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新聞

三千年前青銅何尊 已有“中國”之稱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6-21 09:12:10 | 文章來源: 華商網-華商報

你知道“中國”一詞,最早出現在何處,距今有多少年了嗎?6月20日,由國家文物局、科技部、陜西省政府主辦的“中原文明 華夏之光——中華文明起源展”在陜西歷史博物館開展,其中展出的國寶“何尊”將告訴你這個答案。 

9月20日前市民可免費參觀

據了解,此次展覽匯集7個省區24家文博單位的珍寶,展覽至9月20日,市民可免費參觀。

在展覽的最顯眼處,青銅器何尊(尊為古代酒器)最受關注,因為其銘文中出現了“中國”一詞,這也是“中國”一詞的最早出現。

“何尊”啥模樣?據介紹,何尊在上世紀60年代出土于陜西省寶雞市,高38.8釐米,口徑28.8釐米,重14.6公斤。圓口棱方體,長頸,腹微鼓,高圈足。腹足有精美的高浮雕獸面紋,角端突出於器表。體側並有四道扉棱。造型渾厚,工藝精美。而尤為珍貴的是,何尊內底鑄有銘文12行、122字,記述西周的周成王繼承武王遺志,在洛陽修建成周東都的歷史,印證了《史記》所載營建洛邑(今河南洛陽)的史實,經專家考證,銘文中“余其宅茲中國”,這也是“中國”二字作為片語的第一次出現,故“中國”一詞距今已有3000餘年了。

而當時的“中國”一詞是什麼意思呢?據專家介紹,“國”的本意指城、邦,並非國家。

“中國”的原意是“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即王國都邑及京畿地區。而最早出現于“何尊”(西元前11世紀後半期)上的“中國”一詞,意思則是指東都洛邑所在的洛陽盆地一帶,到了東周時期,“中國”代表的地理範圍擴大為中原地區。

瞧瞧最早的“磚”“瓦”模樣

在諸多珍寶中,一片瓦、一塊磚顯得並不太起眼,然而卻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其中,寶雞出土的“紅陶藍紋筒瓦”,距今有四五千年,這也是我國迄今發現的最早建築陶瓦,被人們稱之為“華夏第一瓦”。而藍田新街遺址的紅陶磚,長邊殘長15.7釐米、短邊殘長10釐米,厚有3釐米。“磚”的兩面,一面已磨光,極為光滑,另一面為原始澀面,距今已有5000—7000年,被譽為“中華第一磚”。

在此次展出的文物中,諸多珍寶都是首次對外展出。在展覽中,人們可以看到諸多彩陶中,有的彩盆上繪有“天狗吞日”的圖案,可見傳説之古老。在一個蜥蜴紋彩陶盆上,陶盆外面的蜥蜴爬行圖案,蜥蜴的四隻腳、頭部、尾巴都清晰可見,此外,還有姜寨時期的“人面魚紋盆”,均是難得一見的珍寶。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