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幕現場
2014年2月23日下午,林大藝術中心(北京)迎來了2014年首個大型展覽“不是之是:一次關於‘元繪畫’的個人表述”。此次群展由魯明軍策劃,包括陳彧君、段建宇、龔劍、關音夫、李青、沒頂公司、汪建偉、王茂、楊健、臧坤坤、張慧、趙要等12位藝術家應邀參加了展覽。
策展人魯明軍接受採訪
展覽的主題是“元繪畫”(Meta-painting),是關於繪畫本身的一次嘗試性的探討。不同於以往的是,此次展覽不再將“元繪畫”討論的範疇局限于形式、圖像、媒介、美學等範疇,而是將其延伸到物、裝置、政治、文化、認知等維度。因此,這不是一個畫展,這也是一個畫展。這是一個關於繪畫的繪畫展覽。甚或,它還是一個關於展覽的展覽。
展覽現場
展覽以“不是之是”這樣一個看似矛盾的話語遊戲,探觸“元繪畫”複雜多歧的一面。簡單如:它可能不是抽象,而是裝置,但實際又是抽象;它可能不是寫實,而是觀念繪畫,但實際又是寫實的;它可能不是顏料/物,而是形式,但實際又是顏料/物;它可能不是政治的,而是審美的,但實際又是政治的……本次展覽,就是以類似這種不同角度的個人表述,通過繪畫或非繪畫(有關繪畫的裝置、現成品、行為、圖片等)的方式,在範疇化的定義與“是態論”(Theory of Being)的闡釋之間探觸繪畫內在的張力空間及其主體的彌散感與異質性,它模糊了繪畫與其他話語媒介的邊界,豐富了我們對於繪畫本身以及個體世界的體驗與認知。
展覽現場
策展人魯明軍在接受藝術中國採訪時表示,“繪畫承載的就是繪畫本身的意義,它不應該成為風格、政治、符號等其他外因的傳達介質,也不是簡單依靠媒介和材質來歸類的藝術範疇,它就是視覺認知和視覺思想本身。”雖然本次展覽作品包括裝置、繪畫、手稿等多種表現形式,但藝術家只是在通過不同的形式來傳達他本人對繪畫的理解,因而,這是不同個體藝術家關於“元繪畫”的一次個人表述,它是關於繪畫的繪畫。魯明軍試圖通過本次展覽來打破傳統定義上關於“繪畫”的定義,“繪畫不一定是傳統意義上的拿起筆在紙上畫畫,我強調的是藝術家對藝術的一種共識和不同個體對繪畫的理解與認知。”
展覽現場,策展人魯明軍特意取消了作品標簽,並有意削減對展覽空間的關注,他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將空間和作品以外的資訊讓渡給繪畫本身,引導觀眾關注到最根本的關於“元繪畫”的思考上來。
展覽現場
參展藝術家張慧在談及其創作時指出,作為一個藝術家,作畫、觀察、分析,再畫、觀察、分析,這是一個彼此密切相關又不斷往復的過程,作品就在這種狀態下生長。“以前有太多的因為所以,搞的人找不到頭緒和原點,我覺得藝術就是告訴自己怎麼看這個世界——你的選擇、知識儲備、以及綜合分析和判斷都是作用於眼睛的,我們每個人的眼睛都是被訓練過的,如何看到、如何選擇,都代表了你對世界的一種認知。”
展覽現場
對於本次展覽,張慧認為每個個體藝術家都有個人的表述方式,但他們不是割裂的,他們在共同構建一種視覺認知。“它是一種‘集束’,即一種共構,由共構實際上延伸和述説的是一種畫外的東西。每張畫單獨看都像是一個節點,但是把每個節點連接起來,你會覺得很有意思,它就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結構。”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據悉,本次展覽將持續至4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