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余德耀美術館
余德耀美術館將於2014年1月7日在上海舉行落成儀式。美術館創辦人余德耀先生表示,其私人美術館選址于上海,“就是要將世界的目光吸引到上海”。
大機庫變身當代美術館
余德耀美術館由印尼華人收藏家余德耀先生創辦。他的收藏以當代藝術為方向,以收藏的數量龐大、系統化且裝置藝術收藏豐富為特點,在海內外同類私人或機構收藏中處於前列。余先生表示,美術館計劃在2014年5月舉辦開館展。
余德耀美術館坐落于“西岸文化走廊”,東臨濱江的龍騰大道,北依豐谷路,由原龍華機場的大機庫改建而成。總面積9000多平米的建築中,老機庫改建的主展廳就佔了3000多平米,其特有的巨大空間與張揚的結構感,與余先生以裝置為主的藏品相得益彰。
作為黃浦江最後開發的一段濱江區域,“西岸文化走廊”由上海徐匯區政府精心打造,因前不久開幕的“西岸國際建築與當代藝術雙年展”而吸引了全球媒體的目光。從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煥然一新的外灘,到1990年代崛起的陸家嘴,再到當前的嶄露頭角的“西岸”,上海濱江的跳躍式發展濃縮了上海這個國際大都市轉型的軌跡。余先生指出,上海已經定位為國際金融、貿易與航運中心,但要實現這些功能,首先要成為國際文化中心。為此,他幾經輾轉,最終選擇了上海,選擇了西岸,作為其美術館的落腳點。
“綠盒子”銜接白盒子與黃盒子
美術館的改建由日本70後建築師藤本壯介擔綱,他2013年出任全球聞名的英國蛇形畫廊夏季展廳的設計師,並獲得兩年一度的“馬庫斯建築獎”(Marcus Prize for Architecture),因此被中外媒體大量報道。
他在改建中為余先生的美術館創造了全新的“綠盒子”概念:傳統的美術館被稱為“白盒子”,北側輔樓沿用這個概念規劃為架上作品展示區,而老機庫則作為整個建築的主展廳展示余先生收藏的裝置作品;東面濱江戶外空間暗合了目前流行的“黃盒子”概念,他就用一個建築面積達3000平米的玻璃大廳來對接,其間還引入了戶外的綠樹,構成他心目中的市民廣場。“綠盒子”——這個玻璃大廳裏的公共空間,由此成為把美術館這個“白盒子”與西岸的濱江景觀這個“黃盒子”緊密相連的一環。
老機庫令美術館富有視覺衝擊力與歷史的滄桑感,而新建的玻璃大廳則讓其充分體現親和力,二者融為一體,使其成為上海新景觀——西岸的地標式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