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同心圓第6期:百年薪火相傳 北京一輕振興民族製造啟新篇

發佈時間:2019-08-07 14:31:01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張寧銳 和海佳 張正朋 張嬋

中國網北京8月7日訊(記者 張寧銳 和海佳 張正朋 實習記者 張嬋)70年波瀾壯闊70年風雨兼程,改革開放東風下,一批國有企業以奮發的姿態一往無前,不斷深化改革自主創新,發展動力繼續增加,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貢獻出強勁力量。 

2016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指出,要使國有企業成為壯大綜合國力、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必須理直氣壯做強、做優、做大,提高活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實現國有資産保值增值。

作為一家服務民生的大型輕工産業集團,1958年初北京一輕伴隨中國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啟動而誕生,60年來北京一輕憑藉以人為本、勇於擔當、敢於創新的精神,啃下改革發展中的“硬骨頭”,形成了6個中國馳名商標、4個中華老字號、1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12個北京市註明商標、8個北京知名品牌和5個北京老字號的品牌發展新格局,成為國家製造企業方陣中的“排頭兵”。

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一輕控股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蘇志民。

本次中國網政協頻道、《議庫》平臺推出中國同心圓欄目第6期,專訪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一輕控股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蘇志民,分享建設民族品牌、振興國有製造業的故事。

找尋沉寂15年後的“北冰洋”:守護初心 揚帆起航

北冰洋汽水,作為老北京的一個地域性品牌,如今已有83年的歷史,目前已逐漸發展為區域性品牌甚至全國性品牌並行銷至美國、加拿大、西班牙、法國、比利時、澳大利亞等12個國家。

人們對於北冰洋最初的記憶可追溯到計劃經濟時期,北冰洋汽水在當時深受歡迎,無論是國宴還是天安門城樓上均可見其“身影”,但盛況並未持續下去。隨著改革開放引進外資,20世紀90年代北冰洋食品公司合資,北冰洋逐漸被外資品牌所替代,前後大體接近15年的時間。2011年,在經過與合資公司的友好協商後,北冰洋品牌正式回歸。

蘇志民表示,當時老品牌雖然回歸,但飲料市場競爭激烈,“歸來”的北冰洋以後到底該如何去發展,能不能再創輝煌,是機遇也是挑戰。

為重新喚醒消費者對老品牌的記憶和喜愛,蘇志民透露,北冰洋製作團隊做了大量調研工作,最終找到了北冰洋汽水最早使用橘子和橙子的原産地四川南充和重慶萬州,決定將該地的紅桔(又稱“大紅袍”)作為原材料,同時通過走訪北冰洋歷史上的老工人和老技術專家,一起研討才最終確定出北冰洋汽水的配方,找回了人們熟悉的“老味道”。

“一個老品牌的回歸,關鍵問題是要按照市場規律來,按照消費者的要求來,雖然83年的老品牌但不創新也無法永立市場。”蘇志民説,為滿足不同消費者需求,現已在北冰洋汽水原有玻璃瓶的基礎上進行改良,推出防滑包裝、盲文包裝、易拉罐包裝等,今後還將推出功能性飲料,適應心血管病患者等特定人群需要,實現産品個性化服務。

製造車間裏,北冰洋汽水生産線。中國網實習記者 張嬋 攝

北京一輕食品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奇表示,在當今5G技術推廣應用的背景下,今後將打造高度資訊化、數據化的生産製造鏈條,使市場需求在第一時間內傳遞至生産製造全過程,在未來十年中把北冰洋産品發展成為全國性品牌。

作為國有企業,北京一輕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也發揮了應有作用。蘇志民表示,北冰洋在發展自身的同時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加入到扶貧幫困的隊伍中去。

“我們不僅要在原材料産地設置生産基地,讓當地百姓種的橘子樹不再發愁,今後還會組織大家到我們的果品供應基地去參觀。”蘇志民還表示,除北冰洋外,其他企業也會去北冰洋基地採購紅桔和橙子,這樣不僅讓當地老百姓桔子樹的種植面積有所擴大,桔子價格也隨之提升,同時拉動當地旅遊業發展。

20萬起家成百億上市企業:領跑世界電腦刺繡業

國有企業在帶頭實現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跨越時,關注的核心不僅是品牌,還包括産品的品質和自身競爭力。而在這其中起關鍵決定性作用的是人。

蘇志民表示,北京大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今天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個110多億市值的主機板上市公司,公司的5位原創工作人員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北京大豪科技生産車間。

始建於1986年的大豪科技是中國縫製機械電控領域首家上市公司,研製了中國第一台自主智慧財産權的電腦刺繡機,成為中國電腦刺繡機行業的開拓者,目前大豪牌刺繡機電控産品及其配套驅動器的市場佔用率位居世界第一。

“當時就是一個5人的研究小團體,20萬塊錢科研經費,本以為他們就只是弄個課題,搞完初試評個獎就結束了,但沒想到5位核心原創人員堅定信心、砥礪前行,騎著自行車到處推薦自己的産品,多次遭人白眼卻‘癡心不改’。”蘇志民説,中國是世界紡織品大國,不僅有大量內需,同時還是出口大國,但當時中國紡織工藝技術與國際同行相比仍然存在較大差距。

“以刺繡機為例,當時中國的繡花機只能解決粗放做工問題,而對於精細工作則需要購買德國、日本的産品,但價格非常昂貴,這5位原創人員便帶著隊伍克服重重困難鑽研技術,最終研發出所需晶片,現在晶片均可自己定制並且完全擁有自主産權。”蘇志民介紹,目前大豪科技繡花機已全部實現機械化、智慧化生産,最高時速可達每分鐘刺繡1500針,一個機器電腦主機可以使100台機器同時繡花並且15種顏色任意調整,這些成績的背後離不開仍然堅守在一線崗位上工作的大豪科技董事長鄭建軍。

中國“智造”將傳統刺繡技藝領向世界舞臺。蘇志民説,大豪科技已在印度、巴基斯坦等海外國家設立辦事處,並建立起國家級技術中心與博士後流動站。

基於對國有企業管理所積累的經驗教訓,蘇志民提出企業獲得持久發展,在三個方面是“最不能虧待”:第一是科技投入,科技必須持續投入而且不能失敗,如果不投入便有可能透支品牌甚至透支其他方面;第二是市場投入;第三是人才,只有把重點突出在人才隊伍建設上,補齊短板,才能實現企業更好發展。

呵護民族品牌:改革中傳承 傳承中創新

回望迢迢來路,蘇志民總結,作為北京國有企業的中堅份子,60多年來北京一輕伴隨中國改革前進的步伐不斷做出適應調整,將民族品牌建設作為始終堅守的發展坐標原點,“品牌背後是什麼呢?是品質,而品質背後又是我們的信譽和服務。一個‘行走百年’的品牌要堅守的核心是不能丟的。”

操作間裏,工作人員製作義利麵包。中國網實習記者 張嬋 攝

據介紹,北京一輕打造了一批擁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優勢企業和名牌産品,形成紅星、大豪、星海、金魚、龍徽、歐珀萊6個中國馳名商標以及義利、北冰洋、寶貝、熊貓、夜光杯、奧琪、古鐘等12個北京著名商標,並攜手瑞典利樂公司、美國博士倫、百事可樂等跨國企業開展戰略合作,推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合資企業。

“人在一生當中做事未必盡善盡美,但要做到問心無愧。一個企業同樣如此,一定要用心幹事,時刻想著維繫呵護品牌,這需要幾屆領導班子甚至幾代人的共同努力,堅定地將優秀民族品牌傳承下去。”蘇志民認為,國有企業應把數十年所積澱的品牌文化挖掘出來,並將這些發展文化附著到産品當中,使民族品牌更富有生命力與感召力。 

北京紅星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一輕的發展無時無刻不是在選擇、堅持、堅守、奉獻當中實現的,核心是轉型,動力是創新,關鍵是人才,黨建是保障。”今年適逢新中國成立70週年,蘇志民表示,北京一輕正積極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通過學習和思考,檢視自身所存在的問題並主動改進,“産業發展必須調整,調整為了更好地發展,一輕一路經歷61年曆史,幾代人前仆後繼,發展這個核心要義的主題是始終沒有改變的。”





中國網·中國政協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欄目監製:張寧銳 欄目執行:中國網政協頻道全體 美術設計:司誠 製作:馬岳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zhangnr@china.org.cn 電話:010-88824983 傳真:010-88824989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