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筆=傳統工筆畫? 看“工•在當代”如何向墨守成規説不

時間: 2016-12-24 01:45:19 | 來源: 藝術中國

首頁> 資訊> 藝訊

展覽現場

一提到工筆,你腦海中出現的是不是傳統的工筆畫呢?

其實一直以來,我們談到工筆的時候,指的都是傳統意義上的工筆畫。如何桂彥所説,提到工筆,會談到它的形式與語言,題材與趣味,慣例與範式,當然也會涉及其背後所依存的藝術土壤和文化系統。而劉慶和也説到,人們對工筆的認識往往有這樣一個誤區——工筆就是要畫的細,畫的逼真,要走向極致,但這只是工筆的一個方面,不能成為全部。

工筆自古代發展至今,在當代文化的新語境下已經産生了新的突破和變化。2016年12月23日,每三年一屆的中國工筆畫作品展以“工•在當代” 為主題,在當代背景下于中國美術館迎來了第十屆盛會。

本次展覽中很多作品並沒有用到傳統工筆的材質、技法、主題、藝術語言等,讓人不禁懷疑這些是“工筆”作品嗎?那麼“工筆”在當代還剩下什麼呢?吳洪亮在接受採訪時談到,“工筆”還剩下的是態度,是新世紀前後生成的一種對工筆畫的新的認知。

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在開幕式致辭

中國工筆基金代表、美博文化(北京)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徐娟導覽中

杭春曉在現場講解作品

展覽恰逢中國工筆畫學會成立30週年,30年的時間雖然算不上很長,但幾乎貫穿了工筆畫的整個當代發展歷程,在這一過程中“工筆”的概念擴大化了。如杭春曉説言,“工筆”不再局限于某一種媒介或類別之中,重要的不是藝術家採用了什麼樣的技術、手段,而是採用了什麼樣的思維方式。范迪安認為“工”為形態,亦為語言,重要的是作為工筆畫形式語言的價值所在,是在當代需要重振的“工匠精神”。

“工•在當代”展覽共分為三個部分:歷史回顧展、學術提名展以及全國徵集作品展,用了中國美術館一層的整個九個展廳。豐富多彩的展覽作品與多種多樣的展覽方式使得“工筆”更親民,因此吸引了大批觀眾前來觀看,甚至在中國美術館外排起了長隊,場面相當火爆。

美術館門口排起了長隊

其中歷史回顧展有參展藝術家12位。2017年恰逢中國工筆畫學會成立30週年,因此本屆展覽的歷史回顧部分除了常規的展覽展示之外,還通過大量歷史文獻資料以及實物展示來梳理中國工筆畫學會成立30年以來的歷史。與以往的布展方式不同的是,工筆畫大師們將中國美術館最主要的圓形大廳讓給了公共教育,以及那些最有代表性的中青年藝術家進行作品展示,而大師的作品放在了圓形大廳週邊的弧形長廊,包括潘絜茲的代表作《石窟藝術的創造者》等。

潘絜茲 《石窟藝術的創造者》1954年 紙本重彩

展覽以中國繪畫發展史上較為突出的藝術個案,來探討中國繪畫的傳承。其中中央美術學院師生在展覽現場還原了永樂宮壁畫的整個製作過程,並在現場進行了壁畫的製作和繪畫過程。戴硯亮帶領他的設計技術團隊,將VR技術應用在了宋代《千里江山圖》作品上,讓觀眾可以置身於這幅青綠山水傑作之中,被青山綠水環繞。這些歷史個案的再現,不僅與今天的工筆畫創作形成互文關係,還有助於大眾了解“工筆”概念的生成與傳承,以及“工”的精神所在。

中央美術學院師生在展覽現場還原了永樂宮壁畫

中央美術學院師生在展覽現場還原了永樂宮壁畫

觀眾體驗VR版《千里江山圖》

展覽現場

學術提名部分是本屆大展彰顯當代工筆藝術風貌的重要部分。在學術提名展中呈現了工筆畫領域多元化的探索方向,比如影像、裝置等因素的介入等,包括44個藝術個案。學術主持范迪安先生又邀請了劉慶和、陳湘波、吳洪亮、杭春曉、何桂彥五位先生作為提名委員,以兼顧不同年齡階段、不同地區藝術群體的創作面貌。最終,學術提名部分共發出展覽邀請函120余份。

徐累《如夢令》2015年 絹本

藝術家徐累在現場

譚軍 《小寒》 2013年 布面拼貼

其中既有徐累的大作《如夢令》,又有譚軍表現小寒節氣蕭瑟和寒意的《小寒》,有曾健勇充滿童話色彩的裝置作品《請叫我晨曦中的天使》,有姜吉安用掃地機器人創作的作品《日常之道》, 涂少輝在《熒惑守心 三星伴月》中將星象和四方神獸相結合。

藝術家涂少輝在現場講解作品

涂少輝 《熒惑守心 三星伴月》 2016年 絹本綜合

觀眾觀看曾健勇作品

曾健勇 《請叫我晨曦中的天使》 2016年 聚氫酯、紙漿、竹子、水墨上色

姜吉安 《日常之道》 2015年 繪畫裝置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樣一個高規格的展覽中還有兩位剛剛畢業的央美本科畢業生的作品。一位是任力翰,他在作品《一切無處是凈心》 中採用了佛教常用的一佛二菩薩圖式,每件都運用了上下兩層圖像疊加的方法:上層以虛淡單純的工筆風格塑造了三位身著禪衣的理想化人物;下層運用了綜合材料技法,表現了歷經滄桑的古代石刻佛造像。

任力翰 《一切無處是凈心》 2016年 綜合材料

另一位是黃威,他的《水浪》從某一角度看,水浪似乎是明顯獨立的個體,有始有終,有生有死。從另一角度看,水浪本身並不是真實存在,它只不過是水的行為而已。“空”無任何個體,而是“充滿”著水。當你真正思考水時,你將發現它是由風和水暫時形成的,依存于一組不斷在改變的條件,也將發現每一波浪之間的關聯性。

黃威 《水浪》 2016年 紙本設色

總之,本屆中國工筆畫拓寬了工筆的“視野”。徐裏在致辭中表示,“通過這屆展覽,我們更加認識到,‘工’的意義遠在技藝工整之上,當代工筆畫家在作品中追求更多的是當下語境的文化情懷、生活意趣和態度省思。”

中國工筆畫會會長馮大中在開幕式致辭

中國工筆畫學會會長馮大中在致辭中説,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詩文隨世運,無日不趨新’,創新是文藝的生命。”第十屆中國工筆畫大展不僅關注到了一些具有現實意義、在題材上能夠與時俱進的優秀作品,同時立足於當代文化語境,呈現了工筆畫領域多元化的探索。

傳統之外,還有當代的表達。工筆沒有邊界,“工·在當代”。(圖文/孟媛)

觀眾欣賞作品

觀眾拍攝作品

觀眾觀看作品

展覽中的作品

展覽現場

觀眾在徐累作品前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