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兩江重慶首頁 頭條 要聞 經濟 交通 法治 公安 文化 旅遊 企業 招商 公益 健康 教育 房産 大數據 時評 政務聯播 視頻訪談 成渝經濟 網上直播 特別策劃 雙語資訊
  
吞吐量超1億人次 成渝機場群成國內民航市場新增長極
作者:佘振芳 來源:華龍網 時間:2020-08-24 14:37:47責編:尚善

圖片來源:去哪兒網

8月21日,重慶市政府與去哪兒網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宣佈去哪兒網第二總部落戶重慶的同時,成立去哪兒網大數據(中國)中心。日前,去哪兒網大數據中心發佈《2020年成渝城市群機場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這也是其落戶重慶後的第一份大數據研究成果。

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建設,成渝地區航空産業發展也將迎來新的機遇。《報告》根據成渝地區機場近年的歷史出行記錄,分析了成渝雙城經濟圈乃至整個川渝地區機場發展現狀,為兩地旅遊大發展提供了數據支援。

成渝機場群正在成為國內民航市場新的增長極

民航局數據顯示,2019年京津冀機場群完成旅客吞吐量14665.6萬人次,較上年增長1.1%。長三角機場群完成旅客吞吐量26557.2萬人次,較上年增長7.0%。粵港澳大灣區機場群珠三角九市完成旅客吞吐量14202.5萬人次,較上年增長7.4%。成渝機場群完成旅客吞吐量11040.1萬人次,較上年增長8.2%。

數據顯示,2019年,四川地區機票預定量較前一年增長10%,每人平均出行1.49次,重慶全市機票預定量較前一年增長9%,每人平均出行1.45次。川渝地區成為機票預定量增速最快的地區。

圖片來源:去哪兒網

值得注意的是,從國內航空市場的發展來看,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均擁有3個以上4F級機場。目前,成渝地區只擁有成都雙流、重慶江北兩個4F級機場。隨著成都天府機場的建設,成渝機場群成為繼京津冀地區、長三角地區、大灣區之後另一個增長極。

天府機場落成後將加強成渝機場群互通

按照計劃,2021年,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將建成投入使用。這也標誌著成都繼北京、上海之後,成為國內第三個擁有雙機場的城市,成都也將成為繼北京之後的第二個雙4F機場城市。

數據顯示,2019年在從雙流機場出發的遊客中,常住地為重慶的遊客佔比達到4%,從江北機場出發的遊客當中,常駐地為四川的遊客佔比達到9%。

未來,天府機場的落成將進一步加大成渝機場群之間的互通。數據顯示,從成渝整個地區來看,成都市外乘客中,有55%的旅客距離天府國際機場近,29%的用戶距離雙流機場近,雙流機場將成為成都市民航空出遊的首選;重慶區域內,主城區80%旅客距離江北機場近,主城區外旅客中有57%的旅客距離天府機場近。這意味著,天府機場建成後,更多的重慶旅客將可能選擇從天府機場出行。

圖片來源:去哪兒網

價格成影響成渝航空市場發展重要因素

數據顯示,近年來,成都雙流機場旅客吞吐量增速低於重慶江北機場。近兩年,成都雙流機場旅客吞吐量較前一年環比增速分別為5.3%、6.3%,而重慶江北機場增速分別為7.7%、7.4%。

據去哪兒網大數據中心研究分析,價格或許成為影響成渝地區機場增長的一大原因。

在雙流機場與江北機場的橫向對比中,2019年成都雙流機場平均成交價格達到1622元,而重慶機場均價為1287元,在成都和重慶都有的航線中,重慶出港的8成國內航線都更有價格優勢,優勢部分均價差達到239.5元。而在國際航線中,重慶出港依然保持58.62%航線的價格優勢,其均價差達到1103元。

圖片來源:去哪兒網

從出行人群來看,成都雙流機場、重慶江北機場的旅客中,24-35歲的佔比均接近4成,相較全國平均水準,這一地區的客群更年輕,漂族、情侶、學生等價格敏感型旅客佔比也更高。

不僅如此,位於成都和重慶之間的宜賓五糧液機場、瀘州雲龍機場、綿陽南郊機場、南充高坪機場等吞吐量超百萬的支線機場也受到影響。

圖片來源:去哪兒網

宜賓五糧液機場、南充高坪機場2019年機票均價達到1480、1313元,旅客吞吐量遠不如更便宜的瀘州雲龍機場、綿陽南郊機場。這充分説明,機票價格正在成為影響成渝地區機場群市場的重要因素。

《報告》指出,遠期來看,當成渝城市群有擁有雙流機場、江北機場、天府機場等大型機場後,勢必將重新“劃分”西南地區的民航市場。2021年,天府機場投入運營後,各轉場航空公司為了和原有雙流機場、重慶江北機場出發的航線競爭,勢必在定價策略、行銷活動等層面投入巨大的成本,甚至通過空鐵聯運等形式,搶奪周邊城市機場的市場份額。在機場密集,價格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如何通過差異化競爭吸引更多的遊客,將成為這一區域機場在未來亟待解決的問題。(佘振芳)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電話:0086-10-88828000

傳真:0086-10-88828231

媒體合作:0086-10-88828175

品牌活動合作:0086-10-88828063

廣告合作:0086-10-88825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