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一年,榮昌喜訊頻傳:
2020年9月,中央網信辦公佈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地區名單,榮昌名列其中;
2021年3月,科技部批復同意支援重慶建設國家生豬技術創新中心,這是全國農業領域首個、也是重慶首個國家級技術創新中心;
2021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對2020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幹成效明顯地方予以督查激勵的通報》,榮昌區被國務院表彰為“促進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實施技術改造成效明顯的地方”;
……
“加快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橋頭堡,發揮科技創新第一推動力作用至關重要!”榮昌區委書記盧紅説,今年6月,榮昌區十四屆十次全委會明確提出“打造成渝地區科技創新橋頭堡”目標,進一步凝聚起全區上下以科技創新引領高品質發展的共識,為榮昌用實幹實績、名副其實擔當起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橋頭堡指明瞭航向。
“數字化”賦能工業高品質發展
推動“數字化”、培育“核心力”——榮昌區堅定不移地把産業科技創新作為主戰場,一手大力推進傳統産業升級,一手大力發展智慧製造,為推動工業高品質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本月初,惠達智慧家居(重慶)有限公司投資5億元建設的衛浴生産數字化車間,獲得市級數字化車間認定。6萬多平方米的車間,通過應用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技術,建成釉料自動稱重配料、機器人修坯、智慧立體倉庫等設備組成的全自動生産線,年産衛浴産品達120萬件。
同樣通過智慧化改造實實在在獲益的,還有重慶澳龍生物製品有限公司。其實施建設的獸用生物製品製造智慧工廠,成為今年認定的全市38個智慧工廠之一。主要生産設備均實現互通互聯,智慧工廠數字化裝備數量佔生産裝備總量的93.95%,生産效率大幅提升,近5年的利潤接近3億元,智慧化改造讓公司嘗到了甜頭。
在榮昌,像這樣的智慧化改造遍地開花:尚上服飾通過自動拉料剪裁設備、智慧懸挂運輸系統、車位數據收集終端等設備引入,推動整體生産效率從35%上升到87%,産品合格率從55%提高到了83%;唯美陶瓷採取“5G+高清視覺質檢”“5G+車間無人巡檢”等方式,建立了全球首條5G智慧化陶瓷板材生産線;華森制藥探索“5G+AGV”“5G+數字化車間”,獲批重慶市“5G+工業網際網路”先導應用示範項目;總投資150億元的重慶電子電路産業園,專門研究製造5G智慧終端、軍工電子、新材料等領域的高密度多層互聯板……
近兩年,榮昌共實施智慧化改造項目179個,完成投資73億元,建成市級數字化車間23個,市級智慧工廠2個。企業産品不良品率平均降低37.2%,運營成本平均降低22.3%,能源利用率平均提升23.38%,生産效率平均提升49.1%。
另外,榮昌還加快推廣普及“兩化融合”管理體系標準,促進企業組織模式創新和業務流程再造。累計認定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示範企業21家,其中國家級13家。
由於榮昌積極引導企業實施智慧化改造,不斷提高品質效益、提升産業數字化能力,今年5月,榮昌被工信部表彰為全國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成效顯著的10個市(州)之一。
重大創新平臺和關鍵核心技術取得新突破
近年來,榮昌按照“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要求,在畜牧科技、陶瓷、電子電路、醫藥、裝備製造等領域下好科技創新先手棋、搶佔科技創新制高點,在重大創新平臺和關鍵核心技術取得許多新突破,增強了榮昌科技創新的集聚度、活躍度、開放度、貢獻度、輻射度。
2018年2月,榮昌高新區成為全國唯一以農牧為特色的國家高新區,為榮昌打造成渝地區科技創新橋頭堡提供了強大的平臺支撐。截至2020年底,榮昌高新區已累計入駐工業企業645家,投産企業485家,其中規上企業295家,全年實現工業總産值718.65億元,主導産業集群規模達到695億元,工業集中度達到78.5%。
2019年4月,榮昌獲批建設國家級生豬大數據中心,這也是目前全國唯一的畜牧單品種國家級大數據服務平臺。中心聚焦“智慧生産、智慧監管、食品安全、數字金融、諮詢服務、指數引導”等生豬大數據核心業務,取得實質性進展。
在推進生豬智慧養殖方面,該中心推動智慧養殖管理、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豬肉溯源大數據、畜牧大數據共用交換等9個智慧畜牧綜合服務系統(平臺)建設和9個智慧養殖(生豬)示範場(點)建設,生豬智慧養殖解決方案已具雛形;研究和探索樓房養豬、生物安全、AI養殖、種養結合、綠色能源等領域,研究制定智慧養殖規程和標準,打造國內樓宇式生豬智慧養殖標準化建設樣板。
在數字化服務政府監管方面,該中心開發全國首個“生豬數字監管平臺”,全方位、立體式呈現區域內的“豬有多少、豬在哪兒、豬到哪兒去”,實現區域內生豬全程數字化監管預警,有效降低疫病防控風險。目前該平臺覆蓋榮昌區21個鎮街,養殖戶3.8萬餘人,販運戶110人,平均每月受理線上産地檢疫申報、屠宰檢疫申報3000余單,實現了“數據多跑路、人員少跑腿”。“生豬監管區塊鏈電子簽章”進入上線試運作,成為全國首創,基於物聯網和區塊鏈技術,通過電子簽章改變傳統生豬檢疫方式,破解生豬産地檢疫、宰前檢疫過程部分不真實問題,保障豬肉食品安全。
在豬金融創新方面,該中心創新性開展“數據”作為徵信措施,為中小養殖企業貸款“畫像”,推廣“豬e貸”“數易貸”等線上金融産品試點貸款26筆、發放貸款1900余萬元;與中華聯合保險共同開發的保險和無害化聯動處理模式,受眾群體達5萬餘戶。
在平臺建設和資訊服務方面,該中心一體化拓展國家級生豬大數據中心、國家級生豬交易市場“兩大國字號平臺”,已在四川、廣東、河南、貴州、海南等省市區佈局20個區域中心和區域市場,幫助各省市區破解生豬數字平臺建設和數字經濟發展難題。發揮數據指導生産的導向作用,在央視、重慶衛視、榮昌電視臺定期解讀生豬行情走勢28期,發佈“每日豬訊”60余期,持續編制《中國生豬産業(價格)·榮昌指數》《川渝生豬産業·能繁母豬存欄指數》《重慶市能繁母豬存欄·榮昌指數》並打造“生豬大數據·榮昌指數”公共品牌。
2021年3月,全國農業領域首個、重慶市第一個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生豬技術創新中心正式獲批。該中心總部設在榮昌,由重慶市畜牧科學院牽頭,聯合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科院蘭州獸醫研究所、江西農業大學、中山大學、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建,以及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等23家科研院校和龍頭企業協同建設,集合了我國生豬全産業鏈最強創新陣容,堪稱科技創新“國家隊”。
榮昌依託重慶市畜科院、西南大學榮昌校區的畜牧科技和創新創業人才資源,在國際上首次培育獲得“轉人免疫球蛋白豬”,在國內率先建立無菌豬繁育技術體系和全國唯一無菌豬實驗基地,遺傳性感音神經性耳聾動物模型、人源化抗體轉基因動物等研究領域走在世界前列。澳龍生物羊包蟲病疫苗成為全球唯一,用於治療人畜共患病的強制免疫疫苗。
目前榮昌已擁有國家級創新平臺7個、市級創新平臺60個、區級創新平臺64個,較2017年分別增加了4個、16個、38個。建成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03家、市級科技型企業824家、高成長性企業10家,較2017年分別增長了66家、670家、10家。
加快構建“一城一區五中心”科技創新格局
榮昌將如何打造成渝地區科技創新橋頭堡?
盧紅表示,將以國家畜牧科技城和榮昌國家高新區為主平臺,以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畜牧科技創新中心、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陶瓷創新中心、具有西部影響力的電子電路創新中心、具有成渝地區影響力的生物醫藥創新中心、具有川南渝西影響力的裝備製造創新中心為支撐主陣地,加快構建“一城一區五中心”科技創新格局,全力打造成渝地區科技創新橋頭堡。
全面提升榮昌高新區創新能級。拓展榮昌高新區規劃面積至50平方公里;著力推進高新技術産業集群發展;加快培育一批“上規、上雲、上平臺、上市”企業;將“榮昌渝西科技智湖”項目規劃建設成為科技研發核心區,結合産業需要建設食品、醫藥、陶瓷、新材料等共用檢測機構和研發中心,構建“基礎研究—技術創新—産業創新”科創走廊,形成高新區地標性中心區域。
加快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畜牧科技創新中心。用好國家生豬大數據中心、國家生豬技術創新中心、畜禽種業創新中心,積極推動國家畜牧科技城全面融入西部(重慶)科學城。
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陶瓷創新中心。深挖榮昌陶歷史文化及傳統技藝,建設“一帶一路”國際陶藝村、巴蜀文化民俗村、巴蜀非遺産業園;探索挖掘“榮昌陶”+“研學旅遊”“商品轉化”“旅遊活動”“旅遊路線”等市場潛力,系統推進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做大做強做優陶瓷産業,全力打造200億級陶瓷産業集群。
加快建設具有西部影響力的電子電路創新中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完善電子資訊産業鏈,打造專業化特色産業群;加快建設技術創新研發中心、重點實驗室、檢驗檢測中心、培訓中心等,努力打造企業生産順暢、生活舒暢、成長通暢的産業綠色生態圈。
加快建設具有成渝地區影響力的生物醫藥創新中心。生物醫藥佔據了榮昌創新平臺的半壁江山,引導調動生物醫藥企業加大科研投入,加強技術攻關和藥物研發,攻克一批“卡脖子”難關;要建設重慶國家級生物醫藥重點研發、生産、出口基地,形成中藥製劑、生物製品、西藥製劑和醫療器械及藥用包裝共同發展的格局,打造具有區域影響力的生物醫藥産業集群;堅持養老養生與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建設打造輻射川渝的“醫養結合”項目。
加快建設具有川南渝西影響力的裝備製造創新中心。培育引進龍頭企業,建好用好研發機構,擴大對外創新合作,強化新品開發,提高市場競爭力;實施“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計劃,推動科技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和高成長性科技企業集群發展;採取“眾創孵化培育一批、招商引資聚集一批、轉型提升發展一批”方式,著力培育一批科技型中小企業;構建“資金+項目+基金+培訓+服務”的科技型中小微企梯次化培育體系,推動更多的優質企業向“牛羚”“瞪羚”蛻變。
到2025年,榮昌將初步形成畜牧、陶瓷、電子電路、生物醫藥、裝備製造科技創新中心框架體系和核心功能,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300家以上,市級科技型企業達到1000家以上,榮昌高新區進入百強行列。到2035年,榮昌力爭整體創新水準躋身全市第一方陣,基本建成成渝地區科技創新橋頭堡。(張亞飛、王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