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新聞

目前博物館館藏文物腐蝕 每年數億計觸目驚心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1-18 10:27:08 | 文章來源: 齊魯網

16日上午,在濟南出席“博物館免費開放與公民文化權益”亞太地區館長高層論壇的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面對在座的亞太各國文博界嘉賓,在主題演講中絲毫不避諱國內博物館界存在的種種問題。

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透露説,“日前進行的藏品腐蝕調查令人觸目驚心,(館藏文物)每年損失數以億計。”

談安全:館藏文物腐蝕每年“數以億計”

7月底,故宮博物館一件國家一級品宋代哥窯瓷器不慎被摔壞,引發了社會對博物館館藏藏品保護的極大關注。

16日,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面對在座的國際同行,主動提到了館藏文物的保護難題,言辭坦誠。

“博物館是珍貴文物最密集的匯集地,然而社會和自然環境的變化,使文物藏品遭受自然和人為損壞的威脅不斷增加,應引起博物館界的廣泛關注。”單霽翔説,“其中,博物館文物藏品家底不清、保管環境品質不佳、安全保護狀況不利、保護管理水準不高等問題,成為了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我們做過一次博物館藏品腐蝕調查,觸目驚心!”單霽翔説,“從那以後我一直在想,我們博物館裏邊一件瓷器、一件銅器,因為操作不慎受到損傷痛心疾首;但實際上,博物館那些有機物的腐蝕,那些銅器鐵器的腐蝕、生銹,每年造成的損失,數以億計。”

“我們怎麼辦?我們沒有責任麼?這些現代化的博物館建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使文物的家得到改善。對博物館的安全,應該永遠作為加強博物館管理工作的主題。”單霽翔這樣總結。

提質疑:博物館數量每天在增加一座?

單霽翔指出,近年來,我國博物館建設高潮疊起,博物館數量也在日益增多,文博事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2011年的數據,令這位主管官員感到有些“奇怪”。

“一個奇怪的現象是,我們今年年初公佈的博物館數量是3020座,到了年底,出現了一個新的數字,統計結果3415座。”單霽翔説,“也就在這一年,博物館數量增加了近400座,也就是説每一天就一座新的博物館對外開放。”

單霽翔提出質疑,“這是真的麼?還是有什麼因素?這個我們正在分析。”

單霽翔同樣承認,數量背後體現的是博物館的高速增長,“在年初的報告中,我們説三天有一座博物館,今年我們不敢説我們一天就有一座博物館,但是這種速度是驚人的。”

2010年底,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自1905年張謇創辦中國第一個博物館至今,中國的博物館以每年100個以上的速度增長,也就是説每3天就會有一個新的博物館在中國誕生,這在世界博物館發展史上是罕見的。”

談建設:要讓博物館成為城市的靈魂

近年來,博物館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數量增多、種類、豐富,基礎設施也有了極大的改善;另一方面,不理性的“博物館熱”也在持續升溫。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文物研究所所長張廷皓人為,“新建、改建博物館的熱潮中,由於缺乏整體發展規劃和標準,出現了互相攀比、貪大求洋、重復建設和盲目建設的現象,重建築輕功能、重設施輕管理的問題也普遍存在,嚴重阻礙了博物館各方面功能的有效發揮。”

單霽翔認為,博物館事業的發展不僅僅體現在數量上,能把一個博物館運營好、讓它真正成為一座城市的靈魂才是目的。

“目前,中國各地博物館建設高潮疊起,極大地改善了博物館的基礎設施條件。但是不可否認,在"博物館熱"中,存在著重數量增長,輕品質提升的傾向,包括重施工營造,輕使用要求;重建設速度、輕功能保障;重新奇造型、輕地方特色;重硬體投入,輕管理支撐等方面問題,嚴重影響博物館社會作用的有效發揮。”

“一些博物館在陳列展覽設計施工中,一味求新求洋,"大手筆"、"大製作"、"高投入",結果是高成本、低品質。”

單霽翔認為,“博物館建築應該具備獨特的文化意義,蘊含鮮明的文化主題,闡述城市豐富的文化理想,通過不同時代建築語言的合理利用,創造出各具特色的文化空間,形成優美的城市景觀,使之感染每一位來訪者的心靈,成為長存於世的經典,實現博物館建築回歸文化理想、回歸歷史責任、回滾永恒價值、回歸本質特徵。”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