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新聞

上海博物館引入社會資本 “交龍紋鑑”修復提速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3-23 15:03:51 | 文章來源: 人民網

  修復交龍紋鑑需要拼接89塊青銅殘片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文物浩如煙海,但在歲月流轉中,能保持完整且精美者數量有限。歷史遺珠有待我們拂去蒙塵,修復原貌。然而,文物修複數量大,難度高,修復工作不以成本和收益計,單靠政府財政,難免有獨木難支的無奈。

上海博物館在對交龍紋鑑進行修復中,首次嘗試引入社會資本,效果立現:購買先進設備,修復速度加快,16年的期待將於今年完成。上博的嘗試,或許可以為那些備受資金困擾的博物館帶來發展新思路。

技術難題無法解決,16年修復時斷時續

上海博物館20日宣佈,青銅器交龍紋鑑有望於今年年底完成修復,在上海博物館60週年館慶之年以完整面貌呈現——這將是上博引入社會資本助力文物修復的首個成果。

上博館長陳燮君介紹,青銅鑑出現于春秋中期至戰國中期,多用於儲水、儲冰或洗澡。20世紀90年代,上博原館長馬承源從香港購回此件青銅鑑,因為沒發現銘文,上博專家們便以其獨特的交龍紋紋飾加以命名。交龍紋鑑入藏上博已有16年。16年間,修復工作一直在斷斷續續地展開。

上博青銅器修復組組長張光敏1996年即接手交龍紋鑑的修復工作,他介紹,該器物疑似盜墓者從山西盜得,之後輾轉流入香港市場。其形制之大,器壁之薄,破碎之嚴重,缺損面積之大,是上海博物館建館以來修復難度最高的一件:“修復這件青銅鑑的工作包含了青銅修復技術的全過程,這是很少見的。而且,因為它很薄,要把平均厚度僅1.5毫米的89片青銅器殘片拼接完整,最薄處才1毫米,因此每一步工作都很有挑戰。”

“遇到難以解決的技術困難,就寧可擱置起來,等考慮成熟了再繼續修復,絕不敢冒冒失失去拿文物做試驗品。”張光敏強調。

企業提供資金,但不介入具體修復

今年,交龍紋鑑的修復工程進入關鍵階段,美資銀行美銀美林向上博注入了一筆資金,專門用於青銅交龍紋鑑的修復。

“這筆資助使我們有更多的經費用於購買修復過程中需要用到的設備和器具,在得到資助之後,修復進程加速了。”陳燮君介紹。得益於資助,上博引進了價值數萬元的日本産切割刀與超聲波雕刻刀,前者用以替代以前的手工切割,後者則用來在青銅器配缺的鑄銅件上雕刻花紋,雕刻準確性將提高。

“資助上博的修復項目屬於美銀美林2012年全球藝術保護項目的一部分。” 美銀美林中國首席運營官黃健説,“在美國總部的評審會負責審定資助項目,我們提供資金。至於具體怎麼修復,多長時間,怎麼做,都是他們的專業問題,我們不會介入。”而提供資金的多寡,則根據不同項目的申報情況予以區別。

黃健向記者介紹,國外的博物館系統,作為社會公共服務機構,與民間資本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法國巴黎盧浮宮館藏三寶之一、勝利女神雕像在去年就曾依靠企業資本贊助完成了其保護項目。

雖然中國的國有博物館早已開始嘗試引進社會資本辦展,但是大型國有博物館對館藏文物的修復工作也引入社會資本,尚屬“春鴨試水”。黃健稱,美銀美林在很多國家有類似的文化支援項目,相較而言,中國類似的合作仍居於起步階段。“相關主管部門跟我們説過,這種情況以前並沒有先例可循。”

黃健説,“其實我都很驚訝我們的項目居然能開展得那麼順利。我從一開始就能感受到博物館等方面的支援。事實上,他們也願意嘗試這樣一個模式,先試試,或許會吸引更多的企業來參與。”

待修文物深居庫房,期待社會資金支援

陳燮君強調,上博一路走來,得到了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援,“我們不會去主動要求,但企業或個人一直以來都有對上博進行贊助、捐贈。全國文博界裏,上博的捐贈文物是最多的,佔藏品的1/10。”上博的一些著名藏品,如大克鼎,就來自民間捐贈。曾在拍賣會上創下天價的雍正官窯粉彩蝠桃橄欖瓶,也已由香港張永珍女士捐贈給上博。

但引入社會資本資助單件文物的修復,對上博而言的確是首次。“此前,我們的文物修復完全依賴地方財政支援,現在有了社會資本這項選擇,文物修復的支援渠道無疑更多了。”陳燮君表示。

“我們做文物修復的,無法估量到底要花費多少,也不存在盈利的問題。”張光敏説,上博之所以引入社會資本支援文物修復,更多的意義在於引領。

“我們希望能夠通過這次合作模式的探索,促動社會方方面面都來支援文博事業。”張光敏透露,據他所知,現在我國不少中小型博物館,由於資金不到位,待修復的青銅器都只能深居庫房。

“這個理念和方式很重要,希望通過我們的實踐,有更多的企業受到啟發,有更多的力量來幫助博物館修復文物,將更多的文物陳列到觀眾面前。”張光敏説。

“我相信這是個好的開端。我也相信,隨著改革開放過程中我國企業的不斷發展成熟,我們今天的嘗試,能夠進一步引領全社會支援博物館事業的發展。”陳燮君説,只要有機會,上博會持續支援類似合作模式。

除了上海博物館外,目前,北京首都博物館也在同一項目的資助下,啟動了館藏清乾隆官刻《大藏經》木刻版的保護和修復工作,預計需要8到10年完成。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