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新聞

從北京798與西安紡織城:藝術區的改造演變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10-24 16:18:45 | 文章來源: 上海證券報

縱觀全球,當代藝術正面臨著走下坡路的嚴峻問題。西方重要的藝術區現狀不容樂觀:紐約蘇荷區、法國的左岸都遭遇人去樓空、經營慘澹的困局。與之相對的,卻是中國眾多藝術區如雨後春筍般的興起與壯大。

談及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史,藝術區的興衰變遷,或許是一個無法回避的話題——藝術産業區的變遷,甚至牽動著地方藝術市場乃至中國當代藝術的敏感神經。近年來,中國以798藝術區為代表的方興未艾的藝術産業區,也面臨著租金飛速上漲的問題,出現了藝術交易行業中“拍賣行替代畫廊”的現象。藝術家工作室、傳統畫廊紛紛逃離藝術區的現狀正考驗著中國藝術區未來的發展之路。

中國藝術區的未來在哪?我們將嘗試找尋的答案。

目前,國內發展成熟的藝術區一般都經歷了從自發鬆散的“藝術群落”到具有一定品牌活力的“藝術區”,再到“創意産業/文化産業園區”的發展歷程。政府介入藝術區的規劃和管理,往往也是目前國內藝術區發展成熟的主要模式。然而,近些年,各地方因藝術區的改造所引發的矛盾問題也逐漸凸顯出來。

藝術區的可持續發展,往往需要決策者、管理者、經營者三者的共同努力,不斷協調各方利益關係,合理利用自身的特色和優勢,與文化創意産業接軌,最終形成可持續發展的産業鏈。

位於798藝術區的畫廊



商業化,促進藝術區的演變

從紐約的蘇活區(SoHo)到倫敦的費茲洛維亞藝術區(the Fitzrovia area),再到北京的798,藝術區從單純的“藝術群落”演變為商業化藝術區域似乎成了必然的宿命。儘管,最初來到這裡的藝術家們大多渴望著遠離浮華迷幻的都市中心,能夠以低廉的房租獲得自由、寬闊的創作空間。然而,當他們開始不斷聚集甚至“成群結夥”地將一座座接近廢墟的建築物變成別具一格的人文景觀的時候,引來的不僅是的藝術觀光客,還有眼光獨到的藝術商人。而後者,往往是將“藝術區”變為“文化商業區”的推手。

從廢舊工廠到藝術區,從首批藝術機構和藝術家工作室入駐,到2003年以後持續兩年的拆遷危機,再到2008年的市場蕭條,如今的798挺過十余載的風雨飄搖之後,終於建成了國內首屈一指的“文化創意産業園區”的成熟模型。

根據策展人、藝術理論家呂澎回憶:2000年,時任中央美術學院雕塑係副主任的隋建國和美院同事于凡在當時的國營706廠(現為北京798藝術區一部分)租用了一個80平方米的工作室。同年12月,由原來700、706、707、718、797、798代號的國營工廠重組為北京七星華電科技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將大量閒置、破舊不堪的廠房對外出租。此時,文化名人洪晃,小説家、音樂家劉索拉,《新潮》雜誌團隊等文化創作者先後進駐該區域。2002 年2月,美國人羅伯特(Robert Bernell)租下了120平方米的回民食堂開始創辦國內第一家專營現代藝術圖書的書店——Timezone 8(東八時區)。同年3月,剛從日本回國的藝術家黃銳租用了一個大車間,並很快將日本東京畫廊引進到自己工作室旁邊的一個400平方米的車間,成立了 B.T.A.P.“東京藝術工程”,使之成為最早入駐798的畫廊機構。

此後,這裡寬敞的空間和低廉的租金,在緊接著的短短六個月裏,吸引了一大批藝術家、藝術機構紛紛入駐。到了2002年底,在798的藝術及商業機構已有40多個,藝術家工作室超過30個。

“開始接觸的對象都是搞工業或者搞高科技的,當時798大部分還有工廠在生産,部分閒置的廠房可以出租給外人,因為798這個國營的老廠到後來財力不支,所以墻面也沒修了,顯得破破爛爛,只要給錢就可以出租,當時裏面還有做小買賣的。”原七星集團物業公司員工何小明告訴本報記者。作為798早期發展中的至關重要的人物,在2001年7月,七星集團組建之初,何小明便擔任了負責廠房出租的重任。

十多年前,中國當代藝術尚屬於社會的邊緣,甚至在最早入駐藝術家們的記憶中,當時的七星集團還特別囑咐不能出租給“文化人”。也正是這一“特別囑咐”,讓何小明的角色變得重要起來,或許正是他內心對藝術的熱愛和偏好,從某種程度上決定了798後來的方向。何小明本身喜好攝影,而在當時看到藝術家能將798破爛的廠房裝修得極具“藝術氣息”後,更加堅定了他的偏向。

“當時798還很破爛,房租是六七毛一平方,往城裏租的是1塊多,但是往東壩那邊去才兩毛,所以當時798的房租並無優勢,但是水電充足,我就想我們以服務好為條件,我當時根本不知道這房子的建築是什麼所謂的包豪斯建築,真正有所了解還是在接觸到這些藝術家後。”何小明回憶道。

此後,隨著大批的藝術家工作室、畫廊、藝術機構、商業機構的入駐,一方面促進了藝術區的品牌效應進一步提升,另一方面,也讓藝術區從藝術家們聚會、展示和交流的場所,逐漸成為了藝術品展示和交易的場所。與此同時,廠房租賃的火熱也打破了原有的供需關係,798藝術區的地價也隨之上漲。如今,798已由當年的0.6元/平方米/天,上漲到如今的7、8元/平方米/天。十年十多倍的租金上漲,已經讓大部分原本想以便宜的價格享受寬闊創作空間的藝術家被迫搬走,留下的則主要是畫廊、藝術機構,以及一些餐飲娛樂、時尚休閒、藝術品和旅遊品商店。這讓798藝術區變成了以當代文化符號為特徵的時尚旅遊區,成為海外版中國旅遊地圖中最重要的旅遊目的地之一。

“最終結果總有些矛盾,就是説當藝術或者是文化資源抽走的時候,這個地方變成僅僅是一個賣場,而這個賣場又賣的是文化、藝術。因為文化、藝術帶動起來了這個地方的知名度,最後文化和藝術被擠掉以後只有兩敗俱傷,什麼都沒有落下。”批評家、策展人楊衛對記者感嘆道。從北京圓明園畫家村到宋莊,二十年來,他親歷著藝術區的滄桑蛻變,不由感慨萬千。對於他來説,藝術區應當成為承載城市文化記憶的風景,而不是充滿商業味的文化地標。

1   2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