進機制。

劉慶富認為,金融行業是區塊鏈技術應用的“主陣地”,但當前存在著技術錯誤、客戶數據資訊洩露、監管滯後等不足。他建議,應加強區塊鏈泛金融基礎設施,適度調整相關法律法規和監管治理框架,實現區塊鏈規範應用,並處理好區塊鏈創新與傳統金融仲介服務的關係,保障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合規、有效運營。

重慶區塊鏈綜合實力躋身“第一陣營”

自首屆智博會以來,重慶區塊鏈産業基礎設施建設動作頻頻。當前,國家層面的兩個區塊鏈公共基礎設施網路、星火·鏈網及區塊鏈服務網路都已來渝落戶,區塊鏈産業頭部企業趣鏈科技、浪潮等也都在渝加大區塊鏈産業基礎設施建設。

“我們看中的是重慶發展區塊鏈有人才、環境、産業等優勢。重慶對於區塊鏈産業的政策支援力度位居全國前列。”趣鏈科技首席執行官李偉如是説。

近年來,我市先後出臺《關於加快區塊鏈産業培育及創新應用的意見》《關於進一步促進區塊鏈産業健康快速發展有關工作的通知》等多項政策,在數字經濟、金融科技等40多個領域和細分行業方向鼓勵使用區塊鏈技術。

重慶積澱的工業經濟基礎和豐富的應用場景,也是吸引區塊鏈企業“搶灘落戶”的重要原因。

“我市區塊鏈基礎設施建設水準和區塊鏈綜合實力,目前都位於國內‘第一陣營’。”市大數據局負責人表示,隨著一大批區塊鏈産業頭部企業來渝,將加速全市區塊鏈公共基礎設施網路建設,降低區塊鏈技術開發成本,為區塊鏈應用推廣奠定基礎。

重慶區塊鏈將從4個方面“高位求進”

進入了發展“快車道”,接下來重慶區塊鏈産業發展如何“高位求進”?市委網信辦負責人介紹,接下來,我市將持續建立完善區塊鏈綜合治理體系,從産業佈局、産業生態、技術創新和應用融合4個方面,推動區塊鏈産業發展和管理邁上新臺階——

在産業佈局方面,將依託渝中區、兩江新區,吸引一批創新能力強、發展潛力大的區塊鏈企業設立研發中心、企業總部;依託高新區、西部科學城(重慶)建設成渝區塊鏈科技創新走廊,推動各區縣“區塊鏈+專業領域”應用試點。

在産業生態體系方面,將聚焦區塊鏈産業前沿,推進一批技術應用和産業發展重大項目,形成完整的區塊鏈産業生態體系,包括支援重點區塊鏈企業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等。

在技術創新方面,將重點提高區塊鏈企業技術持續創新能力,形成開放包容、充滿活力的區塊鏈創新環境,建立區塊鏈創新服務機構等。

在應用融合方面,將推動區塊鏈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金融領域深度應用、在公共服務和民生領域廣泛應用,包括推動“區塊鏈+智慧農業”創新發展,應用區塊鏈技術服務跨境結算和投融資便利化等。

據悉,“十四五”期間,我市還將從建立安全可控、跨鏈相容的區塊鏈基礎設施等多方面,加快區塊鏈産業培育和創新應用,為“智造重鎮”“智慧名城”建設注入新動能。(夏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