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新聞

張衛水墨作品在中國美術館展現“異幻的圖像”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12-04 17:23:07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展覽開幕現場

12月4日,“炫像——張衛水墨藝術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江蘇省南通市副市長朱晉,著名藝術評論家邵大箴、賈方舟,斯洛維尼亞駐華大使瑪麗婭·阿達妮婭,展覽學術主持尚輝,藝術家張衛等出席開幕式。

展覽現場

展覽共展出張衛60幅近期力作,總體反映了張衛在拓展中國畫的水墨語言和視覺經驗方面取得的成果。

  

張衛作品,熒之2,52×52cm,紙本水墨,2012

作為新一代水墨畫家的代表,張衛的作品造型獨特,畫面呈現出一種怪異的味道。展覽的學術主持尚輝將這種怪異的畫面稱之為“虛幻與魔幻的圖像”,這種與眾不同的特點是他對傳統文脈的揚棄,內化後所達成的一種氣象。張衛從木板年畫、門神、皮影等民間藝術以及戲曲人物造型中汲取營養,追求民間藝術造型的稚拙特徵和誇張的戲曲造型的詭異怪誕的表現風格,大膽突破了中國文人畫的審美標準,畫面效果呈現出一種朦朧陰濕的感覺。張衛的作品是對傳統文化的拓展,儘管作品怪異,但表現的對像是中國文學經典人物,因而保持了中國水墨畫的藝術品質。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藝術史論家邵大箴在評價張衛作品的藝術語言和作品風格時説:“張衛相當重視在繪畫中表達一種觀念,或對社會畸形現象進行含蓄的戲㜘和嘲諷,或以“旁觀者”玩世不恭的遊戲方式反映自己內心的感情。他筆下呈現出來的幻覺圖像給人的感覺是信手拈來,未經刻意推敲製作,這種輕鬆的創作方式似出自於他本性的流露,沒有做作的成份,這也使他的作品易於被人接受。這一點與西方一些給人壓迫感的超現實主義繪畫不同。他作品中的形象誇張、變形,以至荒誕、怪異,但相對溫和、雅致,不乏形式美感。他挪用了不少傳統文化元素,對古代壁畫、民間藝術以及強調筆墨情趣的文人畫含情脈脈。表面上,他似乎與傳統文人畫分道揚鑣,例如他用西畫靜物方式來替代傳統文人畫的花鳥蟲魚;又例如,他用塊面交錯的方式穿插不規則的線條組成畫面,故意與文人畫的畫面空間拉開距離,等等。但實際上這也表明,他在尋求新路時重視傳統文人畫的存在,他在避開文人畫的章法和套路時,自覺不自覺地吸收了傳統的筆墨經驗。”

張衛水墨作品


張衛水墨作品
 

生於江蘇海安的張衛,1994畢業于南通師範學院美術系,2002結業于南京藝術學院美術學院中國畫研究生班,2008畢業于蘇州大學藝術學院,獲碩士學位。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蘇省青聯委員、農工黨江蘇省委科教文工作委員會委員、江蘇省國畫院特聘畫家、南通市政協委員、南通書法國畫研究院副院長、二級美術師。被江蘇省文聯評為江蘇省優秀青年國畫家。近年來張衛在中國美術館、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江蘇美術館等舉辦過9次個展,在中外參加過上百次聯展和群展,出版有6本畫冊,其《凝雲》《水墨靜物》《笑傲江湖》《花花世界》《逍遙遊》等系列作品,具有廣泛的影響力,新創作的《歆》《熒》系列也備受關注。

展覽現場

觀眾觀看張衛作品

據悉,本次畫展由中國美術家協會藝術委員會、中國畫學會、江蘇省美術家協會主辦,南通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承辦,將展出至12月15日。

  
學術研討會現場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