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新聞

網論:藝術宮之大在於以全球眼光大氣立館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1-17 13:59:07 | 文章來源: 新民網

媒體披露,南京路上的上海美術館將在明年國慶期間落戶世博中國館,該館也將轉變為中華藝術宮,逾16萬平方米的建築體量已接近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法國奧賽博物館、英國泰特美術館等國際著名藝術博物館的水準。而原世博會城市未來館則將改建為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暫定名)。

上海正向後工業城市轉型,無論是文化創意産業的發展還是培育金融中心城市所需要的人文素養,都迫切需要上海在文化領域拿出大手筆來。將世博中國館等標誌性場館拿出來建設藝術展館而不是開個馬上可以收場租費的SHOPPING-MALL,確實體現了上海決策層的高瞻遠矚。

當然,要建設國際一流的藝術場館,絕不僅僅是硬體建設上的一步到位,更需要上海的藝術場館在日常管理中也同樣具備與國際接軌的思維和理念,以世博的全球眼光和大氣來立館興館,使寶貴的公共場館資源真正成為藝術的聖殿、市民的心靈家園。

據媒體透露,兩大新館布展後,上海的藝術博物館將由上海博物館展示古代藝術,中華藝術宮展示近現代藝術,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展示當代藝術。其中,中華藝術宮最重要的展示項目是“海上升明月——中國近現代美術的起源”,將完整展示上海以及中國近現代美術史脈絡。

和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收藏的330萬件藝術品相比,上海美術館原有的收藏僅為3萬件,且主要為20世紀起中國美術發展進程各階段的名家作品。選擇“中國近現代美術的起源”這一主題作為中華藝術宮布展主線確實獨具匠心,既突出了上海在中國美術史上獨特的“中西融合”作用,也能最大程度發揮現有藏品的作用。

但要充分闡釋起源於上海的這場中國近現代美術巨變,同樣需要充分尊重藝術本身的客觀規律,打破地域、時間的界限,讓觀展者能在同一個展館裏看到傳統中國美術作品與歐美藝術作品對這些名家的影響、流變。讓觀展者真正體悟到大師們真正的獨到之處和功力。這也是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英國泰特美術館等國際著名藝術博物館通行的布展理念。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就曾將黃庭堅、米芾、李公麟、趙孟頫、董其昌、傅山、米萬鐘、倪瓚等古代藝術家的作品和上海當代書畫家作品放在一起展出,以體現中國水墨畫的流變,英國泰特美術館也曾將當代抽象畫作與法國畫家莫奈的睡蓮共同展現,讓觀眾體悟抽象畫的源頭。

上海的藝術展館佈局同樣可以既有區別分工,更有深度合作。尤其在體量最大的中華藝術宮裏,不妨充分利用展館條件,將傳統藝術、當代藝術與近現代藝術大師的作品同場展示、交相輝映,既免去觀展者來回奔波之苦,更欣賞到藝術跨時空、跨文化流變的波瀾壯闊。

另一方面,上海藝術展館同樣可以借鑒海外一流展館的館藏思路,從當代藝術載體變化的客觀規律出發,放開藝術展品收藏和展示門類、激勵中國當代藝術發展。

傳統的藝術載體是豪門巨富裝點宮殿、廟堂的畫作、雕塑。而當代藝術載體早已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一件T恤、一瓶可樂都可以成為藝術的承載物。紐約大都會展品中,就精心收藏了多達1.5萬件民間服飾,這些來自五大洲不同民族不同時代的民間服裝啟發了無數服裝設計師的靈感,也保存了來自民間的獨特視覺藝術形態。法國蓬皮杜中心同樣也把各種新型工業産品列為自身的收藏,包括建築、公用設備以及與人們日常生活有關的工業産品和新發明都被列為該中心的收藏品範圍,上百幅精心繪製的工業製品圖片同樣啟發著一代代法國設計師。

據媒體透露,中國館內會動的多媒體《清明上河圖》,將保留在未來的中華藝術宮內,事實上,IT技術本身早已營造出人類生活的第四維空間,也誕生了無數線上線下的的藝術作品,同樣需要有一個全球級的藝術殿堂來集納它,希望中華藝術宮能從《清明上河圖》起步,成為收藏全球民間IT藝術作品的有心人,成為緊貼時代的中國當代藝術發展領路人。

此外,上海還須從公共服務角度深化藝術宮服務功能,吸引更多市民來此提高文化修養。

上海美術雙年展曾吸引到27萬人次的參觀量。而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年參觀人數則高達500萬人次。是紐約最熱門的旅遊景點和市民活動場館之一。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成功既是藝術品集藏的成功,更是牢牢定位於公共服務的成功。正是從公共服務這一獨到視角出發,該館才能始終將不同人群的需要列為辦館優先考慮的問題,並從滿足公眾需要出發,不斷改進服務、開拓資源。既有收藏29萬張幻燈片的幻燈圖書館,也有與全球各地私人收藏家暢通交流的外部資源網。可以隨時應需要組織最具創意的聯展。

據媒體透露,中華藝術宮也將利用館內的教育服務設施,推動文化藝術的普及。希望這樣的承諾背後也有與上海現有圖書資源網路的合作、與全球私人收藏家群體的合作,使有限的展館擁有海量的資訊與資源。(新民網評論員)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