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人民政協成立65週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要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統一戰線內部結構變化,深入研究更好發揮界別作用的思路和辦法,擴大團結面、增強包容性,拓展有序政治參與空間。”這對人民政協健全界別工作機制、更好發揮界別作用提出了明確要求,指明瞭努力方向。
深刻認識政協界別的地位和作用
人民政協是我國政治體制中唯一由界別組成的政治組織,具有獨特的文化基因、歷史條件、實踐經歷和組織形式,是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制度安排。正如2006年中共中央頒發的《關於加強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指出:“由界別組成是人民政協組織的顯著特色”。認識和把握新時代人民政協,必須充分認識界別的地位和作用。
界別是組成人民政協的基本單位。人民政協作為我國最廣泛的統一戰線組織,其組織構成始終遵循“大團結、大統一、囊括一切代表人士”的方針,以界別為基本構成單位,包括中國共産黨、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民族宗教、港澳臺僑等社會各方面、各領域、各行業。政協“界別”概念的形成有一個過程,政協籌備和成立初期,對參加政協的各個方面用“參加單位”來表述,也有“各界”的提法,由此逐漸形成“界別”概念。2004年通過的政協章程修正案,寫入政協組織“設若干界別”。政協界別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統一戰線的壯大而變化調整,社會涵蓋面不斷擴大。一屆全國政協有46個參加單位,1993年八屆全國政協設置34個界別,這一界別設置一直延續至今。縱觀人民政協近70年的發展歷程,儘管組成單位或界別設置不斷調整變化,但政協由各黨派團體和社會各方面構成的基本組織原則始終沒有變,界別作為政協的基本組成單位沒有變。
界別是黨和政府聯繫群眾的重要紐帶。2006年中共中央下發的《關於加強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指出:“要通過界別渠道密切聯繫群眾,努力協調關係、化解矛盾、理順情緒,增進社會各階層和不同利益群體的和諧”。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人民政協“要提高聯繫群眾能力,創新群眾工作方法,暢通和拓寬各界群眾的利益訴求表達渠道,發揮好橋梁紐帶作用”。政協的各界別分別聯繫各黨派、各團體、各民族、各階層和社會各方面群眾,都是黨聯繫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一個界別聯繫著一個領域、一個方面,團結著一方人士、一片群眾。從一定意義上説,了解了各界別的意見就基本了解了大部分群眾的意見,掌握了各界別的情況就基本掌握了整個社會的情況,這充分體現了政協開展群眾工作的獨特優勢。
界別是社會各界有序政治參與的基本途徑。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人民政協要“豐富民主形式,暢通民主渠道,有效組織各黨派、各團體、各民族、各階層、各界人士共商國是,推動實現廣泛有效的人民民主”。政協委員由界別協商産生,政協的每個界別都有相應的代表人士,一個界別就是一條民主渠道,這是我國民主政治的創造,也是我國民主政治的特色和優勢所在。各界別通過政協組織有序參與國家政治生活,在國家政治體制框架內開展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就國家大政方針和地方重大事務開展協商討論,有利於發揚民主、集思廣益、凝聚共識,充分體現了人民政協作為人民民主重要形式的本質特徵,充分體現了我國社會主義民主的廣泛性、真實性。
界別是新時代政協履行職能、高品質發展的基本依託。高品質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顯著特徵,也是新時代人民政協工作的新要求。政協是發揚民主、參與國是、團結合作的重要平臺,界別作為政協的基本組成單位,無疑是政協履職的基本依託。界別是政協委員發揮主體作用的平臺,是政協履行職能的依託和發揮整體作用的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人民政協要發揮作為專門協商機構的作用”,“更加靈活、更為經常開展專題協商、對口協商、界別協商、提案辦理協商”。實踐證明,通過開展廣泛深入的界別協商、界別提案、界別反映社情民意資訊以及界別視察、界別調研等活動,使界別群眾中分散的、零碎的意見建議得到系統的、綜合的表達,協商交流、求同存異,有利於提高協商議政水準,有利於尋求最大公約數、增強最大共識度、畫出最大同心圓。讓界別工作活起來、實起來、亮起來,對於推動政協工作提質增效、高品質發展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