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以哲思引領學術——陳炳佳作品賞讀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9-17 19:38:44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已醜春到夏,陳炳佳畫集一直帶在身邊,從京華到塞北,常常流連這丹青佳構中。當我在走訪江浙再品讀其作品時,驀然所悟:陳炳佳之創作真正做到了”意在筆先”。

陳炳佳的主觀意識領統筆墨,不只是在技法上縱橫捭闔傳情達意,更重要的是追求繪畫主題上的思想深度和藝術效果上的學術品位高度的一致性。

為了能夠駕馭意在筆先的真本事,陳炳佳徜徉在傳統中國畫的山水、人物、花鳥畫的園地中挖掘、發現、開拓著,熟練地掌握了中國畫這三個領域的筆墨造型能力,使之能夠得心應手地為表述畫家的主題立意之所用。

當熟練的技法能夠成為睿智的表述時,一個畫家是定會大有作為的。

陳炳佳的作為,來自他那用哲思引領學術的藝術實踐。

與別人不同的是,他的學術的起點和落點並不僅僅在繪畫本身,而出自畫家的理想情操的基點。這基點高築在以強烈的歷史責任感為旨歸的文化傳承平臺上,他把民族文化的弘揚做為使命,以繪畫這種文化形式為載體,來擔負起自己的歷史責任。為此,畫家要使每幅作品都與中華文脈的興與衰,國家的弱與強的大勢血肉相連。換而言之,他的畫不再有個人小情調的嘆與咏,而是事關人類生存與發展有密切聯繫的思考與顯現。

當畫家以自己的作品為生命的圖騰,融入當代人生歷程中,力圖用作品藝術化地給人以啟示和警喻。這宗教般的信仰,已成為畫家的不懈追求,他的作品必然有著強烈的個性。

走到畫家的作品中來品讀,更會有新的發現。

在陳炳佳大量的山水畫中都有諸多人物相伴其間,這裡既有人與自然相依存的和諧關係的寫照,又有人對自然的敬畏之心;可貴的是畫家將人文的樂山樂水,轉換成為一種對天籟精神境界誓死捍衛的宣言。

畫家猶善畫樹,而且樹必成林,樹大成蔭。因為有了樹,即使畫臨泉雅致這類的小題材時,也畫出大內涵——只見一片山林層層疊疊,老棘蒼勁之樹的枝頭繁花點點,萬華新芳。在這枯木逢春的大背景上又有山嶺起伏,泉流奔勇,煙雲嫋嫋……這一切都在傳遞一個強烈的資訊——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我們還注意到了畫家畫集封面這幅畫:一株葉茂根粗的大樹充滿了整個畫幅,樹下是一群樂而忘憂的孩子,讀了這畫使人感受到我們今天所為要蔭及子孫後代的傳承重擔,也有樂享人類文明成果的幸福感。

1   2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