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新聞

北京將年投100億支援文化産業發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2-27 09:17:27 | 文章來源: 北青網

剛剛落幕的中共北京市委十屆十次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北京市委關於發揮文化中心作用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都的意見》 (以下簡稱《意見》)。

這份從啟動到完成耗時7個多月的《意見》,明確指出了北京未來的發展目標:到2020年,把首都建設成為在國內發揮示範帶動作用、在國際上具有重大影響力的著名文化中心城市,成為全國文化精品創作中心、文化創意培育中心、文化人才集聚教育中心、文化要素配置中心、文化資訊傳播中心、文化交流展示中心,發揮好首都文化中心的表率引領作用、輻射帶動作用、提升驅動作用、橋梁紐帶作用、薈萃集聚作用。同時,《意見》還提出了實現以上目標的路徑——圍繞著文化建設即將實施的“九大工程”。

文化精品工程——

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糧

看點:設專門機構負責文化精品工程

摘錄

▇成立北京市文化精品工程辦公室,設立文化藝術發展基金和首都文化貢獻獎,創作更多無愧於歷史、無愧於人民、無愧於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

▇建立健全文化産品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加大優秀文化産品推廣力度。

▇結合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集中推出一批原創、當代、北京的精品力作。

▇建設高水準文藝理論和評論員隊伍,倡導主流價值取向,堅決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風。

▇建設首都智庫,成立戰略聯盟,整合研究力量,推進學科體系、學術觀點、科研方法創新。加強哲學社會科學資訊化建設。

▇鞏固壯大黨報黨刊、電臺電視臺等主流輿論陣地,整合都市類媒體、網路媒體等宣傳資源,努力構建首都輿論引導新格局。

▇抓好熱點難點問題、重大突發事件的引導,完善新聞發佈制度,健全應急報道和輿論引導機制,提高實效性,增加透明度。

▇著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品牌,重點辦好北京國際音樂節、北京國際戲劇·舞蹈演出季、“相約北京”聯歡活動、北京中國廣告節、北京國際圖書節、北京國際攝影節、北京國際青年戲劇節、青年京劇演員北京擂臺邀請賽、北京國際書畫雙年展、北京國際芭蕾舞比賽、尋找北京最美麗的鄉村等活動。

解讀

實施文化精品工程,要著重從四個方面入手:

一是創新文化産品生産機制,機制創新激發創作活力;

二是充分發揮哲學社會科學作用,深入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實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普及計劃;

三是加強和改進新聞輿論工作,輿論導向正確是黨和人民之福,輿論導向錯誤是黨和人民之禍;

四是抓好一批品牌文化活動,如北京國際音樂節、北京國際戲劇·舞蹈演出季等。

文化惠民工程——率先建成

城鄉均衡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看點:科技館、紀念館等免費開放

摘錄

▇推進國家美術館新館、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國學中心等重點項目建設,打造北京博物館中心區。

▇發揮好國家級文化場館的功能,支援國家音樂博物館、中國出版博物館等文化設施建設,積極爭取新的國家級文化設施落戶北京。

▇在天橋和天壇地區集中規劃建設首都核心演藝區,打造亞洲演藝中心,展示全國優秀劇目,匯聚世界藝術精品。

▇推動完成奧運博物館、北京文化藝術活動中心、北京國際戲劇中心、首都圖書館二期、北京兒童文化藝術中心、北京歌舞劇院劇場、北京美術館、首都交響音樂廳、北方崑曲藝術中心等一批市級和區縣級文化設施建設。

▇推進公共文化設施向城南地區、城鄉結合部、重點新城、新建大型社區及農村地區傾斜,優先安排涉及基層和農村群眾切身利益的文化項目。

▇加大對城鄉公園、文化廣場和各類公共場所的投入。提高廣播電視戶戶通、文化資訊資源共用、農村電影放映、益民書屋等服務水準。

▇在北京歷史文化特色街區建立博物館、民俗館、文化中心等社區文化設施。推進文化館、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科技館、紀念館、工人文化宮、青少年宮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並向全社會免費開放。

▇豐富流動人口的文化生活,建立政府主導、企業共建、社會參與的文化工作機制,切實保障來京務工人員、困難群體的基本文化權益。

解讀

基於首都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良好基礎,《意見》提出了在全國率先建成城鄉均衡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目標。為實現這一目標,要加快首都標誌性文化設施建設,加強公共文化設施建設以及完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

具體來説,一是加快首都標誌性文化設施建設,二是加強公共文化設施建設,三是完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

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利用工程——

彰顯古都文化魅力

看點:名城地區嚴控新建重大項目

摘錄

▇積極推進中軸線申遺工作,重點抓好南北中軸線、朝阜大街“一軸一線”建設。

▇嚴格控制名城地區新建重大項目。

▇恢復永定門甕城和外城東、西角樓及內城西南角樓等名城建築,整治鐘鼓樓周邊環境、再現晨鐘暮鼓的歷史景觀。

▇加強重大文化遺産的保護利用和復建。加強優秀近現代建築和重要工業遺産的保護利用。

▇保護北京傳統地名。打造一批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名街。挖掘城鄉傳統文化遺産,發展特色鄉村(街區)民俗文化。

▇鼓勵和支援社會力量參與舊城保護和老字號、名人故居、衚同、四合院、會館、歷史宗教建築等的修繕保護與合理利用。

▇推進皇城文化、宣南文化、運河文化等的挖掘利用,對前門地區傳統商業店舖進行有機更新,提升琉璃廠、大柵欄等傳統商業文化街區功能,推動形成國家級老字號聚集區。

▇恢復一批北京老字號演出場所的功能。

解讀

實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和利用工程,要切實加強歷史文化遺産保護,加強重大文化遺産的利用和復建。充分展示古都文化價值和內涵,在保護“物”的同時,強化對“文”的保護、挖掘和利用。開發利用好歷史文化資源,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挖掘傳承和利用。

文化創新工程——

激發體制機制活力

看點:設專項資金每年投入100億元

摘錄

▇按照管人管事管資産管導向相結合的要求,組建國有文化資産監督管理機構,統籌規劃和實施文化改革發展相關工作,負責文化投資、資本運作、國有文化企事業單位資産管理及文化創意産業園區、重大文化項目、重點文化工程的規劃立項和組織實施。

▇成立全市重大文化項目推進辦公室,健全區縣文化建設協調機制,搭建工作平臺,促進資訊共用、人才交流。

▇設立北京版權保護基金,完善數字版權保護平臺等,大力推進“正版工程”、“遠航工程”、“護航工程”、“科技維權工程”。

▇建立北京文化發展專項資金,在整合資源的基礎上,每年統籌資金100億元,用於支援首都文化發展。

▇積極穩妥推進一般性國有文藝院團和非時政類報刊出版單位轉企改制。

▇鼓勵名家領辦文藝院團。

解讀

實施創新文化工程,首先要創新文化管理體制,加強頂層設計,成立國有文化資産監督管理機構,建立首都文化資源創新中心平臺。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