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新聞

不一樣的震撼:第四屆廣州三年展啟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9-26 20:40:33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作者:許柏成

廣東美術館的正門被裝扮成“施工現場”

與國內大量雙、三年展探討抽象的學術命題不同,第四屆廣州三年展將主題投向了現實命題“美術館自身”。“拆”與“建”這個在中國大地上不停發生的動作,成為本屆廣州三年展的關鍵詞。9月22日下午,廣東美術館的正門被裝扮成施工現場,在“拆”與“建”的不停輪迴中,開始了第四屆廣州三年展的征程。

楊勇作品《光·景》展廳現場

本屆廣州三年展一個展廳只展出一個藝術家,每一個展廳特徵分明。張新民的作品是拍攝于1990年—2010年記錄中國農民變遷的大量照片:只有GDP增長,沒有民生,這個超現實主義景觀,這是我們正在經歷的時代。2號廳楊勇的作品則呈現出另一種炫麗和令人暈眩的景象。3號展廳,邱志傑的作品《不息》探討了手工勞動與當下的意義。在總策展人、羅一平看來廣州三年展沒有選擇喧囂的展覽方式,而是冷靜的提出問題。

愛馬仕推出的“H-BOX”項目展

“版圖移動:東盟與中國”藝術展是本次三年展推出的一個特別項目,來自七個東南亞不同國家的12位藝術家向世界展示了亞洲藝術家在世界上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第1場“論壇行動計劃”現場

“論壇行動計劃”是本屆三年展的另一個亮點,兩天的時間裏來自中國、美國、日本、印度的學者對“藝術的終結”、“當代城市文化”、“亞洲當代影像”等進行探討。論壇的總策劃人之一紐約大學教授張旭東認為,這是80年代以來少有的學術界、思想界、藝術界有意識的建立起溝通的一次嘗試。

在展廳中作畫的小朋友

廣州三年展不僅是一件學術的盛事,同時也屬於當地市民。我們看到有很多老人來展廳裏看展,從他們臉上認真的表情,我們感受到藝術作為學術和心靈的紐帶。而一群在展廳裏現場作畫的小朋友也吸引了我們的視線,他們的歡聲笑語為展廳增加了些許活潑。也許,他們所畫的的與藝術家的思考並沒有直接關係,但重要的是他們用自己的感受,邁出了通向美的世界的第一步。

馮峰小組《金狗屎》展廳現場

廣州三年展還沒有結束,啟動展只是它整個進程的1/3。餘下的展覽將不僅在廣州,也將赴伯明翰和紐約展出,而“論壇行動計劃”也將在紐約和北京繼續進行。位於中國“南風窗”的廣東美術館,不僅將成為廣東省文化的地標建築,同時也將成為中國與東盟區域文化碰撞的中心。這一次對“美術館自身”的追問將如何進行下去?我們將報以持續關注的目光。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