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海外

“李山個展—蜘蛛紀”于新加坡當代美術館開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1-23 10:09:46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藝術家淩健、林大藝術中心負責人琳達、馬來西亞收藏家Marcus、藝術家李山、印尼收藏家Suniyata

2014年1月18日,由新加坡MoCA當代美術館主辦、林大藝術中心協辦的“李山個展—蜘蛛紀”在新加坡MoCA當代美術館拉開帷幕。此次展覽也是繼台灣MoCA個展之後,李山的第二個大型個人展覽。

“李山個展—蜘蛛紀”由著名策展人高名潞策展,展出李山從70年代起創作的《擴延》系列中的15幅重要抽象作品。該系列部分作品曾在尤倫斯夫婦收藏展中展出,但從未集體亮相。這些作品分別創作于紐約和上海,但其中部分作品丟失或遭到毀損,因而,此次展覽中李山將其重新整理、繼續創作,終以現在的形式呈現給觀眾。


展覽現場

        李山的這批作品以黑色線條橫縱交織,在畫布上打滿正方形的格子,其後在格子中隨意點點。在被問及其創作構思時,李山表示,“我為什麼要採用這樣的(格子)符號和運用這樣的一個黑顏色?我認為這種符號呢,本身既簡單又含混,既明確又模糊,這本身就有神秘的意味在裏面。那麼黑顏色呢也是這樣的,有人在黑顏色中體會到的是壓抑的東西,恐怖的東西,嚴厲的東西等等,而我呢,在黑顏色當中所體會到的只有神秘。”這種神秘性由兩方面的矛盾因素組成。一個是邏輯性,格子和圓點組成的邏輯;另一個是個人經驗性,這些線和圓點是不規則的、即興完成的,它們具有自我表現性。所以,小宇宙和大宇宙之間在對話,所以,宇宙的微觀和宏觀被一方小紙囊括其中。


開幕現場表演

        李山的《擴延》所表現的生物性,相對西南地區的‘生命之流’繪畫中的生物性,顯得更加‘科學’或者‘理性’一些。比如,我們大概可以把李山的‘圓’和生命細胞看作同物。當然,這個‘科學’性只是能在想像層面上成立。它們其實並不是後來李山所關注的生物基因。這些早期的‘圓’,這些生物因素其實是哲學冥想的産物,它們被設想為宇宙的代言,就象古老東方的天圓地方。生物性於是與天地宇宙的同構。這讓我們聯想到漢代董仲舒的天人感應學説。所以,李山早期繪畫的生物性是哲學和玄學。


展覽現場

李山,1968年畢業于上海戲劇學院。做為中國最重要的當代藝術家之一,曾參與了國內外重要的當代藝術展覽和活動,從早期“85新潮”、“89中國當代藝術展”、“1993年威尼斯雙年展”、“1994年聖保羅雙年展”到近期的“台北當代藝術館”。 其間李山的藝術經過了幾次激進的轉折,從《秩序》到《擴延》,再到《洗腳》,其後1989年他從抽象繪畫轉到通常被指為政治波普風格的《胭脂》系列,1995年從《胭脂》轉為生物藝術的《閱讀》系列繪畫,以及數位人體和昆蟲合成的圖片,他的生物藝術方案已經清晰呈現。縱觀其創作歷程,李山的生物藝術與他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抽象藝術是一個密不可分的集合,生物藝術的核心是生命基因修飾,而李山前期的繪畫的核心也是一種大生命意識,這種生命意識被融合在人文理念之中。

正如著名策展人高名潞説:“在李山早期繪畫中,生物性就已經是藝術表現的形象因素。這説明李山關注生命的基本元素。但是由於這個時期,李山主要想探討生命的神秘性,也就是生命繪畫的玄學因素,因此生物性的物理性因素(或者科學因素)即讓位於繪畫性。在李山早期的《擴延》和《秩序》等系列繪畫作品中,生物因素已經存在。”

據悉,此次展覽將持續到2 月16 日。


擴延06 油色棉布 593x225cm 1975-2012


擴延01 1975-2011


擴延07 油色棉布 245x225cm 1976-2011


擴延


展覽現場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