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新聞

“厚土人文——鐘涵藝術展”中國美術館即將開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11-24 01:13:23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新聞發佈會現場

2013年11月23日,由中國美術館、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油畫學會聯合主辦的“厚土人文——鐘涵藝術展”在中國美術館學術報告廳舉行了新聞發佈會。這是80多歲高齡的中央美術學院老教授鐘涵先生生平第一次大規模作品個展,全面和系統地囊括了藝術家不同時期的重要作品、手稿及學術文獻資料。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徐冰出席了新聞發佈會。

展覽現場

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徐冰在新聞發佈會上談及了以鐘涵為代表的一代藝術家在新中國以來的藝壇上,對中國油畫事業和藝術教育事業所起到的關鍵性作用。他們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熾熱的人文情懷在油畫創作、美術研究以及美術教育領域耕耘不輟,留下了諸多獨具特色的藝術作品,並影響了眾多專業學子。

展覽現場

鐘涵的藝術創作鮮明地反映了20世紀後半葉以來中國社會變革大背景下的文化理想,在融合外來藝術、建構中國油畫時代文化精神上具有重要價值,為中國油畫藝術的現代轉型做出了卓越貢獻。展覽展出不同時期作品近三百件,構成鐘涵藝術的宏覽,全面反映其60年來在探索“中國油畫精神”的道路上,作出的關於視覺美學的深度思考與創新實踐。走進展廳,現藏于國家博物館的兩幅油畫《延河邊上》映入眼簾,把觀眾的視線帶向鐘涵的藝術歷程。

展覽現場

本次展覽以“大河上下”、“畫室來鴿”、“人文視像”、“寫生印跡”四大篇章回顧鐘涵60年來的創作之路,也讓觀眾在件件作品中感受油畫藝術的無限魅力。

展覽現場

作為本次展覽最重要的一章,“大河上下”容納了鐘涵創作的革命歷史主題和黃河主題創作,展出重要作品除新舊兩幅《延河邊上》之外,還包括有《東渡黃河》、《密雲》、《飲河者》、《望中猶記,晚潮明處》等,突出展現了鐘涵對時代風雲、對民族精神的關注與表達,體現出老一代藝術家在油畫創作中的家國之思。

展覽現場

第二篇章的“畫室來鴿”一詞,引自鐘涵一幅油畫的標題和一本文集的書名。這一部分作品主要是鐘涵通過研究歐洲油畫的“室內畫派”,創作的一批表現知識分子在工作環境中的作品。從《雕塑家》、《雨天的畫室來鴿》,到《吾家大夫著書圖》、《暖冬》以及《斗室光瀑》,連貫的創作思路與激情,在油畫技法上體現出了“室內油畫”的表現特色與語言演繹,在作品內涵上突出了知識分子的精神形象。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第三篇章“人文視像”,著重展示《碑林》、《后土輕羽》、《白鶴梁》、《塵暴域之履涉》、《秋水篇(泰山經石峪)》等蘊含人文哲思的作品。這些作品作為畫家晚年的精神昇華,在創作觀念中以古代碑刻文字入畫,將中國書法的文化歷史象徵與大自然的景象相結合,展示出“蒼涼中的執著”的意味,傳達出藝術家對天、人、史、哲等觀念性的思考;在創作手法上,又融合了油畫、岩彩、壁畫等多種藝術手段和材料,呈現出在不脫離油畫語言的前提下做出的試驗性創作。

展覽現場

第四篇章“鄉土小品”以大量素描、速寫和油畫寫生引人入勝,記錄了畫家對生活光色的捕捉。整個展覽從寫生到創作,從主題性的大場景敘事到真實的生活情態,使觀眾在歷史的沉雄與人文的思辨之間,發現生活的意趣和藝術的率真,感受到鐘涵深刻的文化思考與藝術創新的圖景世界。

展覽現場

展覽舉辦之際,鐘涵將10件/套代表性作品捐贈給中國美術館,其中包括《激流與石工》、《雕塑家》和《塵暴域之履涉》等。這些作品及其畫稿將和原館藏6件作品一併,構成中國美術館藏鐘涵作品的一個較為完整的藝術序列。展覽同期還將舉行“厚土人文——鐘涵藝術研討會”。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