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映成趣”:新媒體藝術的感官之思

時間:2019-04-15 07:54:49 | 來源:藝術中國

資訊>藝訊>

成當代藝術中心

2019年4月13日,展覽“相映成趣”在北京798成當代藝術中心開幕,展覽展出了戴丹丹、邱宇、萬朵雲、曾諳藝、鄭達5位藝術家的作品。此次展覽以互動性和趣味性為主題,試圖調動觀眾聲、色、聞、思等多方面的感官體驗,找到趣味與哲思的結合點,既充分展現藝術家的個人感受,也讓觀眾能在展覽空間中收穫感官的愉悅,亦或進行內觀和思考。


展覽現場

相映成趣,在此次展覽中,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藝術本體的形式呈現。克萊夫·貝爾曾提出“有意味的形式”概念,認為藝術本身是自洽的,有獨到的內部精神之所在,無需通過客觀物象和文學敘事進行轉化。面對形式趣味,觀眾的感知是自主且直觀的,是精神性的互動與交流;二是藝術作品與空間、觀眾之間的關係。隨著社會語境的轉變,空間、環境、媒介都成為作品不可或缺的構成因素,觀眾亦能直接參與藝術作品的互動。

展覽現場

趣味性是藝術作品生效過程的偶然性和複雜性。將風格各異的藝術作品置於同一空間,形成作品間的對話,便能將作品自身以及作品與外部環境之間的趣味性最大化的呈現出來。藝術家感知世界的方式和偏好因個體差異而不同,也因之形成了藝術紛繁複雜的景象。從對聲音的敏感到對空間形態的考究,從對現代科學技術的回應到對人類終極問題的思考,藝術能夠從“無用”的角度切入,完成個人經驗與社會語境相結合的表達。

展覽現場

相映成趣,旨在作品,亦在關係。通過此次展覽,藝術家、作品、空間、環境與觀眾將建立起一種相互觀照的關係,並在這種觀照之中各自獨立。

展覽現場

開幕現場,藝術家展示了不同作品的生成模式和交互方式,從體驗性的空間裝置到聲音互動裝置,展覽盡顯藝術的形式意味和觀念創新。戴丹丹的作品以織帶作為材料進行創作,從二維平面到三維空間,充滿形式趣味,並對觀眾開放體驗區,具有很強的參與感;邱宇與新加坡藝術家Jade Yeo合作的作品《碰撞》,結合影像、聲音和色彩裝置,實現了三者之間的聯繫和轉化,以表現文化之間的碰撞與交流;萬朵雲的作品獨踞一隅,略顯工業感的雕塑裝置在色塊空間中既表現出形體的有趣,又因這些異形雕塑營造出一定的儀式感;曾諳藝的作品則是進行科技化的儀式模擬,現場的聲音裝置不時發出帶有科技感的聲音,結合程式不斷生成的動畫影像,共同構成藝術家所構想的儀式現場;鄭達的作品實現了機器程式作品的自我生成,兩個游標在屏顯上不停追逐,一面製造痕跡,一面抹掉痕跡,且因外界聲音的干預作短暫停留,最後留下帶有時間記錄的運動痕跡,既是程式的創作,也是展覽空間的創作。

展覽現場

曾諳藝,畢業于中國戲曲學院。擅長編寫電腦程式以生成動畫影像、電子音樂、燈光裝置、劇場投影等,作品與觀眾建立即時互動關係。在那邊實驗劇團擔任戲劇構作、交互多媒體等工作。作品曾在OCAT上海館展出。

藝術家曾諳藝


      

《儀式模擬》 曾諳藝  程式生成動畫影像、鋁板  尺寸可變  彩色多聲道身歷聲  無限時長  2013年

戴丹丹

1979年 出生於中國北京,2002年 畢業于中國傳媒大學,獲藝術本科學位。2004年 畢業于英國威爾士大學,獲藝術碩士學位。

藝術家戴丹丹

《矩陣之禱告室》 戴丹丹  彈力帶、鐵網、鋁合金 300×300×300cm  2019年


       

《墻》 戴丹丹 彈力帶、鐵網 270×200×90cm  2018年

邱宇

生於河北秦皇島,現生活于北京。

2012—2016年 中央美術學院 數位媒體工作室交互方向

2005—2009年 中央美術學院 動畫係

2001—2005年 中央美術學院附中

藝術家邱宇

《Collision》  邱宇、Jade Yeo 影像裝置  尺寸可變  2015年

萬朵雲

1992年 生於中國湖北,工作生活在中國北京。

2015年 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雕塑係,獲學士學位,中國北京。

藝術家萬朵雲


《紀念碑1號》、《紀念碑2號》等組雕   萬朵雲  金屬  2019年

鄭 達, 媒體藝術家,“低科技藝術實驗室”創立者。華中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數字媒體藝術專業(DMA)主任、英屬哥倫比亞大學藝術系訪問學者和南韓首爾CPI研究員。藝術工作聚焦于跨媒體互動藝術,其創作軌跡映現在現實與虛擬世界交錯點的探索和實踐,包括遊戲藝術、互動藝術、機械裝置、媒體劇場等。創立的“低科技藝術實驗室”專注于當下媒體文化和跨學科的融合,基於電子虛擬環境的藝術實驗。

藝術家鄭達

      

《生成的線索》 鄭達 互動影像裝置 40×60cm×4  2015年

現場觀眾們積極參與作品的體驗與互動,感受不一樣的觀展方式。此次展覽過程中,成當代藝術中心與旗下美育平臺成果美育還將合作推出與展覽主題相關的美育體驗課程,以美育與藝術展覽相結合的方式,進一步加深觀眾對藝術作品的了解和感受,也以此豐富兒童美育的教學體系與方式,開發藝術家、藝術作品、展覽、美育等多方面協同發展的新模式,尋求更多藝術與大眾相結合的可能性。

成當代藝術中心的成果美育教學空間

展覽將持續到2019年5月19日。

(圖片來源:成當代藝術中心)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