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畫院2018工作年會召開:“山水”觀照下的中國藝術

時間:2018-09-23 | 片長:00:05:20 | 來源:藝術中國

北京畫院2018工作年會開幕式現場

2018年9月22日至23日,北京畫院2018年度學術年會在北京會議中心召開。本次會議由北京畫院黨委書記劉寶華主持,北京畫院藝委會主任王明明和北京畫院副院長吳洪亮分別在會議開幕式上致辭,並對北京畫院今年的重點工作進行了梳理和總結。與此同時,呂曉和樂祥海也分別對“齊白石藝術國際研究中心”與“傳統中國繪畫研究中心”2018年的工作進行了介紹。

北京畫院藝委會主任王明明在年會開幕式上致辭

王明明在開幕式上談到,2018年的北京畫院的“山水之年”,畫院將研究聚焦于“山水”,包括齊白石的山水畫和明清時期的山水。北京畫院通過連續幾年對齊白石的研究發現齊白石是一塊取之不盡的寶藏,他對當今和未來社會的影響越來越大。近年來,北京畫院的工作團隊也一直在努力將齊白石推出國門,推向世界。例如陸續推出的將十一個館的作品集中起來進行的大型展覽以及赴列支敦斯登和日本的展覽等。王明明指出,北京畫院一直提倡兩個中心的研究必須要有問題導向,這樣研究起來才更有針對性,更加深入。一百多年來,學術界對傳統文化的批判讓我們缺失了太多東西,這繼承變成一個很複雜的問題。因此當今社會應該對傳統文化的創作規律進行深入的研究,而不是過多地去關注創新的問題。 

北京畫院副院長吳洪亮在年會開幕式上致辭

吳洪亮表示,北京畫院的研究工作是以齊白石為起點,讓大家來關注20世紀和整個世界。通過多年的努力,北京畫院已經形成了更加立體的工作方法,並將其從平面邏輯推進到空間邏輯,北京畫院的工作方式將會關照到更加寬泛的領域。吳洪亮告訴記者,本次年會試圖給大家呈現出一些新的面貌,因此會議不僅邀請了研究齊白石和中國傳統書畫的國內外專家,還邀請了從事當代藝術與傳統藝術相關工作的學者、策展人、出版人、導演等,希望大家能在這個平臺上進行一次更廣泛的交流。

年會開幕式上的嘉賓合影

北京畫院一直致力於研究和傳播傳統文化藝術,今年是北京畫院的“山水之年”,通過這一系列的展覽、研討會以及國際交流活動,吳洪亮希望公眾在當下能夠以一種山水的角度來看待今天和未來的世界。他覺得中國所謂的山水觀就是在解決人與環境的關係,因此“山水之年”的概念不僅僅是北京畫院的一個學術研究點,也是一個契機,借此跟公眾交流和探討中國人本有的對自然的那份尊重和天人合一的思想。

嘉賓對談之一:交流·傳播·合作

1956年,齊白石登上《人民畫報》的封面;2018年,齊白石登上《三聯生活週刊》的封面,成為當代社會的“網紅”人物。時隔64年,158歲的齊白石再次“進宮”,在天安門午門城樓上與觀眾揮手見面。這一年,齊白石既進宮又出國,他真的很忙。“齊白石藝術國際研究中心”秘書長呂曉在介紹中談到,中心自2012年成立以來,一直在做延續性的工作。今年工作團隊重走湖南湘潭、岳陽等地,考察了他曾經生活過的地方,試圖尋找齊白石山水題材的來源,了解他早期生活的環境對他山水創作的影響。此外,研究中心還配合展覽出版了幾本作品集,並有獲得國家社科基金支援的《齊白石年譜長編》在編。在公共教育方面,中心舉辦了多次講座來增進大眾對齊白石藝術的了解。

北京畫院副院長吳洪亮接受藝術中國採訪

齊白石藝術國際研究中心秘書長呂曉接受藝術中國採訪

呂曉在採訪中談到,齊白石的作品曾在日本大受歡迎,今年十月份的赴日展覽也算是再續前緣,意義深遠。本次赴日展覽名為“中國近現代繪畫巨匠:齊白石”,北京畫院將挑選館藏齊白石最經典的代表作參展,囊括各個門類。在展覽形式上也會儘量考慮當地人喜聞樂見的形式,同時結合展現中國文人的生活方式,其他相關文物以及梅蘭芳的戲劇等,以期創造一種全方位的、立體的展覽形式。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視覺藝術系教授沈揆一接受藝術中國採訪

根據北京畫院“傳統中國繪畫研究中心”秘書長樂祥海的介紹我們了解到,從2015年開始,該中心便開啟了中國古代書畫研究項目,截至目前共推出了明清文人實景山水、傅山專題展、明清人物畫等三個主題項目。今年,北京畫院與雲岡石窟合作,北京畫院在雲岡石窟的研究基地掛牌。“傳統中國繪畫研究中心”還多次組織研究員和畫家赴外考察,例如赴安徽考察新安畫派,探討新安畫派形成的社會、環境等因素。 

嘉賓對談之二:跨界·融合

開幕式之後,主辦方組織了四場嘉賓對談,分別由陳履生、吳洪亮、樂祥海、呂曉主持,謝小銓、安遠遠、張子康、陳敘良、項苙蘋、胡素馨、安雅蘭、沈揆一、張頤武、張立憲、程大利、張仁芝、李淞、劉墨、丘挺、林木、由智超、朱萬章、吳孟晉、郭寶君參加了對談。來自國內外的專家學者圍繞“交流·傳播·合作”“跨界·融合”“中國山水畫的時代性、精神性與永恒性”“齊白石與20世紀中國山水畫”四個主題進行了精彩的討論。 

嘉賓對談之三:中國山水畫的時代性、精神性與永恒性

例如,中國美術館副館長安遠遠談到了中國山水畫與西方風景畫的差異,指出中國風景歷來都是談人與自然的關係,人是山水和自然宇宙的一部分。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視覺藝術系教授沈揆一則結合自己在國外的教學經歷表示中國山水畫包含了哲學、宗教、文學等方面的內涵,沒有太多故事性,是最難教授的一門藝術。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李淞談到一個容易被今人忽略的問題,他説,我們今天討論的山水畫概念從董源開始的,是一種文人山水,而實際上中國歷史上還有另外一種山水藝術,那就是石窟、壁畫等藝術中人和環境為一體的山水。今人多把這種山水看作山水畫發展的初級階段,這是不對的,他倡導我們應該有一種大的山水畫觀,不要局限于董源以來的文人山水畫觀念。 

嘉賓對談之四:齊白石與20世紀中國山水畫

會議從9月22日下午開始至9月23日上午,將圍繞“齊白石研究”“傳統中國書畫研究”“中國山水畫走向何方?”三個專題進行深入的學術研討,其中,“齊白石研究”包含了五個主題:齊白石山水畫價值再認識;齊白石山水畫的個案研究;丹青心印;館藏掇英;大匠藝事。“傳統中國書畫研究”專題包含了五個主題:紀遊勝景;圖像流變;跨界傳播;畫作考辨;理論反思。“中國山水畫走向何方?”專題包含了三個主題:中國山水畫走向何方;藝術家的社會身份和責任;山水精神與多維度思考。三個專題研討會分別在北京會議中心會議樓二層第10、11、12會場同時進行。據悉,參與本次學術會議和對談的嘉賓共計四十余名,均來自國內外的美術界、媒體界、電影界等。

齊白石研究學術研討會現場

傳統中國書畫研究學術研討會現場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