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決定性瞬間:立陶宛攝影的另一面”展覽在京開幕

時間: 2016-10-10 | 片長: 00:03:02 | 來源: 藝術中國

首頁> 資訊> 藝訊

 

為紀念中國與立陶宛建交25週年,由立陶宛考納斯攝影中心、立陶宛文化學院、維塔斯•盧卡斯攝影中心主辦,立陶宛大使館、中間美術館、立陶宛攝影協會協辦,立陶宛文化協會、招商局慈善基金會為主要贊助方,中間藝術基金會、北京文化發展基金會、Mineraliniai vandenys為贊助方的“非決定性瞬間:立陶宛攝影的另一面”展覽于10月10日下午5:00在中間美術館開幕。立陶宛國務委員馬修利斯、中國外交部歐洲司司長陳旭等中國、立陶宛官員及各界嘉賓百餘人出席開幕式。

開幕式現場,立陶宛國務委員馬修利斯致辭

本次展覽是目前立陶宛在華舉行的規模最大的藝術展覽,不僅介紹了20世紀六十、七十年代這段黃金年代的立陶宛經典攝影,同時也展示了立陶宛共和國重新獲得獨立時期的藝術進程與發展,包含了從19世紀末開始一直到現代的攝影作品。展覽將會為觀眾提供一個機會,去了解維塔斯·盧克斯最富有概念性和創造性的攝影作品、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交界的立陶宛攝影上的突破性作品,以及這些形成于那個年代的攝影美學在現代攝影中的反射。其中第三個展覽將介紹一些富有創意的藝術家的攝影作品。

中間美術館館長袁佐致辭

策展人夏娃·邁盧特-斯文庫尼恩致辭

展覽分為《佔領》、《非決定性瞬間》、《維塔斯▪盧克斯,真實之上》三個部分,共有200余件作品,來自以下藝術家: Vytautas Balčytis, Violeta Bubelytė, Alfonsas Budvytis, Geistė Kinčinaitytė, Stanislovas Kazimieras Kosakovskis, Arūnas Kulikauskas, Vitas Luckus, Alvydas Lukys, Aurelija Maknyte, Algimantas Maldutis, Algirdas Musneckis, Aleksandras Ostašenkovas, Remigijus Pačėsa, Gytis Skudžinskas, Vytautas V. Stanionis, Algirdas Šeškus, Virgilijus Šonta, Remigijus Treigys, Gintautas Trimakas, and Gintaras Zinkevičius.

開幕式現場嘉賓

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的交匯點標誌著立陶宛具有重大意義的的變化時期,不僅僅表現在立陶宛的政治生命中,同時也在國家的藝術舞臺上。在當時,決定立陶宛攝影藝術轉捩點的新一代藝術家們出現了。人文攝影在盛行幾十年後被一個較少表現風格,卻更加個性化和更切實關注周圍環境、人類和身體的攝影所取代。藝術家們不再為追逐“布列松的決定性瞬間“而在街頭流浪;相反,他們佔據了被觀察者的位置。深遠的視野已經被封閉的形象創作所取代,創造者專注于他們身邊的事物,記錄那些幾乎匿名的環境。攝影被越來越頻繁地用於反映個人的想法和經驗:攝影從公眾的轉變為非常個人化的和沉默的。攝影師運用自己簡潔的創作語言故意模糊了作品構圖和亮度的標準;他們模倣業餘攝影,而純粹的美學也失去了往日的重要性。

開幕式現場

所有這些藝術家都有他們自己的個人視覺和思維,並以自己獨特的創意在作品中表達自己的世界觀。除了一些展出的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創作的作品,展覽被更現代觀念的作品所填充,以嶄新的攝影姿態和對真實的概念拓寬了現代立陶宛攝影的前景。

立陶宛駐華大使伊娜•瑪邱羅尼塔接受現場採訪

維塔斯·盧克斯(1943-1987)是立陶宛攝影的原始開創者之一。20世紀60年代以來他對立陶宛攝影學校的建立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創作了很多卓越的經典攝影作品並在應用攝影領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然而,傳統攝影對維塔斯來説是遠遠不夠的:他開始構建他自己獨特的影像世界,同時結合現實和幻想;這個世界的構成、顏色或者觀察的切入點徹底改變了他對待現實的感知。在創造性工作和傳統生活方式上面跳出傳統思維定式,維塔斯似乎一直在週邊行走。他的能力,與周邊世界直接的親密關係以及他對他作品特徵的才能表達使他在其他藝術家中脫穎而出。

立陶宛駐華大使館文化參贊貝愛傑接受現場採訪

儘管維塔斯是一個真正的傳奇,不僅僅是在立陶宛,還是在當時整個蘇聯,但是維塔斯只有過幾個短暫的個人攝影展,他並沒有活著看到他的作品出版在任何刊物上。在這個藝術家戲劇性的去世後,他的遺孀塔尼亞離開立陶宛定居在了美國,並帶走了維塔斯所有的攝影作品。之後花了超過20年的時間才重新發現了這個藝術家的創作遺産:在2013年的維塔斯·盧克斯攝影回顧展“讓我們進入一個新的世界”在維爾紐斯國家美術館舉辦(展覽的策展人是Margarita Matulytė),在2014年這個藝術家的專著在阿爾勒國際攝影節上榮獲了歷史圖書獎的提名。通過這種方式,盧克斯的名字最終開始進入了世界攝影史。

策展人、藝術家Gytis Skudzinskas接受現場採訪

在此介紹了維塔斯·盧克斯最富有概念性和創造性的攝影作品:攝影系列 重回復古攝影(1969年至1983年),甜蜜心情(1975-1983),啞劇(1968-1972),即興啞劇(1971-1973),肖像特寫(1968年至1986年)和在他去世幾週前創造的系列 白色背景(1987年)。在這個展覽上展出的所有系列都揭示了這個藝術家對待藝術媒介非傳統的姿態,他試圖超越傳統形式,讓自己走出思維的局限性。

策展人夏娃·邁盧特-斯文庫尼恩接受現場採訪

策展人夏娃·邁盧特-斯文庫尼恩在接受藝術中國採訪時説:“這個展覽主要呈現了立陶宛70年代至90年代以來有代表性的攝影師的作品。我們不想全部展示和將筆墨重點放在傳統經典的作品上,而是希望中國的觀眾看到一個通過攝影所反映出的立陶宛的攝影和社會現實的變遷過程。採用非決定性瞬間的主題,是因為我們發現正是這些攝影師們所捕捉到的這些偶然瞬間體現了很多深刻的內涵。二層的這位大師創作活躍于70-90年代,他曾一度被人們遺忘,在他去世之後,他的妻子將他的所有作品帶到美國並舉辦展覽引起轟動,人們才重新發現這位差點被歷史埋沒的傑出大師,現在人們將視為攝影近代史上的一位傳奇式人物。他常常用很多挪用拼貼和戲劇化的效果和概念式攝影來反映人們週遭環境,並且提出他對真實的質疑。同時,他也能不斷發現新的手法和角度來發掘更多攝影表現手法上的可能性。從去年開始,立陶宛今天的攝影師們開始回望過去,回望傳統,這是我們無法避免的。希望能從過去的傳統中看尋覓一些新的可能。”

中央美術學院攝影系主任王川副教授接受現場採訪

在本次展覽中,位於中間美術館1、2層的《佔領》、《非決定性瞬間》將展出至10月23日,而位於3層的《維塔斯▪盧克斯,真實之上》將展出至12月4日結束。

現場觀眾觀看立陶宛攝影作品

現場觀眾觀看立陶宛攝影作品

現場觀眾觀看立陶宛攝影作品

現場觀眾觀看立陶宛攝影作品

現場觀眾觀看立陶宛攝影作品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