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新聞

黎薇個展“英雄”在今日美術館開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9-17 18:16:19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開幕式現場

 

2011年9月16日下午,由北京今日美術館攜手梅賽德斯-賓士、《men's uno》雜誌共同主辦的“英雄——黎薇個展”在今日美術館開幕。該展將在今日美術館3號館于2011年9月17日至10月3日展出。

本次展覽為黎薇在今日美術館舉辦的第一次個展,展覽由貌似沒有關聯的三個部分組成,充滿了對“英雄”定義的反思和藝術家與其年齡不符的沉重。第一部分是穿著類似演員服飾的一組男孩女孩,孩子們動作和表情一致,每個人的面孔中映射著一種歷經了反覆的驚恐後失去了生機的平靜;第二部分是四位在ICU(Intensive Care Unit 重症監護室)治療中的植物人患者;最後的部分是一組在昏暗的燈光下有著鮮亮顏色但頹敗的孔雀。

孔雀在用開屏展現他炫彩壯麗的力量的同時會消耗極大的氣力與精神,可以想到做這樣的動作會令孔雀承受相當的痛苦。同樣被包裝成精彩“事物”的少年們,在別人設定的道路中逐漸成為取悅觀眾的表演工具。然而最終在最貼近死亡的病床上,患者僅能從性徵看出性別,僅從身體裸露出的傷痕臆想被抬上病床前的經歷。然而依靠此類判斷與還原個人的真實是微不足道的,在死亡面前是否曾經光鮮已經不再重要。無論是三個部分中的哪一具生命體,他們能夠意識到並直面這樣的結局嗎?

最常見的英雄形像是政治化的頌歌,英雄的形象總是伴隨著宗教感的意味遊走在癲狂的民眾情緒之上。《英雄》三部曲作品的綜合表徵,告訴觀者:英雄的名字沉重而響亮,承載著虛構又難以言狀的世俗使命。

與大多年齡相倣的藝術家不同,黎薇以藝術的方式捅破了一層糊著道德、思維慣性等材料漿成的玻璃紙,在反省中引領觀者逼近表層生活下的真實。在進入業內視野的早期作品(《空心人》,2009)中,他強加給每個半身像同化、暗藏著驚恐和茫然狀的表情,這種表情所體現的強烈內心氣場,令觀者淡忘了模特相貌上的差異。隨後黎薇開始嘗試在雕塑的基礎上加入現成品(《陷阱》,2010),在保留作品特徵的同時,具備了一層現場感的意味。

他將藝術博覽會的白色展位改造為巨型鐵籠,無論是置於其中的小狗雕塑,還是墻上與北京衚同文化有淵源的胡亂涂寫,都是日常生活場景在藝術現場的“介入”,從而令兩種不同類型但或許同質的空間並行存在。黎薇依然賦予了小狗統一的神態,而這神態與《空心人》系列恰恰相反,充滿了生機與活躍。2010年平安夜的行為作品《平安夜裏不平安:一棟蛋糕》是黎薇再現了一起社會事件,同時他選擇了與之前作品不同的揭示方式:這次他沒有用作品本身的表徵和內在氣場去做對比,而是直接用利刃剁碎了奶油壘成的裝置,露出了內部結構中的災難,現場貌似狂歡的氣氛與事件徹頭徹尾的悲劇形成了荒誕的對比。2011年的近作《22分55秒》依然體現了藝術家對現場感的著迷,作品中他甚至利用觀眾的互動營造出兩個動態的平行空間。

對集體性無意識衝動狀態的描述與充滿策略化的激進情緒是黎薇各個時期作品中揮不去的兩抹色彩。本次展出的《英雄》集合了黎薇各個時期的創作特點,並將其中的某些風格予以加強。今日美術館榮幸地攜手梅賽德斯-賓士以及《men's uno》雜誌與黎薇合作,呈現一場藝術盛宴,為這位優秀的青年藝術家提供平臺,謀求當代藝術發展演進的最大可能。

展覽作品


 


展覽作品


 

展覽在今日美術館3號館舉辦


 

1   2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