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第九屆新星星藝術獎入圍百位藝術家聯展”在江蘇大劇院拉開帷幕
江蘇大劇院外,冬日的瑞雪為南京披上素裹銀裝;大劇院內,新星星藝術家們用自己的作品和熱情迎接2019年的到來。成都、上海、廣州、北京、西安、鄭州、南京——九年來,新星星們以燎原之勢走遍全國各地,用藝術照亮生活。2018年12月31日,由新星星藝術獎組委會主辦,艾佳生活戰略支援的“2018第九屆新星星藝術獎入圍百位藝術家聯展”如期而至。新星星學術總監呂澎先生,新星星藝術CEO樸爾敏女士,年度策展人藍慶偉,新星星藝術獎創始人陳俊先生,聯合創始人曾瓊女士,評審團成員胡斌、李國華、廖廖、宋振熙、王春辰、鄭聞等出席開幕。
開幕儀式現場
2018年第九屆新星星藝術獎百位入圍藝術家聯展“#:虛擬時代的視覺”開幕現場
2018年第九屆新星星藝術獎百位入圍藝術家聯展主題為“#:虛擬時代的視覺”。自今年5月啟動全國海選以來,共收到來自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西安美術學院、魯迅美術學院、廣州美術學院、四川美術學院、天津美術學院、湖北美術學院及全國各地3857位青年藝術家投稿的共計11000余件作品。10月25日在新星星學術總監,著名批評家、藝術史家呂澎的主持下,中國優秀青年藝術評論人王春辰、胡斌、藍慶偉、廖廖、鄭聞、宋振熙、李國華等組成的初評委員會,通過後臺無記名打分、復核、圓桌圍議等環節,選出300余件作品,展出了近年來優秀青年藝術家不同風格的繪畫和影像作品,聚焦當代青年藝術家的時代發聲。
新星星藝術獎學術總監,著名藝術史家、策展人呂澎教授致辭
本屆藝術獎年度策展人,藝評人、廣匯美術館副館長藍慶偉博士致辭
新星星藝術家代表杜榮坤分享獲獎及駐留項目心得
江蘇一德集團董事長、新星星藝術獎創始人陳俊開幕致辭
第九屆新星星藝術獎終評會議 18位獲獎藝術家名單揭曉
本著公開、公正,以及為青年藝術家負責的原則,評審團成員作為首批觀眾于頒獎典禮前一天抵達江蘇大劇院,經過現場討論與不記名投票的方式,最終從“2018第九屆新星星藝術獎入圍百位藝術家聯展”的作品中推選出18位獲獎藝術家,他們分別是:
一等獎獲得者:王彥鑫、楊雪勇
二等獎獲得者:曾臻、沈沐陽、童垚、朱湘
三等獎獲得者:董冰清、勞家輝、李泉瑾、李醫生、劉斯博、喬相偉、石冰、汪琦琦、王雷、王永成、吳蕓蕓、張明明
關於這18位新星星的誕生歷程,以及本屆新星星藝術獎的評選標準和作品特色,藝術中國現場採訪了評審團嘉賓,聽聽他們的聲音:
新星星藝術獎學術總監,著名藝術史家、策展人呂澎教授強調,新星星的“新”正是它不斷創新和改變,通過新的機制和探索,始終引領青年藝術家走在時代的前沿。談及本次評審與往屆的不同,呂澎教授表示:“一方面,我們對藝術的形式做了策略性控制:細化為平面。這不等於純繪畫,也包括了對於藝術材質的探索以及影像系列。從徵集作品的命題到最終評審,我們都希望聚焦于一個相對具體的領域,從而在一個有效維度更清晰而嚴謹的評選比較。另一方面,獲獎者的獎勵方式也有所不同,從獎金形式到舉辦展覽的轉變,更體現出對藝術家未來發展的關注。”談及評選標準,呂澎教授認為語言的表現方式,以及思想性最為重要。
作為本屆藝術獎的年度策展人,藝評人、廣匯美術館副館長藍慶偉博士首先詮釋了本次聯展主題:“#:虛擬時代的視覺”。“‘#’是一個微網志符號,它代表著一個話題的起止。而微網志某種意義上已經成為網際網路時代的標誌之一,在這樣的語境下,話題賦權于每一個參與其中的獨立個體,每個人都能以自我為中心發聲,它改變了傳統的傳播方式。‘虛擬時代的視覺’意味著面對當下,無論是手機螢幕還是各種APP及小程式,我們分解成一個現實生活中的我,和一個虛擬世界中的'我',在這個擁有多重身份與人格的多維世界,面臨著圖像氾濫的當代,藝術家如何對虛擬時代進行反思和回應是這次主題的所指。”
“對時代有自己的反應和態度,在該領域有獨到的探索和特性,有關於藝術家責任的態度和擔當,這三點是新星星獲獎藝術家的共同特點,”藍慶偉補充到。同時,他著重強調本次獎勵機制的調整,旨在更加有效的扶持青年藝術家職業發展,“獎金是一次性的對於過往成果的表彰,而為藝術家舉辦展覽則是對未來的鞭策。這不僅是激勵,也會反作用於藝術家,給他們提出更高要求,為他們系統的呈現自己的藝術語言提供平臺。與此同時,這樣的機制也是對策展人和評委的考驗,督促我們為青年藝術家負責,在為他們策劃和舉辦展覽的同時,從學術角度更好的引導青年藝術家創作。”
批評家、策展人、文化專欄作家廖廖認為,網際網路虛擬時代的觀看和表達方式都經歷著巨大的變化,而本次展覽即是青年藝術家對此的回應。“碎片化,淺薄化,手機終端成為身體的一個器官......不管我們如何批判這些網際網路時代的弊端,我們已然成為了它的一部分。然而,這種不可逆的洪流同樣帶來了新的思考和機遇,比如去中心化,為多元化和跨界提供新的可能性等等。因此,我們鼓勵青年藝術家從多維度創新,與時代對話。就如同本次展覽中,有藝術家打破創作傳統方式,通過朋友圈去發起一個作品,並以呼應命題的方式呈現,充分體現了這個時代的特點。”
談及對於獲獎藝術家的選擇,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副館長王春辰教授認為,藝術家要有特點,與眾不同,但不能因為一次新穎就取得終生成就。“所以他們需要不斷努力去探索和完善自己的藝術語言。就如同新星星藝術獎這樣的平臺,為他們提供國內外展覽契機,駐地交流機會,幫助青年藝術家通過展覽和活動不斷為自己背書。需要強調的是,青年一代的創造力還有待提高,創新的自我意識也要提升。大膽嘗試,打破束縛和邊界,是青年藝術家必需的素質——青年即未來,而未來需要創新作為驅動。藝術,就是要做點兒不一樣的事情!”
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副館長、藝術管理學系教授胡斌博士多次參與新星星藝術獎的評審工作,回顧該獎項評獎機制、獎勵制度的不斷改善和探索歷程,胡斌強調:“邀請青年策展人和批評家作為評委,營造了與青年藝術家同步成長的共生關係。新星星對於新銳青年的創作和思考提供了有利的平臺,鼓勵實驗性和探索性創作,為青年藝術生態起到了建設性作用。與此同時,我們的評選也是一個行進中的評選,作為這個動態過程中的一環,我們也需要對自身進行不斷調整,根據現實和社會系統的變化做出實時反饋,為藝術家的評選負責,引導青年藝術家良性創作。所以,這是一個雙向的鼓勵和監督機制,我們與青年藝術家共同成長。”
評論家、獨立策展人李國華在談及其評選標準時指出:“首先,不能忽視繪畫或創作技法,否則它將成為實現藝術家觀念表達的障礙;其次,創作方式與手法要與時代密切相關,我們鼓勵敢於創新的作品,甚至可以融入先進的科技手段;最重要的是藝術家的視野。個人的小情緒、小清新,單純的美感,並不足以打動我。我希望看到對外界資訊有思辨和反饋能力的作品。”而回應“虛擬時代”這一主題的設定,李國華強調,網紅現象、快手、抖音等流行文化都是一種短暫聚現,“虛擬時代”的命題本身也在提醒藝術家反思,避免使其淪為文化快消品。“對人類情緒的關懷,生存語境的感受,社會環境的反映,人性以及價值觀的探討才是文化與藝術應該關注的永恒話題,我們一方面要回應當下,更要做出正確的選擇引領良性的價值判斷。”
獨立策展人,藝術批評學者宋振熙認為,新星星已經從發掘新銳藝術家的一個獎項拓展為一個更加成熟有效的平臺,它打破了作為節點性藝術事件的傳統模式,而通過獎項徵集、評選和獎勵機制的不斷創新發展成為了對青年藝術家持續扶持的一種有效機制,這種可持續的培養方式才是最有效的,也是藝術家最需要的。談及本次展覽主題,宋振熙表示,“虛擬和現實,科技與藝術,AI及人機問題是這個時代不可回避的課題。它們決定了未來世界可能不再是一個政治邊界的劃分,而將包含更多消費性、科技性、倫理性的比重,這也為藝術發展提供了一個新的方向和可能。只有與時代共進,才能逃離藝術的終結,因此,藝術家需要時刻保持敏銳的嗅覺。”
本屆新星星年度策展人為嘉賓及觀眾導覽
江蘇一德集團董事長、新星星藝術獎創始人陳俊接受專訪
九年曆程,新星星的堅守與革新
時光荏苒,見證了新星星藝術獎的九年曆程。正如江蘇一德集團董事長、新星星藝術獎創始人陳俊在開幕致辭上所言,“也許從一開始未曾料到新星星會走這麼遠,但是一路堅持和執著至今,我們證明——我們做到了。時間見證了一切:新星星由一個相對感性而文藝的契機發起,逐漸轉型為理性而嚴肅的思考,終於找到成熟的發展路徑,為中國當代藝術提供了一個比較規範、公正的評獎體系。初心正,回歸真。只有堅持,才能把事情做好,做有意義的事情,才能真正實現我們的社會價值,並被大家所認可。”
展廳現場
駐足作品前的觀眾
如果説,堅守是新星星九年來持續發展和探索的原動力,那麼改革與創新則賦予了它與時代同行的生機與活力。從最開始由藝術家、詩人等進行評審,到現在由批評家、策展人組成的學術評審團;從創建伊始的各院校推舉,到如今海選-初選-終評機制的確立;從獎金支援,轉型為舉辦展覽的可持續激勵方式;從單純的藝術獎項發展為藝術展覽、藝術基金支援、藝術家駐留計劃等系列項目,到新星星美術館成立,以及與艾佳生活合作的商業運營模式的建立,將藝術作品及衍生品推送到千家萬戶;新星星一直以“冉冉新星”的標準激勵自己前行。
展廳現場
新星星藝術CEO樸爾敏女士接受媒體專訪
新星星藝術CEO樸爾敏女士強調:我們的所有創新和探索都希望從根本上解決青年藝術家的生存問題。“從長遠角度來講,可持續發展的方式是一種自我造血的能力。新星星應該扮演一個橋梁的身份,通過多方嫁接支援藝術家的轉型和成長,支援藝術生態的良性迴圈。”同時,談到商業模式的合作與探索,樸爾敏認為:“藝術品和藝術本身都是有價值的,我們要幫助它們實現自身的價值。”
“藝術走進生活”成果展
展廳現場
攜手艾佳生活 讓藝術走進千家萬戶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聯展上,一直以來戰略支援新星星藝術獎的大家居網際網路平臺企業艾佳生活首次呈現出“藝術走進生活”的成果。歷時四年,1000多名藝術家的作品及衍生品進入艾商城,再輸出到每個百姓家庭之中。如今部分成果重新回到藝術展覽中,以“藝術啟發生活新意”為主題的生活物品以二維結合三維的形式,成為另一種藝術陳列在展廳。不同的是,這些藝術品來自於生活,來自每個家庭中可穿、可用、可裝飾的日常用品。艾佳生活與新星星聯合打通了藝術家與百姓生活之間的無礙通道。
艾佳生活CEO潘定國先生接受媒體專訪
“艾佳為用戶提供從‘房子’到‘家’的服務,我們想提供的不僅是硬性的裝修,更希望引導一種新的生活方式,而藝術走進千家萬戶就是艾佳的四個驅動力之一,”艾佳生活CEO潘定國先生在接受採訪中説道,“那麼藝術如何走進生活?我們認為,藝術源於生活,而生活也可以源於藝術。藝術在生活中實現的價值包括:怡情,致用,尚禮,成趣,飾美,悟悅。讓藝術從殿堂走進廳堂,把整個藝術館帶回家,這是艾佳生活與新星星合作的一種嘗試。而歷經三年,我們不僅滿足了客戶對於藝術的需求,同時也贊助了參與新星星的青年藝術家群體,艾佳本身也取得了長足發展,探索出新的商業模式。這種三方受益的良性迴圈是對於我們創新運營方式最有效的證明。”
藝術論壇圍繞“生活究竟需不需要藝術”展開,由藍慶偉主持
藝術論壇現場
藝術論壇嘉賓發言
正如同頒獎典禮前舉辦的以“生活究竟需不需要藝術”為題的藝術論壇所探討的:藝術不是問題,生活也不是問題 ,我們當下面臨的是生活與藝術之間溝通和理解的問題。而藝術獎和藝術機構、藝術批評家、策展人、藝術家和從業人員應該以此為己任,搭建彼此了解的橋梁,引導社會審美和提升大眾精神文化訴求,共同助力藝術與生活的共促互融。
MASK面具大型藝術行為現場
MASK面具大型藝術行為現場,觀眾互動
精彩紛呈的現場表演及互動
跨年互動 系列活動迎接十週年到來
歲末年初,批評家、策展人、青年藝術家與藝術愛好者們因為新星星而齊聚南京,共同迎接新年的到來。而值此契機,新星星也將自己從單一的獎項活動拓展為一個綜合性的文化盛宴:包括終評評審、2018新星星藝術論壇、第九屆新星星藝術獎頒獎典禮、“MASK面具大型藝術行為”、首個讓大眾評價藝術的CCYA TTL(Chinese Contemporary Youth Art Top Traffic List )中國當代青年藝術大眾流量榜啟動儀式、以及第十屆新星星藝術獎年度策展人揭曉及啟動儀式在內的系列活動同期而至。
中國當代青年藝術大眾流量榜啟動儀式
獲獎藝術家代表曾臻接受媒體專訪,分享獲獎感言
據悉,中國當代青年藝術大眾流量榜是基於藝術品電子版權化基礎上、專注于調研和評估當代青年藝術作品在家庭中的被推送與應用的大眾評估榜單。每屆新星星藝術獎的參賽作品,將通過新星星與艾佳生活、BOE聯合發佈的訂制畫屏系統,傳輸至大眾應用平臺,通過作品被家庭用戶的推送、展示、購買次數,形成排名,自2019年起,在每年新星星藝術獎頒獎典禮上公佈。
第九屆新星星藝術獎三等獎獲得者與頒獎嘉賓合影
第九屆新星星藝術獎二等獎獲得者與頒獎嘉賓合影
第九屆新星星藝術獎一等獎獲得者與頒獎嘉賓合影
在全球化的語境下,新星星與藝術家的合作早已進入不同的領域,為藝術家帶來更多的發展,也為藝術、人文、社會發展帶來更多的可能性。新星星通過明晰的獎項設置——新星星藝術獎,還通過已經正式運營的藝術機構新星星美術館與新星星藝術基金的進行支援,通過藝術商業平臺“艾佳生活”,讓藝術家、批評家、策展人、理論研究者能夠在自己喜歡的藝術道路上走的更長遠、更踏實,以此推動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讓大眾更好的享受“嘆為觀止”的藝術體驗,給大眾的文化生活注入了更多可供探尋的藝術靈感。
艾佳生活CEO潘定國先生與京東方畫屏生産方CEO肖軍峰先生
第十屆新星星藝術獎年度策展人揭曉,由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副館長鄭聞擔任
第十屆新星星藝術獎啟動儀式
正如本屆新星星藝術獎年度策展人藍慶偉所言,“新星星藝術獎是伴隨藝術家成長的藝術獎,是一直在改變探索的藝術獎,也是敢於擔當和負責任的藝術獎。”明年是新星星藝術獎的第十年,這既是一個時間概念,是一個值得慶祝和總結的十週年,也是重新啟程的新一年。在這十年裏,“新星星”沒有成為“傳統”,而是不斷通過思考、改變、進步來保持她在這個時代中的銳度,這不僅是“新星星”的經驗,也是藝術創作的經驗。回顧2018,九年曆程見證了新星星的堅守與創新;展望2019,十年輝煌路,祝願新星星續航新征程。(圖文/付朗,部分圖片致謝新星星藝術獎組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