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繪畫

趙文元鞍馬畫新作展在中國美術館拉開帷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11-28 11:15:27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畫家趙文元在開幕式中致辭

趙文元是一位以鞍馬畫而著名的軍旅畫家。今天上午,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美術書法研究院、南京軍區政治部宣傳部、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江蘇省文化廳、江蘇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共同主辦的“揚鞭·奮進——趙文元鞍馬畫新作展”在中國美術館拉開帷幕。

趙文元生長于江蘇鎮江,他于1964年入伍,1969年到1987年間先後進入浙江美術學院國畫係、解放軍藝術學院美術系、中央美術學院國畫係學習深造,擅長鞍馬畫題材創作。

本次展覽是趙文元繼2006年在中國美術館首次舉辦個人畫展後的又一次個人展覽,集中展示了畫家46件以“工筆鞍馬”為題材的中國畫作品。這些作品是作者從2007年至2013年的新作中精選出來的。其中涵蓋歷史題材創作《台灣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漢文帝酒逸》《文姬歸漢》和反映祖國各地區少數民族生活的《曬佛節》《一路祝福一路歌》《金秋》《豐收時節》等作品。

這些新作中最吸引觀眾的當屬趙文元創作于2008年的《歷代寶馬圖》。《歷代寶馬圖》長22米,貫穿了2號展廳南面的整面展墻;作者在畫作中描繪了歷代帝王所鍾愛的禦馬,其中包括周穆王的八龍之駿,秦始皇的七匹名馬,漢文帝的九逸,唐太宗的十驥和清乾隆的十駿等等。趙文元選取歷代寶馬作為畫面主題是為了體現各民族在歷史長河裏團結友愛、互相幫助的情誼,也象徵繁榮的中華民族如同神駿寶馬一般縱橫馳騁,奮勇向前。《歷代寶馬圖》裏動靜結合,畫作裏既有無鞍轅馬,也有鞴鞍戰馬。同時,為了表達歷史年輪的轉換和變遷,趙文元選用了不同朝代的工藝美術精品作為背景,在區分朝代轉換的同時豐富了畫面效果;作者還在每匹馬旁繪製了歷代君王的賜名印章,既活躍了畫面視覺,又增加了歷史的真實感。

趙文元表示,自己是在不知不覺中走上了這條畫馬的道路。年青時畫連環畫,經常會遇到馬的形象,特別是在畫工筆連環畫《岳飛傳》時,五十幅作品大都與馬相關,這就不得不逼迫自己去學習和研究馬的骨骼結構和動態,日積月累,自己也在不斷地學習中逐漸變成了畫馬的畫家。

在畫馬的同時,趙文元認真地研究了馬文化的發展史,他對岩畫、泥陶、青銅、漢磚、三彩、絹畫、紙本畫等一切與馬有關的藝術品都進行了認真的琢磨,在追尋藝術發展軌跡和民族審美情趣的同時也對自己的發展方向也更加清晰。趙文元的鞍馬畫沒有預設的條條框框,也沒有門派和風格的限制。他在雕塑、油畫、版畫、攝影、漆畫、民間藝術、工藝美術,甚至是戲劇電影和舞蹈武術之間尋取創作營養,只要是對創作有利,趙文元都會認真地學習和研究,擇其精華運用到自己的畫面中。

雖然趙文元是鞍馬畫家,但在他看來,馬僅僅是自己創作的載體,不能因為畫馬而去畫馬,而是要通過載體來抒發自己的內在情感,只有創作出能夠反映精神內涵和文化修養的作品才是最有價值的。展覽在2、3號展廳呈現給廣大觀眾,時間將持續至12月5日。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