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新聞

2.2億漢代玉凳被質疑真偽 現國內拍賣行業亂象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1-29 14:13:06 | 文章來源: 法制晚報

專家質疑

南京林大教授:不符當時禮制

南京林業大學教授邵曉峰對古代傢具有深入研究,並就凳子的起源問題撰寫過論文。邵教授非常肯定地告訴記者,“漢代不可能有這樣的梳妝檯和凳子”。

按照拍賣公司的説明,“漢代玉凳”為45×45×32cm。邵教授解釋説,在中國傢具發展史上,漢代人的起居方式為“低坐”,即以席地而坐為主,以席、幾、床、榻為主要的生活器具。“這種凳子屬於‘高坐’,當時根本派不上用場。這和當時的禮制與貴族文化的特點有關。”

他告訴記者,這個玩藝兒很有可能是倣清代宮廷傢具。

湖北民院教授:凳子還沒出現

湖北民族學院歷史系教授黃清敏則從史學角度論述了漢代為什麼不可能有凳子——

漢代,人們以跪坐為合乎禮節的坐姿,還形成了一整套以跪坐坐姿為基礎的禮儀制度。臀部坐著,雙膝在身前屈起,足底著地的現代坐姿,古代時叫“箕踞”,被認為極其不禮貌。相傳魏晉名士嵇康因為見權臣鐘會時“箕踞而坐”,結果鐘會大怒,在司馬昭面前打小報告,讓嵇康丟了命。西晉之後,中國進入南北朝的亂世時期,胡人大舉進入中原,胡人文化對傳統漢文化造成劇烈衝擊,包括坐姿等傳統禮儀。所以,南北朝之後的隋唐,胡床才開始普及,最終出現了凳子和椅子。

服裝設計師:開襠褲怎能“高坐”

一位不願具名的服裝設計師從服飾的流變詮釋了漢代為何不會有凳子。她告訴記者,中國古時,褲子只有褲筒沒有褲襠。漢代連襠褲從西域傳入,但除士兵和勞工出於方便穿它外,上等人只穿“開襠褲”,“高坐”非常不雅。之後隨著胡漢文化的交融,隋唐時期連襠褲開始普及,椅凳這才有了“坐”的可能。

拍賣公司

不保證拍賣品是真的

這套“古玉傢具”到底是珍品還是贗品?記者採訪到北京中嘉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建軍。

黃建軍表示,他已經知道網民的非議,“每個人都有權發表自己的意見,我們只能保持沉默。沒有必要跟他們爭,因為爭來爭去也沒有説理的地方。”黃建軍説,中嘉拍賣公司有四位老專家做顧問,包括故宮博物院的專家。

他表示:“拍賣公司只是仲介機構,不保證拍賣品百分之百是真的。”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