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繪畫

策展的未來與問題—第二屆CAFAM雙年展國際論壇舉辦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3-07 14:27:59 | 文章來源: cafa.com.cn

 

2014年3月1日下午5點,第二屆CAFAM雙年展國際論壇第三場“策展的未來與問題”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報告廳舉行。此場論壇由王春辰主持,參與嘉賓包括:獨立策展人郭曉彥、策展人胡丹潔(中央美術學院)、策展人維羅妮卡•瓦倫蒂尼(法國勒馬加讚學院)。論壇持續了上兩場的熱烈氛圍,在場四位嘉賓以“策展的未來與問題”為主題,進行了廣泛交流討論。

關係問題

首先,在主持人王春辰的引導下,論壇圍繞策展人和藝術家的關係問題展開。青年策展人維羅妮卡•瓦倫蒂尼談到,當今社會人們正以不同的方式展示著藝術知識,隨著全球化的發展,藝術世界的各種關係也隨之發生變化。維羅妮卡認為,當我們在談論策展關係時,實際上也在談論展覽實踐活動的策略問題。

獨立策展人郭曉彥女士談到,在全球化的語境下,存在著不同領域的藝術實踐以及批判性討論。對於策展人而言,更重要的是怎樣面對這種全球性的問題討論?如何參與以及介入藝術實踐?以及如何更新藝術的“能動力”,從而實現傳統與現實的接觸?此外,郭曉彥還指出,策展要滲透到當今文化生産的各個角落,在知識生産的構建方面,如何打通學院與社會的關係,是值得思考的另一問題。

青年策展人胡丹潔隨後發言,她認為策展人是一個文化生産者的角色,是藝術生産與社會結構之間的媒介,策展人不是研究作品,而是研究藝術發生的環境,甚至於研究過去、當下與未來之間的語境。另外,胡丹潔還表示作為策展人要懂得尊重藝術家,要把每一次創作當作一種原創性的貢獻,而每一位藝術家的貢獻又共同詮釋了展覽的理念。

主題問題

接續上一話題,主持人王春辰提出:策展的問題不光在於解決問題,策展自身的局限性是否存在?那麼在未來,什麼樣的展覽主題是更具有創造性和更符合策展人的預期的? 策展人維羅妮卡•瓦倫蒂尼表示,作為一名獨立策展人,他每天面對著的是與美術館的合約和具體的實踐問題,所以他每天都在對“當下”進行思考。至於未來,在維羅妮卡看來是不可預測的,她認為“展覽是個實踐,每天都會改變”,而在實踐中,策展人並不是展覽的主角,他只不過是扮演了其中一個角色,而真正的主角卻是藝術家的作品。

文本的問題

談及主題問題,郭曉彥隨之轉向青年策展人胡丹潔拋出提問。胡丹潔在本次CAFAM雙年展的項目名為:《金枝》的密碼—巫術、鬼魂,與面孔的經濟學項目,關於《金枝》這一文本,郭曉彥問到:“參展藝術家的作品是否是在回應《金枝》這一文本所提出的概念?或者,藝術家是否真的閱讀了這一文本?”

胡丹潔回應到,本次展覽所策劃的主題是策展人和藝術家共同面對的一個問題,而不是藝術家用自己的作品去闡釋策展人的理念。而《金枝》這一文本,實際上是在人類學的研究發展中引入了一個“線性”的歷史概念。此外,胡丹潔指出在《金枝》的文本之外仍有許多方面值得去思考,比如説其中包含的人類學的工作方式。《金枝》的作者在一百多年前就採用了一種“網路化”的方式來探討全球化的問題,而本次展覽就是把這一研究方式引入到目前的語境之中,更好地反思在當前語境下的生産方式問題。

隨後,論壇話題又轉向策展教育方面。面對這一問題,郭曉彥認為學院教育該如何培養策展人,這涉及到學院教育怎樣把對社會問題的前沿思考與策展的實踐聯繫起來。胡丹潔則認為,對策展人的培養和對藝術家的培養是一樣的,我們所能教授的只是基本的工作方式,而沒有辦法培養他思考的方式,換句話説就是“天賦是沒有辦法被教出來的”,胡丹潔指出這或許是一個殘忍的話題,而事實上卻也是如此。隨著討論的進行,論壇逐漸進入尾聲,在場嘉賓還與現場觀眾進行了問答交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