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羅一平:展望廣東美術館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5-22 11:23:13 | 文章來源: 雅昌藝術網

記者:廣東美術館被業界認為是國內最好的美術館之一,其未來的發展路線會有怎樣的改變?是繼續堅持開拓當代藝術,還是回歸傳統?

羅一平:我們準備在美術館成立一個策展委員會,這可能與原來美術館的設想有所不同。委員會將分為兩個板塊,一個是綜合板塊,一個是當代板塊。因為之前的重大題材作品展,廣東美術館缺席,這會與國家意識形態、主題文化方面的展覽有所脫節,因此我覺得我們作為國家的美術館,應該設立一個綜合策展小組來改變這種傾向。比如我們明年的重點會組織做好辛亥革命一百年的展覽,多做一些與港、澳、臺美術機構的合作,做一些聯展及文化互動,促進兩岸交流。除此之外綜合組還負責組織本土的一些處在傳統和當代之間的藝術家的展覽,比如林庸、許欽松等等。我們會把這些有一定成就的藝術家和北京、上海、西安等地的藝術家做一個聯展,主要做文化的比較。

再有就是當代組,當代組也正在做明年美術館的發展計劃,我們要關注市場,比如70年代的張小濤、尹朝陽等等藝術家,以及做好國際展。關於比例側重大概是五比二,我們更傾向於當代,因為當代依然是主題。

記者:“廣州三年展”、“廣州攝影雙年展”現在都是國內外頗有名氣的品牌。今後,美術館還會不會繼續延續,會不會有更多的創新?

羅一平:這些展覽我們會繼續做。關於三年展,我想啟用全新的模式及策展人。之前的展覽都是先設定主題,再組織藝術家的作品,這便造成了展覽主題和藝術家作品的脫節。雖然概念很有衝擊力,但作品和概念不吻合。因此接下來的三年展,我們想走一個實踐先行的路線,當然這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醞釀。

關於攝影展,前幾屆都過於注重社會學,注重攝影的紀實性。紀實性有好處也有缺點,攝影要走進美術館,就必須把其作為藝術來看待。攝影到底能發揮多大的藝術性,我們會做具體的研究。攝影之美不是紀實的美,是他自身的語言之美,關於這方面我們也已經在策劃當中。

記者:前任館長為廣東美術館在攝影和當代藝術等方面建立起豐厚的收藏,您在今後將如何拓寬館藏?

羅一平:首先要充分利用我們的館藏,要研究策展。先立足於研究上面,才能清楚國內外的情況,才能去策展。雖然美術館之前的展覽做了很多,但都只是在呈現現象,沒有學理上的研究,沒有對哲學、社會學、心理學、政治學和經濟學方面的分析。我覺得任何一個展覽都離不開這些方面的分析,因此這方面我們需要深入的研究,從研究開始做起。

記者:廣東美術館舉辦的“臺前幕後——廣東戲曲舞臺藝術展”可以説是史無前例的,您能和我們談談為什麼廣東美術館要舉辦一個戲曲展,以及策劃這次展覽的過程嗎?

羅一平:這樣的展覽確實沒有過。策劃這個展覽是個偶然,戲曲展作為第九屆藝術節在廣州舉辦的項目之一,需要美術館的積極呼應,因 此美術館做為一個任務必須辦好這個展覽,但這個展覽確實很難辦。我有過一些想法,比如辦一個中國當代藝術展,可這與藝博院舉辦的書畫展相衝突,並且我們沒 有能力及時間做一個全國性的大展。自我上任以後,距離九藝節的開幕時間還有短短兩個月,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做一個什麼樣的展覽,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

我剛從高校來到美術館,資源及對美術館的綜合性思考會廣闊一些,因此我有兩個考慮,其一,策劃一個民俗藝術展,雖然資源豐富但時間不夠;其二, 策劃一個戲曲展。我聯繫戲曲學院,希望可以做一個配合九藝節的演出,可以展出除演員以外的所有關於戲曲的東西。但真正開始實施的時候,才發現很多東西都不 是現成的,只是意願。因此我們把問題和困難上報文化廳,文化廳非常支援,高度認同,給予我們很大的幫助。經過文化廳的協調,聯合藝研所、粵劇院、漢劇院、 潮劇院等機構,形成了一個以文化廳為主辦,美術館、藝研所、粵劇團和粵劇博物館共同協辦的龐大陣勢。化被動為主動,最終把這個展覽舉辦下來了。展覽確定以 粵劇、潮劇、漢劇這三大劇種為主體,明確地域及主題,以美術館的眼光走進戲曲藝術。並且在這次展覽中我們安排了很多瀕臨滅絕的小劇種、稀有劇種的表演,我 覺得很有意義。

記者:臺前幕後——廣東戲曲舞臺藝術展,是您上任廣東美術館新館長以來策劃的第一個展覽,展覽非常有意思,與眾不同。您希望通過這個展覽傳遞出什麼資訊,表達出怎樣的意義?

羅一平:戲曲展雖然只是一個配合九藝節的活動,但我覺得這個展覽的意義非常大。我們策劃的是一個原創的展覽,這個原創展覽在全世 界都是獨一無二的。它的創新在於把舞臺的動態藝術和美術館的靜態展示相結合。沒有名角參加,只有靜態的服裝、道具。其消減了演員參與的環節,誰是演員?所 有在美術館的人和物都是演員。實際上這是一個裝置藝術,而當戲班在美術館的舞臺上演出時,環境、語境變了,這又是一個行為藝術。看展覽的觀眾,期望值不一 樣,他們在美術館意外的看到這樣的表演時,所獲得的審美感受完全不同。

我覺得一切與視覺有關的陳列都可以在美術館展示,所有藝術形式走進美術館,給它一個特定的語境、一個特定的陳述方式,它就會變為一個當代、前衛的展示。我們這次展覽所有的元素沒有一個是當代的,但由於語境的變化,展示出一個很出人意料的效果。這就是展示文化的魅力。

記者:謝謝您接受我們的採訪。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