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證重慶1949大劇院,重溫百年黨史

發佈時間:2021-06-25 13:25:18 來源:中國網 責任編輯:李柯佑

‍近日,中建科工“重慶1949大劇院”項目舉辦“建證百年同心築夢”開放日活動,開放日活動主題為“初心築魂,傳承紅色基因”。活動邀請了重慶大學美視電影學院師生代表、市民以及媒體朋友參加,通過現場觀摩、藝術交流、黨史學習等環節,揭秘了劇院設計的匠心獨“劇”,講述了項目建設的“幕後故事”。

image.png


一座,承載紅色記憶的里程新碑

重慶,一座神奇的8D魔幻城市,依山傍水,錯落有致。這裡有中西部地區首個擁有三座航廈、三條跑道的重慶江北國際機場,西部最大的專業化場館重慶國際博覽中心,全球最大的來福士廣場“朝天揚帆”,一個個遍佈兩江四岸的地標性建築既是鮮明的城市名片,也是中建科工建設“山城”的縮影。

紅色文化一直是重慶的城市底色,偉大的“紅岩精神”就誕生於歌樂山。在歌樂山腳下,是國內外遊客的打卡聖地——磁器口古鎮。在這裡,一座承載著紅色記憶的里程新碑悄然崛起——“重慶1949大劇院”。這是為大型紅色歷史劇目《重慶1949》量身定制的重慶首個大型實景式劇院,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單一室內劇場。劇院將在建黨百年之際開門迎客,向全球來渝遊客展現重慶的紅色底蘊與城市品格。

image.png


劇院舞臺採用獨創的多維立體式內旋轉舞臺,整個舞臺由5個可360度旋轉的圓環組成。1、2、3環為核心表演及布景區域,布景包含磁器口碼頭、吊腳樓建築群、監獄哨所等具有代表性的歷史實景。4、5環既是表演區也是觀眾席,演繹空間和觀演空間交相穿插、渾然一體。通過智慧控制,1-5環可旋轉組合出不同的視覺場景,給予觀眾360度沉浸式觀演體驗。

一面,鐫刻重慶記憶的歷史時鐘

劇院總建築面積2.5萬平方米,建築高度28.6米,預設觀眾席1497個,屋面設計造型來源於時鐘,標誌著中國共産黨從1921年到2021年的百年曆史進程。

“重慶是一塊英雄的土地,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抗日戰爭時期,周恩來同志領導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這裡同反動勢力展開了堅決鬥爭;抗戰勝利之際,毛澤東同志在這裡進行了決定中國前途命運的重慶談判;解放戰爭時期,眾多被關押在渣滓洞、白公館的中國共産黨人,經受住種種酷刑折磨,不折不撓、寧死不屈,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獻出了寶貴生命,他們的鮮血凝結成“紅岩精神”。

image.png


劇目《重慶1949》以重慶解放前夕為歷史背景,將實景再現革命志士為解放重慶展開殊死搏鬥的宏大場景,講述波瀾壯闊、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演繹“紅岩精神”,獻禮建黨百年。

一首,科工人寧難不茍的英雄之歌

2020年8月,重慶市遭遇40年來最大洪水,“長江2020年第5號洪水”“嘉陵江2020年第2號洪水”先後通過重慶主城中心城區,造成15個區縣26.32萬人受災,重慶朝天門碼頭、磁器口等地均被淹沒。

此時,“重慶1949大劇院”項目剛剛進場正處樁基施工階段。一夜間,昔日忙碌的施工現場變成一片“汪洋”,洪峰過後的淤泥地裏樁基施工鑽一個,塌一個。項目經理毛進是黨齡15年的老黨員,他第一時間成立黨員突擊隊和先鋒隊,搶救被困人員和建設物資,開展自救重建,解決樁基施工塌孔難題,保障了10.30地下室如期封頂,讓黨旗在抗洪救災、履約攻堅的一線高高飄揚。

image.png


受場地狹窄、極端天氣影響,項目工期一度嚴重滯後,30天內項目團隊要完成2200根鋼構件拼裝,並分四次將重達1000噸、跨度79米的橢圓形空間鋼桁架屋蓋提升至23.4米,工程量巨大,幾乎不可能完成。但人之所以能,是因為相信能,項目團隊堅定信心、明確重心,統籌多方資源,將流水施工調整為平行施工,通過運用智慧工地平臺、BIM施工和物聯網技術,最終逆勢破局,按時完成交付。

image.png


從2020年8月進場,到2021年6月交付,11月的時間裏,是一場場與時間賽跑的硬仗。20天,近萬平方米地下室施工完成;30天,地上屋蓋鋼桁架拼裝結束順利提升就位;20天,1.9萬平方米室外景觀石材鋪貼完成;40天,3796塊單塊重量達700斤的GRC幕墻安裝完畢。每一次攻城拔寨,都生動地詮釋了科工人寧難不茍的英雄氣概。

歷史是現在的過去,現在是未來的歷史。“重慶1949大劇院”將於七一迎來首演,帶我們穿越回那座黎明前的“山城”,領略那段滿含悲壯而又令人肅然起敬的歷史,再現巴渝大地的紅色魅力。(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