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有一個消息令無數“驢友”很意外:珠峰大本營已無限期關閉。不過,據西藏自治區有關部門的消息,西藏珠穆朗瑪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珠峰保護區”)將繼續有條件開放,依法合規的登山活動仍可進行。
依據公告,“珠峰關閉”的主要原因是“切實保護好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
2月14日,中國網政協頻道(《議庫》APP平臺)小編又看到另外一條消息,陜西省政府日前印發《秦嶺生態環境保護行動方案》,旨在鞏固和拓展秦嶺北麓西安境內違建別墅專項整治工作成效,持之以恒有效保護秦嶺這一國家重要生態安全屏障。
秦嶺的問題,我們之前做過詳細解讀。(點擊查看歷史文章《政·見 | 驚動中央、千余人遭問詢……秦嶺違建別墅為何如此難以拆除?》)
從珠峰到秦嶺,都是生態環保問題。有些人感到珠峰關閉的實在太突然了,其實不然,珠峰的生態問題一早就已經凸顯出來,只是現在到了不得不解決的地步。
珠峰生態保護再度升級
據《西藏日報》的報道,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珠峰管理局發佈公告,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進入珠穆朗瑪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絨布寺以上核心區域旅遊,這意味著珠峰生態保護再度升級。
那麼,具體是哪些地方不能去了?
這張圖上,絨布寺以上的核心區一目了然,打卡珠峰大本營、登頂珠峰等等操作都已成過去。
據悉,珠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已經制定了《珠穆朗瑪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垃圾(污水)管理制度》《珠穆朗瑪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登山管理制度》《珠穆朗瑪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行政審批制度》等10余個管理辦法,初步探索了一套長效管理機制。
《珠穆朗瑪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管理長效機制試點實施方案》已通過西藏自治區初審,一支200名的專業管護隊即將組建發揮作用。
據報道,2018年以來,西藏自治區組織清理珠峰保護區海拔5200米以上的垃圾8.4噸。日喀則市定日縣對珠峰大本營海拔5200米以下區域內垃圾進行了收集、清運和處置,大本營沿線配備了環衛工27人,垃圾箱63個,清運車4輛,投入資金360萬元委託第三方公司負責運營,已收集轉運垃圾約335噸。
歷年來,關於珠峰垃圾的報道層出不窮。甚至有這樣一種説法:珠峰上有什麼?垃圾、糞便和屍體!
遊客和登山者的排泄物無法降解,還污染水源。而珠峰登山線路上過百具的風乾屍體,因為難度太大、代價太高,暴屍荒野無法得以安葬。
在珠峰上清理垃圾有多不易?
西藏自治區體育局局長尼瑪次仁介紹,由於登山運動的普及和人類活動的增加,原本生態就十分脆弱的珠峰,環境承載力正逼近極限。
“來大本營,汽車還可以到達,海拔6500米的前進營地,人稱‘魔鬼營地’,對人的耐受力是極大的考驗,物資運輸只能靠牦牛,再高連牦牛都上不去了。如果想在7000米以上清運垃圾,只能依靠登山運動員人力搬運,而且越往高處對人的體能考驗越大。”華大運動首席執行官曹峻説。
除了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回收外,今年當地還首次在前進營地清理大小便。大本營也對旱廁進行了改造,加裝了簡易馬桶,對糞便裝袋、處理後帶下山。
隨手丟棄的登山繩、空氧氣罐、壓縮餅乾包裝袋,可能需要清理人員冒著生命危險爬上險峰才能清理……
陜西重拳出擊 著力解決秦嶺生態問題
讓我們從珠峰再回到秦嶺。
也是這兩天,陜西省政府印發《秦嶺生態環境保護行動方案》。
從2014年5月到2018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先後六次就“秦嶺違建”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在一連串官員落馬之後,陜西痛定思痛,開始重視秦嶺的生態保護。
根據方案,陜西省堅持以西安為重點、秦嶺其他5市全覆蓋的原則,確保秦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治無死角。
其中,2019年6月底前,專項整治後續工作全面完成,亂搭亂建、亂砍亂伐、亂採亂挖、亂排亂放、亂捕亂獵等問題全面整治到位,秦嶺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持續加強。
2020年底前,秦嶺禁止、限制開發區內礦業權、小水電有序退出,礦山修復和尾礦庫治理有序推進,宗教場所、旅遊景點、農家樂等常態化管理工作全面加強,秦嶺生態環境得到全面恢復。
另外,整改措施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一是編制整治工作臺賬,秦嶺6市梳理專項整治後續工作,對破壞秦嶺生態環境的亂搭亂建、亂砍亂伐、亂採亂挖、亂排亂放、亂捕亂獵問題進行全面排查,編制形成整治工作臺賬。
二是實行問題銷號管理,秦嶺6市組織秦嶺範圍內的縣(市、區)依法依規對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問題開展徹底整治,實施銷號管理。
三是成立專項工作組,針對突出問題,結合部門職責分工,成立6個工作組,督查指導秦嶺6市完成問題整治。
四是開展“回頭看”督查,陜西省秦嶺辦會同省自然資源廳、生態環境廳等部門每年選擇1至2個突出問題,組織部門聯合督查、各市交叉復核,並採取衛星遙感、隨機核查、實地暗訪等方式,全面準確掌握工作情況;適時開展“回頭看”督查,防止違法違規行為反彈回潮。
何時才沒“都成這樣了”的感嘆?
珠峰關閉,很多媒體不約而同用了這句話:“都成這樣了,還登什麼珠峰? ”
其實對於秦嶺的問題,我們也可以發出一句感嘆:“都成這樣了,怎麼違建別墅還沒拆?”
為什麼對於生態環保問題,人們總是後知後覺呢?歸根結底,我們沒有足夠重視。
2018年5月,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召開,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指出: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要通過加快構建生態文明體系,確保到2035年,生態環境品質實現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在全國政協委員中引起熱烈反響。
全國政協委員賈德昌説:“我感慨萬千,生態文明利國利民,是人民幸福的源泉和中華民族復興永續的根本!抓好生態文明建設、解決好生態環境問題,功在當代,利在韆鞦!”
如何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氣象局遙感應用服務中心副主任張興贏曾建議,構建國家級生態環境監測評價大數據體系。儘快建立客觀科學的第三方生態環境監測和評價體系,將其納入國家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當中;統籌規範各部門現有的生態監測網路,建立客觀、科學、量化的國家級生態環境監測評價大數據體系,實現生態環境監測評價結果“可測量、可報告、可核查”。
其實有關生態文明建設的建議已經數不勝數,能夠將好方案徹徹底底的落實才是最重要的。
珠峰、秦嶺……所有生態環境的保護都事不宜遲,越早越好。
資料來源:西藏日報、人民日報、新華網、人民政協報等
轉載請註明出處:中國網政協頻道(《議庫》APP平臺)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