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新聞

中國佛教考古重大發現 數千佛像極具藝術價值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3-20 12:36:36 | 文章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19日下午在北京宣佈,2012龍年春節期間,該所與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聯合組成的鄴城考古隊,在河北省臨漳縣鄴城遺址東部北吳莊搶救發掘了一處佛教造像埋藏坑遺跡,共出土編號佛教造像2895件(塊),未編號造像碎片有78個自封袋達數千件。

此次發掘出土佛教造像數量眾多,根據發掘過程中的粗略統計,有題記的超過百件,絕大多數是漢白玉造像,少數為青石造像。根據造像特徵、題記年代等初步判斷,這批佛教造像時代主要是東魏北齊時期,另有個別北魏時期青石造像,亦見到個別唐代風格造像。

中國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員、鄴城考古隊隊長朱岩石博士説,鄴城遺址北吳莊佛教造像的考古發現與發掘,是目前所知新中國成立以來出土遺物數量最多的佛教造像埋藏坑,也是中國佛教考古最重要的收穫之一,其出土佛教造像具有重大的學術、藝術和歷史價值:

一是埋藏坑位於鄴南城外郭城區內,其地層堆積、打破關係明確,造像時代特徵顯著,為今後研究東魏北齊鄴城的都城制度、外郭城範圍、東郭城區時代沿革,以及中國古代歷史上滅佛運動和佛像痤埋制度等都提供了重要線索。

二是編號佛教造像數量達2800多件(塊),其位置清晰準確,層位關係均有科學記錄。

三是出土佛教造像工藝精湛、造型精美、類型多樣、題材豐富。多數為背屏式造像,另有部分單體圓雕的佛和菩薩像;題材包括釋迦像、阿彌陀像、彌勒像、釋迦多寶像、思惟太子像、觀音像、雙菩薩像等;多數造像保存有較好的彩繪和貼金痕跡。這些都充分顯示北朝晚期鄴城作為北方地區佛學中心和文化藝術中心的歷史地位。

四是這批佛教造像時代跨越北魏、東魏、北齊和唐代,北魏晚期、東魏、北齊、唐代各時期紀年明確,時代前後銜接,為研究北朝晚期至隋唐時期鄴城地區佛教造像的類型和題材提供了可靠的標本。

朱岩石表示,北吳莊佛教造像埋藏坑的田野發掘工作雖已初步完成,但是該區域的考古工作還有待進一步展開,特別是埋藏坑與具體遺跡或古代寺院遺址是否有關係、該遺跡對東魏北齊鄴南城外郭城的探尋能夠提供怎樣的線索等,均需要下一步探討。目前,鄴城考古隊最緊迫的工作是如何科學、全面地保護和整理這批珍貴文物。

據悉,由於出土佛教造像表面的色彩保護、金箔裝飾加固、碎塊拼接綴合等工作非常艱巨,中國社科院考古所文化遺産保護中心正在針對這批文物的特性,制訂詳細保護方案。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