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當代藝術家張國龍上海美術館“觀天悟道”(圖)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8-02 13:40:03 | 文章來源: 寶藏網

展廳內展示作品

由北京鑄造美術館、台灣現代畫廊主辦,巴威爾藝術基金贊助的“觀天悟道——張國龍藝術巡展”,于2011年7月30日—— 8月9日在上海美術館一層、二層,1-6號廳展出。作品約100餘件,美術批評家劉驍純先生為本次展覽的學術主持,鑄造藝術館館長施力仁先生擔任策展人。

展廳內展示作品

“觀天悟道”名稱取自張國龍新作,張國龍從去年在鑄造藝術館舉辦“觀象”大型裝置繪畫展之後,一直毫無間歇地沉浸于創作,他仿佛完全抑制不住工作的激情和自我突破的動力,與世隔絕般在宋莊工作室裏揮毫潑採,馳騁想像,對話天地時空、日月星辰、季景輪迴,像在以此方式找尋他離開多年的故土家園,也由此構建起他生活在此時的生命狀態和藝術渴求。他在原有《觀象》系列上發展出一批《悟道》系列,閃爍著不同以往的新亮點。在材料層面,他把曾經在“德國學派”中領略的“材料語言”發揮得更加具備本土色彩、更具生命有機性和繪製手感,尤其是在對黃土、石粉及漆料等綜合材料的運用上顯得更為成熟和靈動。在其新作《溫度》中,大漆、石粉、泥土以及其稀釋劑的相互溶解調和,呈現出豐富的肌理變化及其對細膩色彩的直覺體驗,他試圖在光影明滅的肌理與色彩幻象中映照出天玄地黃、水木映照的勃勃生機和厚德載道的宇宙生命的運作軌跡。一些原先未曾出現的絢麗色澤:綠、紫、赤紅、橘紅被噴濺到起伏的石粉肌底之上,仿佛使人看到自然中河流騰躍、火山噴發、冰川融化、繁星滿天等視覺奇觀,而這些自然奇觀卻在其畫面中被如此規矩地限定於“方”“圓”之間,構築著一種宇宙博大和人之微小的矛盾,一種精神空間與物質存在的永恒糾結。

張國龍接受媒體採訪

在這批新作中,“倒三角”成為其畫面構成一個顯象符號。在展覽中,幾件大型裝置作品使“三角”這一符號得到放大化的凸顯,在裝置作品《觀天悟道》中,高高懸挂起以幾個等腰、等邊巨大倒三角焊接而成的碩大“燈器”,而下方是鋼筋圓形蟠龍地球儀坐落在黃土之上。一方面張國龍在此作品中把“三角形”結構的犀利、空間的分割能力發揮到恰到好處;另一方面,透明而鋒利的“三角器”在整體氛圍上形成巨大的壓迫感,猶如鋼針鐵銊般由雲霄直衝而下,與下方地球儀形成體量以及視覺強度的對照,以無聲勝有聲的視覺語匯建構起他對“宇宙——生命”關係的終極詢問,以及對中國古代哲學中所包含的人生智慧與信仰的通悟與追索。他那種哲學似的藝術探尋、以尼采般的熱情追問“為藝為何,藝為何物”的行為方式本身就是對“觀天悟道”一詞的有力詮釋。

展廳現場

張國龍這次材質語言升格顯然與引入大漆有關。他以往的材質語言偏于“土”性,不僅作品有“黃土系列”、“出土文物系列”,展覽有“問土”,不僅因為他喜歡使用土黃和土紅色,還因為材料的質感樸素無光。引入大漆以後,畫面出現了黑、紅、黃等強烈的高反光,筆觸和肌理的結構出現了高音、強音,出現了“金”性,因此大大豐富了交響的音色和音域,與簡約大氣的幾何結構,以及原有的樸素渾厚的音色結合在一起,構成了微觀結構十分複雜而宏觀結構單純整一的輝煌氣勢。

觀眾在觀看作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