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有一種方式,可以把散落在世界各地的精美石窟遺存“搬”進一個空間,讓觀者零距離欣賞乃至互動,會是怎樣的體驗?
8月23日下午,在重慶舉辦的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數字經濟産業論壇上,上合組織國家多功能經貿平臺、人民文旅·莫高絲路文物數字化事業群與大足石刻旅遊集團聯合簽署“數字絲路文化溯源行動”戰略合作協議,宣告將以重慶大足石刻為起點,借助科技力量回溯全球石窟寺文化傳播之路,以數字石窟的形式集中復刻、展示世界歷史文化遺産。
項目簽約現場(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創新國際合作方式 推進數字絲路行動
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數字經濟産業論壇今日在重慶啟幕,計劃持續至25日。作為論壇五場平行分論壇之一的重慶兩江新區·上海合作組織國家多功能經貿平臺發展分論壇,旨在構建數字經濟與傳統經濟深度融合,促進上合組織國家經貿合作新生態。“數字絲路文化溯源行動”戰略合作,成為現場簽約的唯一文化交流和産業融合項目。
該項戰略合作計劃以文物數字化前沿技術為核心,邀請具有石窟寺遺存的上合組織相關國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中國共同發起“數字絲路文化溯源行動”倡議,推廣通過數字技術保存保護和活化利用歷史文化遺産的“中國經驗”。
上合組織國家多功能經貿平臺秘書長文繼旭介紹,“數字絲路文化溯源行動”將從重慶大足石刻出發,運用其近年來在文物數字化領域的成熟技術成果,重走石窟文化在世界的傳播線路,與沿線的珍貴石窟遺跡互動,和沿線的文明再次碰撞交流。
文繼旭(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該項行動將通過國際合作的方式,對散佈在中國、尼泊爾、烏茲別克、伊朗、印度、俄羅斯等國的石窟、寺廟、教堂等世界文化遺産和急需修復保護的文物開展數字化工程,實現“永久”保存以及對外展示。
在此基礎之上,參與各方將深入挖掘絲路文化遺産內涵,合作開發國際首個數字絲路文化遺産沉浸式文旅IP,打造新技術、多媒體文化主題産品和服務。通過上合組織的資源聚合能力,還將在國際性城市設立線下體驗中心,集中展示和傳播上合組織國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豐富悠久的古老文明和歷史文化,加強各國間文化交流。
“創新國際經貿合作模式,尤其是推動以文化牽引下的經貿合作,調動一切資源服務上合組織國家,這是我們的目標,也是使命。”上合組織國家多功能經貿平臺總幹事胡開強表示。
胡開強(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世界石窟藝術“落腳”重慶大足
位於重慶的大足石刻展現了西元9~13世紀世界石窟藝術的最高水準,以規模宏大、內涵豐富、保存完好而著稱於世,是歷史上最後一座大型石窟,成為後世讚頌的“人類石窟藝術史上最後的豐碑”,位列世界八大石窟之一。近年來,大足石刻深度採用文物數字化技術實施文物保護,並自2017年起籌劃對文物數字化成果的開發應用,探索符合當代審美和傳播語境的新手段,讓文化遺産活起來、火起來。今年3月15日,大足石刻數字化影視工程正式啟動,這是繼敦煌莫高窟之後,中國第二個啟動同類工程的石窟類世界文化遺産。
大足石刻旅遊集團副總經理譚鵬認為,“數字絲路文化溯源行動”選擇大足石刻作為起點,立意“以終為始”,讓世界石窟文化的輝煌終章成為文化遺産數字化保護及傳承事業的全新起點。
“過去更多傳頌大足石刻在石窟藝術史上的‘終點’意義,但從今天開始,我們用文章倒敘的方式發掘古代絲綢之路上的經濟往來、文化交融和精神互動,這賦予了大足石刻新的使命。我們不僅要用數字技術實現文物‘永久’保存,還要用更便捷和生動的方式去活化、去傳播、去傳承,讓全世界的歷史遺存跟全人類的現代生活連接得更加緊密,活在當下、服務當代。”譚鵬説。
數字技術價值讓石窟文化“再出發”
如今,大足石刻的數字化技術和成果,將“重走”世界石窟文化的傳播發展之路,讓大足石刻的文化碩果以可持續的方式,為世界共用。
“數字絲路文化溯源行動”項目合作三方承諾,將整合優勢資源,共赴“創新傳承絲路文化,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願景。上海合作組織國家多功能經貿平臺以經貿合作為核心,深具全球資源聚合能力;人民文旅·莫高絲路文物數字化事業群為人民日報社旗下人民文旅組建的文物數字化事業群,通過打造立體多元的數字化産品體系,積極履行新時代文化傳承與傳播的使命擔當;重慶大足石刻國際旅遊集團有限公司具有豐富的國家5A級景區大足石刻景區管理經驗。
人民文旅高級副總裁、人民文旅·莫高絲路文物數字化事業群負責人萬宇解釋説,數字展示技術和沉浸式體驗形式在國內外的應用日趨成熟,經過實踐驗證,對於規模宏大、工程繁複的石窟寺,數字化是最理想的展示方式,既可以主動趨近觀賞者,又能實現快速且大範圍的傳播。“我們願意和各國分享應用經驗,推動文化交流互鑒,這也是中國文旅平臺能夠對上合組織國家作出的貢獻。”萬宇稱。(小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